疗金句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庄子《逍遥游》 编者按:今天所分享太极拳的中定,内容完全是郑曼青先生的理论。主要内容分为:何谓中定? 中定有什么好处? 中定的练法、结论等四项来说明。 中定是太极拳十三式中最后的一式,郑曼青先生在其所著太极拳十三篇中,对中定的解释约有三处: 1、在「后记」(见原书一一二页)中说:「生理学所谓人体重心,在脐线间,其地位及意义正与丹田相同,重心即太极拳所谓中定,中定不能离乎丹田,拳论所谓『命意源头在腰际』,『刻刻留心在腰间』,又云『主宰於腰』、『腰如车轮』皆是也」。 2、在「述口诀」篇中解释「磨转心不转」一则说:「磨转者即喻腰转,心不转者,乃气沉丹田之中定也」。 3、在「明生克」篇〈见原书第四十四页〉更为详尽的说:「变易不易为十三式中之第一要义,所谓变易者,阴阳刚柔相互易而生变化,十三式之相与摩荡而无一非变易也。至於不易,是十三式体用中惟一之定理,定理者即犹中定之定力也。何谓中定?中即时中,定无常定,不失中定,是为定力,中庸所谓不偏不易,亦即中定之定理也」依据曼师上面这些指示,我们对中定即可得如下一个概念:中定简单的说,就是重心的安定。 太极疗运动处方教学 中定是太极拳十三中式最基本的一式,十三式中除了中定本身外,掤、履、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任何一式,都不能没有中定,失了中定的掤、履、挤、按……就不成其为掤、履、挤、按……所以亦可以说,没有中定的太极拳,就不成其为太极拳了,足见中定在太极拳所占的地位,是如何重要,至於中定究有什么好处,简要的说,约有下面几点: 1、依物理学公例,凡物重心定则安,重心偏则倾,中定即所以使重心安定,与人交手,即可不至於失却重心而跌倒。 2、如果不失重心,就能够「立如平准」与「立身中正安舒」,而能「支撑八面」,所以重心安定,不特可使自身稳定,立於不倒之地,同时亦是应敌的绝妙身法。 3、气沉丹田的中定,是练气之初基,亦是养身之道的功夫: 郑曼青先生在其太极拳十三篇一书中有谈到,例如:「别程序」篇中之二阶,即言气沉丹田为链气之初基,在「专气致柔」篇则言太极拳以心与气相守於丹田为水火既济之功。进而论及拳论「意在精神不在气」、「无气则纯刚」为太极拳可达浑一纯阳之候,与郑曼青先生专气致柔之说相终始,而谓为「能如是,则祛病延年之说,抑亦未矣」云云。此外在「通玄实」、「陆地游泳」、「心与膂并重」、「劲与物理」、「养生全真」、「益脏腑」、「起肺疾」、「明生克」、「述口诀」等各篇,亦均对重心或气沉丹田的功夫,有极重要的说明。〈全书十三篇中,仅有「释名义」及「变化气质」两篇未予言及〉希望各位同道多加以研究发扬。 这一项最为重要,亦最不好讲。这里系根据郑曼青先生所指导的言论而整理的。 郑曼青先生在其太极拳十三篇「后记」中〈见原书第一一二页〉即言「拳论所谓立如平准及支撑八面,中正安舒,不偏不倚等语,皆言力求平正,不失重心已也」。按平正两字最为平凡,但却是中定的基本条件, 图片来源:网络 郑曼青先生在「明生克」篇中解释「中定定力」一辞时说:「中即时中,定无常定,不失中定,是为定力。」这里的「时中」与「不失中定」, (1)、在「磨转心不转」一则中之「磨转者,即喻腰转;心不转者,乃气沉丹田之中定也」,此指明不管腰如何转,但中定仍然保持其中定。在这里,我有一句相似的话:「权变中不变」及论语的「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按「权」指称锤而言〉,可以用来参考,较易明了。 (2)、在「须认真」一则中之「按与挤皆要蓄其劲,不可失却中定,此是真的」,此指明在不发劲时,或不动时,固需要中定,在发劲时更不可失却中定,其方法就是「要蓄其劲」,而「蓄其劲」亦无非意在力求平正,不失中定而已。 (3)、在「分虚实」一则中之虚实转换时,「右手实劲交与左手,其枢机在夹脊,左脚实劲交与右脚,其枢机在尾闾,但要尾闾与夹脊中正对直,方为不失中定……」即指明在定式不变中,故需要中定,而在招式转变过程中,亦仍要以尾闾与夹脊中正对直的口诀来保持其中定不变。 其次在这里我要提出一点应特别注意的,就是「行功的练法」,所谓行功的练法,就是每一招式不仅仅在定式时要平正,要中定,而是要求每一招式在行进过程中,处处要求平正,处处不失中定的练法。此与站功有别,站功重在定式的练法,而行功重在进行式的练法,只注意站功而忽略行功的练法,是绝对不可能时时保持中定的。 太极疗教练合影 中正为十三式惟一不易定理,我认为拳论「舍己从人」的原则,在十三式中,举凡掤、履、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任何一式,都能适用,惟一不能适用的,就是中定一式,举个例说:人要我掤〈要我履……〉我就掤〈就履……〉人要我不掤〈不履……〉我就不掤〈不履……〉人要我中定,我当然亦中定,但人要我失却中定倒地,我则仍然要维持我之中定不变,所以说中定是永恒不易的,不能一时或失的。这个意义在佛教方面有「随缘不变,不变随缘」之语,儒家亦有「有所不为」及「时中」之义。郑曼青先生生前创办拳社,即以「时中」二字命名,其意不外即注重此时时保持中定不变的修为及「有所不为」的节操与乎行住坐卧,不离这个的以心与气相守於丹田的修炼功夫。此一意义,实亦为我们练拳、养生以及为人处事之根本指针,而究其实,这就是太极拳的中定功夫。 来源: 和美太极 |
|
来自: Wjq4168 > 《杨氏太极拳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