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糖尿病之所以被认为是终身不愈的疾病,主要是因为人体中唯一具有降糖作用的激素——胰岛素,分泌水平下降了,无法满足正常的控制血糖的作用,而作为唯一能有分泌胰岛素的组织——胰岛细胞,一但受损就很难恢复。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在探寻糖尿病的致病原因和胰岛功能修复方法上,做了很多探索,两个结论让饱受糖尿病之苦的糖友又重新看到了希望。 结论一:糖尿病早期的血糖升高并非胰岛素缺乏导致的,而是胰岛素抵抗。 简单来说,就是此时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是正常的,甚至处于一种亢进的状态,但是由于周围细胞存在一种胰岛素抵抗现象,同样单位的胰岛素转化血糖的能力下降了,不能及时的将血液中的葡萄糖运送到周围的细胞里,糖分滞留在血液中,引起血糖升高。 如果能够在此时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平衡膳食、营养干预、运动、控制体重、改善人体内环境等方法,解除胰岛素抵抗的问题,就可以使糖尿病人获得康复,胰岛功能也不会出现进一步的受损。 然而遗憾的是,由于糖尿病初期没有症状,加上很多患者对于糖尿病知识掌握不足,等到症状出现,血糖严重失控时,往往已经错失良机。临床上甚至有些患者在发现糖尿病时,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胰岛功能丧失殆尽,治疗起来难度很大,多数只能采取维持性治疗。 所以说,改善糖代谢,养护胰岛功能越早越好,最好的时机是血糖还不是很高,症状还没出现的时候。 关于这一点,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大内科主任、博士生导师邹和群教授为我们做了详细的讲解(点击视频了解详情) 结论二:受损的胰岛细胞并非无法修复,特定的营养干预或能实现。 在我国,多数的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后被建议使用药物或胰岛素控制血糖,但很少有人被告知对于已经受损的胰岛组织功能进行康复性治疗,通过提升胰岛功能减少药物依赖。 但在世界上的很多国家,医疗部门已将胰岛功能的修复作为重点研究方向,其中营养干预的效果最为明显。 就像贫血要补铁,骨质酥松要补钙一样,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无法指望受损的组织能在缺乏营养的情况下顺利的实现自我修复,所以通过对胰岛细胞修复过程的研究,了解哪些营养能够在这一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成为医学界最为关注的课题。 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上,我国的科研人员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华南理工大学的博士生导师赵谋明教授,为我们介绍了一种特殊的营养素,或许能够成为糖友逆转糖代谢的新希望。(点击视频了解详情) 小结:面对糖尿病,不要因为它的顽固和复杂而丧失了康复的希望,不要因为药物可以带来的暂时的指标稳定而安于现状,你对疾病放任不管,它就会愈演愈烈,今天的付出是为了明天更好的生活,所以无论你正处于糖尿病的哪个阶段,马上行动起来,加入养护胰岛的队伍,也许不能保证就此康复,但至少会减少药物的依赖,疾病对身体的伤害,延缓并发症的脚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