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子承父志——绩效原则认同感的代际传递

 Tomsp360lib 2019-03-26

提要:通过分析中国家庭跟踪调查2010年基线数据,本文对绩效原则认同感的代际传递现象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发现,绩效原则认同感存在显著的代际传递现象,具体而言:良好的亲子关系和亲子互动、父亲和母亲一致的观念有助于增强绩效原则认同感的代际传递;社区绩效原则认同感的异质性程度越高越不利于绩效原则认同感的代际传递。这些发现表明,重要社会态度和价值观念的代际传递可能是社会经济地位代际传递的另一条重要通道。

关键词:绩效原则 认同感 先赋因素 自致因素代际传递

一、问题提出

绩效原则(meritocracy)最早由社会学家迈克扬(Michael Young)提出,他认为,贤能(merit)主要由个人的先天才智和后天努力共同构成,一个社会遵循绩效原则,就是意味着财富、权力、资源的分配仅取决于个人资质和能力等自致因素,而非性别、种族、家庭背景等先赋特征(Daniels,1978)。大量研究发现:在现代社会,个人职业和社会地位的获得越来越取决于其受教育水平、专业技能、努力程度等自致性因素,而以父母职业和受教育水平为代表的先赋性因素的影响在降低,或者主要是通过影响个人教育水平而间接地进行社会地位的代际传递(Treiman & Yip,1989)。

虽然绩效原则已经被广泛认为是符合经济公平正义的主要分配原则,然而鲜有研究关注公众是如何看待绩效原则的。关于中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大部分中国公众是认同绩效原则的,但是也不可忽略绩效原则认同感的阶层差异和异质性分布。需要进一步追问的问题是,哪些因素影响了公众对绩效原则的认同和感知?本文从人们价值取向形成的源头去追问,父母的绩效原则的认同感是否会传递给子女?如果存在绩效原则认同感的代际传递,哪些因素或条件会增强或者削弱这种代际传递?

关于绩效原则认同感代际传递的探讨,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们价值取向的影响源泉,也对我们理解当今中国的社会分层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文化贫困理论认为穷人与富人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文化,而这种文化经由父母传递给子女,从而形成了贫困的代际闭合(Lewis,1959)。关于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也表明,中产阶层父母更加强调培养子女的自制力、好奇心等品质,而工人阶层的父母更加注重培养子女的耐心、服从等品质(Kohn,1959)。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那些相信依靠个人教育和努力等内在因素能够取得成功的社会成员,通常具有更高的野心抱负、更好的学业表现以及更高的社会成就(Lefcourt & Ladwig,1965)。故此,笔者认为,绩效原则认同感的阶层差异和代际传递可能是社会经济地位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设

来自不同文化的研究都发现,许多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都存在着代际相似现象。针对价值观念的代际相似现象,学界主要围绕宏观文化理论、地位传递理论、社会化理论三种视角展开讨论。

宏观文化理论认为价值观念的代际相似现象主要是由宏观文化环境造成的,当父母和子女处于同一种文化下,两代人会共享相似的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从而造成了价值观念的代际相似现象(Boehnke,2001)。在当前社会,大部分中国公众相信教育和努力是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绩效原则是主流的社会价值取向(李忠路,2018)。因此,绩效原则认同感的代际相似现象可能是中国向来注重教育的宏观文化环境导致的。但是,宏观文化理论的解释也存在以下两点不足:第一,宏观文化理论无法解释为什么一些不符合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也存在着代际相似现象,例如家庭暴力行为(刘衍玲,2016),再比如,当社会上大多数人都认同绩效原则时,为什么非绩效原则的认同感也存在着代际相似现象;第二,宏观文化理论过于强调主流文化的影响,忽略了主流价值观念分布的异质性,在当今社会,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认同绩效原则。故此,笔者认为宏观文化视角不仅要考察主流文化价值取向对代际相似性的影响,同时也应考虑主流价值观念分布的异质性是如何影响代际相似性的。

地位传递理论认为价值取向的代际相似现象主要是社会经济地位代际传递的结果,父母通过为子女提供相应的社会、文化、经济资源,影响子女的教育程度、职业地位和生活方式,从而使子女养成了与自己阶层相似的价值观念(Kohn & Slomczynski,1986)。在当前中国,子女的教育成就和职业获得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父母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刘精明,2008;吴晓刚,2009;李春玲,2010;吴愈晓,2013;李忠路、邱泽奇,2016;李骏,2016;杨中超,2016)。故而,根据地位传递理论,绩效原则认同感的代际相似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社会经济地位的代际传递所导致的。父母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子女的社会经济地位也越高,相同的社会经济地位使得子女和父母共享相似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

