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出师未捷身先死”聊聊前苏联未完成的那些超级计划

 一林冷月图书馆 2019-03-26
一、苏维埃宫——未能实现的超级梦想
 

1931年6月18日《消息报》突然传来一个惊人的消息,斯大林想要建一座新宫殿,并决定向全球征集设计方案。其实早在1922年12月30日,也就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的那一天,这个计划就已经被列上日程了,只是由于当时处在困难时期,计划于是搁浅。1931年,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即将完成,随着国力大增,这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又被提上日程。
消息一出,各地的稿子就如潮水般涌来,仅1931年一年里,委员会就收到来自全球上百份的设计稿,其中不乏一些现在被评为世界级的大师。最后在400多个各国设计者的方案中,前苏联建筑师约樊高中榜首。不过从1931年投稿中标到1937年最终稿成型,中间一共经过了四次修改才形成了现在我们所熟知的那座“通天塔”式大厦。

 

1931年初稿



修改后的约樊方案很好地体现了大、高、神圣的特色。就大而言,它要囊括大教堂及其周边地区,无论是建筑物本身还是内部空间都将超过苏联现有的任何建筑物。就高而言,它不仅要超过克里姆林宫,而且要超过世界上现有最高的建筑:苏维埃宫高达415米,比埃及胡夫金字塔高278米,比德国科隆大教堂高255米,比罗马圣彼得教堂高272米,比巴黎埃菲尔铁塔高95米,比纽约帝国大厦高8米,意图显示共产主义的优越性。
 

宫殿顶端的列宁像与当时世界主要雕像对比



当然在苏维埃宫正式开工之前,还有一点小问题要处理。那就是这座庞大的宫殿应该建在哪里,地方很快就选好了——救世主大教堂,当时世界上最高最大的东正教教堂。1931年随着斯大林一声令下,这座沙俄时代修建了44年,高108的宏伟建筑轰然倒塌。
 

苏联解体后重建的大教堂



尽管第一阶段是完成了(爆破不过是个简单工程),但几年后二战爆发,重要的资源不得不转向战场。战争胜利以后,苏联国民经济亟需恢复,根本没有多余的钱来盖这座庞然大物。斯大林有生之年,终究没能看到他想要看到的“伟大宫殿”。教堂的旧址上空留一片一片积满了水和长满了草的地段。赫鲁晓夫后来看不过去,命令在大教堂遗址建造了一个大型游泳池。并于1960年对公众正式开放。苏联解体后,为了纪念莫斯科建城850周年,当局又毁了游泳池,把那座基督救世主大教堂又原模原样地恢复了起来。

二、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苏联的核动力航母之梦
相比陆军和空军,苏联海军在二战中的表现乏善可陈,二战结束后,苏联海军制定了雄心勃勃的造舰计划,要打造一支能够与美国海军媲美的红色舰队,但在斯大林去世,赫鲁晓夫上台之后,这位“唯火箭核武器论”者大幅缩减了苏联海军的造舰计划,并将积极要求发展航母的库兹涅佐夫元帅直接从元帅降职到了中将,好在,在苏联海军有识之士的努力下,苏联海军,尤其是其航母计划依然在缓慢但坚定地发展着。
 

乌斯季诺夫,苏联元帅、国防部长,生前坚持航母已经过时



1984年,苏联航母“拦路虎”乌斯季诺夫逝世,苏联总参部领导层发生了变更,“海上浮动机场”的支持者逐渐占上风,这为核动力航母的发展带来了生机。1984年,北方计划设计局和海军着手1143.7大型核动力航母的设计,最初由L·贝洛夫负责,后由尤·瓦弗洛梅耶夫领导。没有纠缠不清的干扰,设计局很快拿出设计图纸,海军决定建造两艘1143.7核动力航母,首舰命名为“乌里扬诺夫斯克”号 。 命名源于俄罗斯城市 乌里扬诺夫斯克,而该城市则是为了纪念 列宁 (本名为: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列宁)。
 

乌里扬诺夫斯克号参数



“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核动力航母 ”是苏联的航母研究者第一次对核动力航母设计建造进行尝试,该舰舰长302.6米,舰宽39.5米,吃水深度11米,满载排水量8万吨至8.5万吨,航速30节,采用核动力驱动,船员2300名,飞行组员1500名,可搭载舰载机70架左右,采用两座蒸汽飞机弹射器和一座滑跃起飞甲板。
“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核动力航母”的基础数据可以说比当时的美国最先进的尼米兹级别的航母只差一步了,是寄托了苏联航母研究人员的无限期望的。
到1991年11月,船厂共加工“乌里扬诺夫斯克”舰钢材29000吨,原子蒸汽发生器已在车间组装。苏联解体后,拨款中断,施工停止,而此时船台大合拢已近尾声。一家挪威的公司提出,要乌克兰制造6艘船舶,但是提出要在乌里扬诺夫斯克所在的0号船台修建,而一家美国钢铁公司趁机提出500美元一吨高价收购该航母的建造用钢材,后来该公司总裁发现副总裁开的价无异天方夜谭而违约不再收购。
 

为了赚取外汇,1992年初,俄罗斯和乌克兰政府联合决定,为给建造出口船腾出0号船台,将“乌里扬诺夫斯克”舰拆解为废钢。从此,苏联发展了30多年的航母制造工业划上了句号。
 

黑海造船厂在建造“瓦良格”号



三、大莫斯科市政规划——世界首都的尝试
 

1934年设计的苏联民航总局大楼和1981年落成的俄联盟议会(白宫)