社会化理论认为,原生家庭是个体早期社会化的主要场所,父母作为主要的抚养者,是子女价值取向的重要榜样,父母通过言传身教、奖励惩罚等方式向子女传递自己的认可的价值取向。格鲁赛科和古德诺(Grusec & Goodnow,1994)认为价值观念的代际传递并不是简单发生的,而是要经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父母是否清楚明确地向子女传达了价值观念,这会受到亲子互动、父母沟通能力、父亲和母亲观念的一致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第二阶段,子女是否接受来自父母的价值观念,这一过程主要受到子女的生活经验、学校教育、同辈群体、社会主流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故而,社会化理论认为,价值取向的代际相似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来自父母到子女的传递;但同时,社会化理论也认为,子女并不一定形成与父母完全一致的价值观念。

经验上,人们主观态度和价值观念的形成既离不开父母的言传身教,也会受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宏观文化环境的影响。本文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在控制了宏观文化环境和地位传递的影响基础上,在什么条件下,父母能够成功地把自己认可的价值观念传递给子女。在宏观文化理论、地位传递理论的基础上,笔者结合格鲁赛科和古德诺(Grusec & Goodnow,1994)提出的价值观念传递的二阶段理论,提出如下分析框架(图1)。

首先,根据宏观文化理论,社会关于绩效原则认同感的主流文化价值取向会同时影响到父母和子女的绩效原则认同感,从而导致绩效原则认同感的代际相似现象。其次,根据地位传递理论,青少年和父母拥有共同的社会经济地位,导致父母与子女形成了与其社会经济地位相适应的价值取向,进而造成了绩效原则认同感的代际相似。最后,根据价值观念传递的二阶段理论,父母的绩效原则认同感并不必然会传递给子女,成功的代际传递要经过以下两阶段。

第一阶段,父母向子女传达自己的价值观念,父母越是能够准确地传递其对绩效原则的认同感,子女越容易与父母保持一致的价值取向。影响父母是否准确传达其绩效原则认同感的因素有许多,本文主要关注亲子互动频率、亲子关系质量、父亲和母亲内部一致性这三个重要因素的影响。亲子互动是社会化过程的重要基础,频繁的亲子互动,会增加子女了解父母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机会,从而有助于子女更准确地了解到父母的绩效原则认同感;而亲密的亲子关系则有助于激发子女理解父母价值观念的精力和感情投入(Knafo & Schwartz,2003)。此外,父亲和母亲保持价值观念的一致能够使子女更好地理解其传达信息的准确性,从而增进子女对该信息的理解;而父母之间不一致的行为和态度往往不利于子女判断到底应该听取和学习哪种观念(Knafo & Schwartz,2003)。据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假设1a:亲子互动越频繁,绩效原则认同感的代际传递越强。

假设1b:良好的亲子关系能够促进绩效原则认同感的代际传递。

假设1c:父母绩效原则认同感一致性越高,绩效原则认同感的代际传递越强。

第二阶段,子女是否接受父母传递的价值观念。研究表明,子女并不是被动地接受来自父母的价值观念(Hill & Holmbeck,1987)。子女价值观念的形成既离不开父母的长期培养,也会受到社会上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来自朋友、媒体、学校教育、生活阅历等)。这恰是宏观文化理论忽略的主流文化分布的异质性对价值观念代际传递的影响。已有研究表明,绩效原则认同感存在着地区差异、城乡差异、阶层差异、年龄差异(李忠路,2018)。当今社会上,仍然有一部分社会成员并不认同绩效原则,他们认为家庭背景、社会结构、运气等非绩效因素对个人成就的影响更大。那么,与绩效原则相悖的观念是如何影响代际传递呢?笔者认为,当绩效原则认同感的分布越多元化时,父母越不容易将自己的价值取向传递给子女。据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假设2:当绩效原则认同感的异质性越高时,绩效原则认同感的代际传递越弱。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主持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0年基线调查数据(Chinese Family Panel Studies, CFPS2010)。本文的主要分析对象为16-21岁的青少年群体,CFPS2010共调查了2816名16-21岁的青少年,删除绩效原则认同感、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等关键变量的缺失值后,剩下2546名16-21岁的青少年,成功与父母问卷匹配的有1442名青少年。本文选取16-21岁的青少年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第一,16-21岁是青少年逐步走向成熟,日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人生阶段(Caspi et al.,2005);第二,随着青少年逐步进入劳动力市场、组建家庭,年龄越大的青少年,与父母同住的概率越低。相比于成功与父母匹配的样本,未能成功的青少年的年龄更大,正在上学的比例更低,自己和父母接受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比例也更低,更多来自农村家庭。这说明本文的分析样本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选择性。不过,匹配样本与未匹配样本在绩效原则认同感上并无显著差异,这对本文的分析并不会造成显著偏误。

(二)变量

1.绩效原则认同感

遵循绩效原则意味着在职业筛选和财富分配过程中对个人能力、努力、工作技能等自致因素的认可,同时也意味着对性别、种族、家庭背景、社会关系、政治立场等先赋因素和结构性因素的否认。既有文献在测量绩效原则认同感时,通常把教育和努力看作贤能的重要测量指标,同时引入对家庭背景等非绩效因素作为参照,来测量受访者在多大程度上认同绩效原则(Reynolds & Xian,2014;李忠路,2018)。参照既有研究,本文通过受访者对个人教育和努力等绩效因素,以及对家庭财富和社会地位等非绩效因素对个人取得成功重要性的来测量绩效原则的认同感,主要运用了以下4道访题:

1)社会地位越高的家庭,子女机会也就会越大;社会地位低的家庭,子女的成就也会越小。

2)富人家的子女,成就也会越大;穷人家的子女,成就也会越小。

3)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越高,获得大成就的可能性就越大。

4)影响一个人成就大小最重要的因素是他的努力程度。

这四道访题选项为1-5的定序选择,1表示非常不同意,5表示非常同意。本文将家庭社会地位和家庭财富得分的总和看作对非绩效因素重要性的判断,将个人受教育程度和个人努力得分的总和看作其对绩效因素重要性的判断;然后,通过非绩效因素和绩效因素的得分差异来测量受访者在多大程度上认同绩效原则。该测量为连续变量,得分越高代表越认同。

2.亲子关系质量

本文主要通过子女遇到心事或小麻烦是否向父母诉说和寻求帮助来测量亲子关系质量。此为一个二分变量,1表示向父母诉说或向父母寻求帮助,0表示向父母以外的人诉说和寻求帮助。笔者将其看作亲子关系的代理变量。

3.亲子互动频率

亲子互动频率主要通过子女是否就读于寄宿学校来测量。寄宿学校在某种程度上会降低亲子互动频率,笔者将子女是否住校看作亲子互动的代理变量。

4.父母绩效原则认同感的一致性

本文通过比较父亲和母亲绩效原则的认同感得分来测量父母绩效原则认同感的一致性,将其界定为一个二分变量:1表示父亲和母亲得分相同,即父亲和母亲的绩效原则认同感完全一致;0表示得分不同,即父亲和母亲的绩效原则认同感不一致。

5.宏观文化:主流价值取向及其异质性

宏观文化主要包括两个维度:第一,主流价值取向,这是宏观文化理论主要关注的维度,本文通过村居内所有受访者的绩效原则认同感均值来测量主流价值取向;第二,主流价值取向的异质性分布,参照关于学校阶层异质性的测量(吴愈晓、黄超,2016),本文通过社区对绩效原则认同感的标准差来测量社区绩效原则认同感的异质性程度。

6.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是我们探究绩效原则认同感代际传递的重要变量,它可以同时影响父代和子代的价值观念,也可能通过社会经济地位的代际传递间接影响绩效原则认同感的代际传递。本文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指标来测量:第一,父亲、母亲、子女的受教育程度,根据分析样本中受教育程度的分布状况,笔者将其处理为二分变量,1表示高中及以上,0表示初中及以下;第二,2009年家庭人均年收入,为一个连续变量;第三,子女自评社会地位,为1-5的定序变量,取值越高,代表自评社会地位越高;第四,在中国社会,户口与教育、医疗、住房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笔者故将子女的户籍类型看作社会经济地位的测量指标,为二分变量,1表示非农户籍,0表示农业户籍。