1918年5月,根据列宁的命令,成立了国家建设委员会(国家建委),负责未来苏维埃国家的城市建设规划。1918年春天苏维埃俄国迁都莫斯科后,立即在莫斯科苏维埃内成立了重新规划莫斯科市中心和市郊的建筑规划局,对未来莫斯科的“艺术形象”进行构思。莫斯科规划有多次,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1935年和1971年的两个总体规划。
1935年通过的《莫斯科重建总体规划》影响深远。它要把莫斯科变成“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首都典范。其居民将在10年内增加150万人,总人口达到500万。整个城市将以红场为核心,通过环形花园林荫路和放射性大道向四周扩散(20年代苏联建筑师拉多夫斯基提出的以莫斯科河右岸轴线为中心、向西北扩展的“抛物线”方案此时已被彻底否决)。设计纪念碑性质的大型公共建筑物的浪潮席卷了首都,出现了重工业人民委员部、国防人民委员部、米哈伊尔·伏龙芝军事科学院、技术宫、广播大厦、消息报社、图书大厦等超大体量的建筑设计方案。
 

莫斯科“七姐妹”建于斯大林时期



1971年苏联当局批准了新的总体规划方案。规划期限为25~30年(1961~1985或1990),若干设想到2000年。新规划除继续控制城市规模(市区人口远景控制不超过800万)外,有两个基本要点:①市区布局从单一中心演变成多中心,并相应地划分为八个规划片(综合规划区)。每片有人口60~100多万,各有一个配备高级服务设施和各种公共机构的市级中心。此外,通过调整工业,把66个生产区均匀地安排到八个片中。新规划把提高居住水平作为重要目标:到1990年,每个居民享有的居住面积达20平方米;争取做到每家有一套住宅,每人有一间住房。②制订了莫斯科地区和郊区规划。在中央单位参与下,根据全国生产力均衡发展的要求,确定了莫斯科国民经济发展的性质和方向。莫斯科地区规划提出,要限制工业进一步集中到市区及离市中心50~60公里的地区,发展工业的主要地区应距市中心100~200公里。其意图是在首都地区形成一个互相连系、协调发展的人口(城镇)分布体系。
 

完工于2006年的凯旋宫,有浓浓的斯大林时代风格



1935年的规划是当时世界上惟一的社会国家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条件下,对于大城市如何合理地发展和建设所作的一次重要尝试。但也不是没有弊端,有人就评价“任何一个俄罗斯城市,看上去都一个样。无论是莫斯科、圣彼得堡还是诺夫哥罗德,那儿的房子式样都一样。” 

四、科拉超深钻孔——挖穿地球
 

冷战时期,苏联与美国在所有领域都展开竞争。太空、深海、天上、地下,可谓无所不尽其极。当时,苏联喊出口号,要在各方面超过美国,可是不曾想美国率先探测到了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因此,在1970年5月24日,苏联启动了一项名为“科拉超深钻井计划”的超级工程,在天寒地冻的科拉半岛,号称要挖穿地球。
 

当年参与钻探的人员


科拉超深钻孔的钻探工作1970年5月24日开始。成千上万的科研人员中只有极少数的科学家得以到现场参加此项研究工作。所有参加此项钻探工作的人员均分得了一套莫斯科的公寓房,工作期间的月工资水平达到大学教授一年的年薪。
苏联当然没有成功挖穿地球,挖了多少米呢?仅仅12262米。而地球的平均直径就有12742.02千米,不足千分之一,就相当于拿起一个苹果,堪堪扎破了表面的一层皮,对地球来说根本不值一提。关于为什么工程后来停止,历来也是原因说法不一。

一种说法认为是地下的地质条件太复杂,每钻探100米,所增加的温度和压力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再加上钻机在钻孔时产生的巨大热量,越往下,钻孔的效率越差,而且这个钻杆本身很脆弱,大约几公分粗细,再加上最后长度不断加到12000米,重量也成了一个制约因素,因为出现一点点的故障和阻碍,就得把钻头起出来检查一下,完了再放回去,这一进一出就不知道浪费多少时间。

 

另一个原因认为是这个工程实在太耗钱了,而且吃力不讨好没什么利润。前面说了每个研究人员都被支付了高薪,除此之外,钻井用的钻头等相关工具属于高精尖的特制工具,造价不菲,经常放下去的时候还是钻头,拉上来的时候就成了钢丝。还有为了这个工程设立的十六个研究实验室也要持续花钱,整个工程耗时二十多年,期间投入消耗巨大,直到苏联解体,俄罗斯接手两年后不得不停止了该工程。

 


另外还有一个更加广为传说的原因,说苏联挖到了“地狱”。据芬兰一家报纸报道,一位前苏联着名地质学家狄米尔·阿撒哥夫博士说,他们用机器钻开了九英哩深的地洞后,里面竟然飞出一头青面獠牙、长有翅膀的怪物。稍后他们将一台拾音器送下洞去,收听到阵阵凄厉悲惨的惨叫声,仿佛有数不清的人正受到极大的痛苦。‘作为一个无神论的共产党员,我过去不相信有天堂或地狱之说,但作为一个科学家,我现在却不能不确信有地狱存在。’这位前苏联地质学家说。‘不用说,我们都对此种发现感到万分震惊。但我们都知道所见所听的,绝不是幻觉,而我们也绝对肯定,我们已打开了地狱之门。
至于到底是因为资金紧张还是因为“非自然因素”而停止钻探,我们不得而知。前苏联官方对于此事,并没有作出任何评论。
  • 本帖内容来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