参照既往研究,控制变量主要包括子女的年龄(连续变量)、民族(汉族或少数民族)、子女是否正在上学等。

(三)分析方法

本文研究的核心因变量是绩效原则认同感主要是通过四个1-5的序次回答计算而来。本文通过四个问题构建的绩效原则认同感基本满足参数估计关于正态分布的假定。所以笔者主要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同时采用序次罗杰斯蒂回归模型(Ordinal Logit)进行稳健性检验。

针对本文的第一个研究问题,父母的绩效原则认同感是否会影响子女的绩效原则认同感,笔者主要通过嵌套模型,逐步控制宏观文化(社区绩效原则认同感均值)、共同社会经济地位(父母和子女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收入、自评社会地位、户籍类型)来检验绩效原则认同感的代际相似现象在多大程度上是来自父母到子女的传递。对于第二个研究问题,绩效原则认同感代际传递的机制分析,笔者主要通过交互模型来检验亲子关系、亲子互动、父母观念的一致性等具体因素是如何影响价值观念的代际传递的。针对第三个研究问题,笔者在控制宏观社会文化、社会经济地位的情况下,通过父母绩效原则认同感与绩效原则认同感异质性的交互效应来检验绩效原则认同感的异质性分布如何影响绩效原则认同感的代际传递。

四、分析结果

(一)绩效原则认同感的代际传递

2 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逐步控制各个因素对子女绩效原则认同感的影响,以检验父母的绩效原则认同感是否会影响子女的绩效原则认同感。

模型1仅放入了父母绩效原则认同感均值,我们可以发现,父母的绩效原则得分越高,子女也会越认同绩效分配原则,父母的绩效原则认同感解释了子女绩效原则认同感差异的7.4%。模型2加入了社区层次的绩效原则认同感均值,以检验绩效原则认同感的代际相关现象是否主要由宏观主流文化造成,结果表明社区绩效原则认同感均值越高,个体越加认同绩效原则。虽然父母绩效原则认同感的影响有所下降,但是依旧对子女的绩效原则认同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两者共同解释了青少年绩效原则认同感差异的12%。模型3加入了性别、年龄、户籍、民族、是否正在上学等控制变量,绩效原则认同感的代际相关依然显著。模型4控制了父母和子女的受教育程度、自评社会地位、家庭人均收入等信息,以检验绩效原则认同感的代际相关是否是由于父母和子女具有相似的社会经济地位导致的。分析结果表明,父母绩效原则认同感对子女的绩效原则认同的正向影响依旧存在。这说明,绩效原则认同感的代际相似现象,并不完全是因为宏观文化环境、地位传递等因素造成的,这种代际相似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父母到子女的代际传递。

我们以模型4为基准模型来阐释主要变量对绩效原则认同感的影响。总体而言,基准模型解释了儿童绩效原则认同感差异的16%,具体来说:父母的绩效原则认同感每增加一个单位,子女绩效原则认同感会增加0.177个单位;子女受教育程度越高,越认同绩效原则,相比于初中及以下教育程度的社会成员而言,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社会成员的绩效原则认同感要高出0.45个单位。关于控制变量的影响本文结果与既有研究发现是一致的(李忠路,2018):例如,年轻人更加认同绩效原则,相比于非农户籍人口,农业户籍人口更加认同绩效原则,女性更加认同绩效原则等。

笔者同时采用了定序测量作为稳健性检验,分析结果是一致的。表3进一步报告了四个测量问题各自的序次罗杰斯蒂回归分析结果。可以发现,在控制了主流价值取向和社会经济地位后,无论是对教育和努力重要性的看法,还是对家庭社会地位和家庭财富重要性的看法,都存着显著的代际传递现象。

(二)绩效原则认同感的代际传递机制

如果绩效原则认同的代际相似现象是源于父母到子女的代际传递,那么代际传递的具体途径和影响机制有哪些?表4对此进行了分析。

模型1在表2基准模型(模型4)的基础上,加入了亲子关系、亲子互动、父母观念的一致性等测量指标。结果表明,这三个变量本身对青少年是否认同绩效原则并没有显著的影响。模型2的分析结果表明,寄宿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绩效原则认同感的代际传递,这说明子女与父母互动的频率降低使得绩效原则认同感代际传递减弱。故此本文的研究假设1a得到了数据支持。模型3通过子女遇到烦心事或小麻烦是否向父母诉说和寻求帮助和父母绩效原则认同感的交互项来检验良好的亲子关系能否促进绩效原则认同感的代际传递,分析结果表明,遇事经常向家长诉说的青少年更容易受到父母绩效原则认同感的影响,研究假设1b得到了数据支持。模型4通过加入父母绩效原则认同感和父母认同感是否一致的交互项,来检验父母观念的一致性对绩效原则认同感代际传递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父亲和母亲保持一致的价值观念时,父母的绩效原则认同感得分对子女的绩效原则认同感的影响更大。故此,本文的研究假设1c得到了数据支持。父母保持一致的观念,有利于向子女传递清楚明确的信息,从而更有利于绩效原则认同感的代际传递。综上分析,亲子关系、亲子互动、父母观念的一致性本身并不会直接提高子女的绩效原则认同感,关键在于父母的观念是什么。当父母的绩效原则认同感较强时,频繁的亲子互动、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观念的一致性会更有助于子女认同绩效原则,而当父母的绩效原则认同感较低时,也会经由亲子互动、亲子关系、父母观念的一致性这三种机制弱化子女的绩效原则认同感。

(三)绩效原则认同感的异质性对代际传递的影响

根据宏观文化理论,价值取向的代际相似主要是由于父代和子代处于相同的文化中,共享相同的文化规范和行为模式所造成的。那么,当宏观文化表现出来较强的异质性时,人们会接受哪种价值取向呢?

5进一步考察了社区层次价值取向的异质性是如何影响绩效原则认同感的代际传递的。模型1为基准模型,模型2加入了父母绩效原则认同与社区绩效原则认同感标准差的交互项,结果表明,随着绩效原则认同感异质性分布的增强,绩效原则认同感的代际传递在减弱。如图4所示,当绩效原则认同感的异质性程度很低时,父母与其他社会成员持有相似的绩效原则认同感,可供子女选择的其他观念并不多,此时,父母的价值取向对子女的价值取向的影响更大;而当绩效原则认同感的异质性程度比较高时,社会上可供子女选择的观念比较多,父母传递的绩效原则认同感需要与其他价值观念竞争,从而削弱了绩效原则认同感的代际传递。这说明,当社会上有较为多元的价值取向时,子女并不一定接受来自父母的价值观念。故此,本文的研究假设2得到了数据支持。

五、结论与讨论

在现代社会,根据个人教育、能力、工作表现等资质来分配职业和社会地位的绩效主义原则被认为是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主要分配原则。先赋因素让位于自致因素也成为了现代社会流动的主要特征。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跟踪调查2010年基线数据,对绩效原则认同感的代际传递现象进行了初步探讨。第一,与其他价值取向一样,绩效原则认同感也存在着显著的代际传递现象。在控制了宏观文化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后,子女的绩效原则认同感依然受到父母绩效原则认同感的显著影响,父母对绩效原则的认同感能够显著增强子女对绩效原则的认同感。第二,社会化是绩效原则认同感代际传递的重要机制。当亲子互动频繁、亲子关系良好、父亲与母亲的价值取向保持一致时,绩效原则认同感的代际传递更为明显。第三,宏观文化的异质性程度越高,越不利于绩效原则认同感的代际传递。

一方面,本文从微观家庭视角阐述了价值取向的代际传递现象,以及在什么条件下,父母更容易向子女传递自己认可的价值观念。这对于我们理解人们社会态度和价值观念的来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帮助父母如何成功地向子女传递自己认可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态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本文的研究发现也有助于增进我们对当前中国的社会分层机制的理解,父母不仅通过影响子女的教育获得进行社会经济地位的传递,也有可能通过影响子女的价值取向和社会态度等进行社会地位的传递,在今后的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研究中,我们应该更重视父母对子女价值取向的影响。

限于笔者能力和数据,本文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讨论和完善。第一,虽然本文控制了宏观文化、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人口学特征等变量,但是依然无法完全排除忽略变量偏误的干扰,笔者尚不能确定绩效原则认同感的代际相似在多大程度上是来自代际传递。第二,本文关于亲子互动、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的测量还不是很完善,我们期待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解决上述问题。

(因篇幅限制,本文有删减。原文刊发于《社会发展研究》2019年第1期)

参考文献:(略)

作者单位: 深圳大学心理与社会学院

期刊版责任编辑:罗     婧

网络版责任编辑:罗     婧

网络版责任主编:葛道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