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瓯江薪火留蜀川——四川博物院藏龙泉窑产品赏析(二)

 中和藏閣 2019-03-26

四川博物院馆藏龙泉窑青瓷收藏丰富,器型多样,包括罐、瓶、碗、盘、盏等,这些龙泉窑产品主要来自省内一些宋、元、明墓及窖藏,另外还有一些个人捐赠等。本文将对院藏的部份窖藏、墓葬出土及个人捐赠的具有代表性的龙泉青瓷做简单介绍,以飨读者。

剑阁县鹤鸣山宋墓

瓯江薪火留蜀川——四川博物院藏龙泉窑产品赏析(二)

宋 龙泉窑豆青釉瓷碗

1964年,剑阁县鹤鸣山宋墓出土的龙泉窑豆青瓷碗,四川博物院收藏了六件,与浙江龙泉县金村出土南宋莲瓣碗相同,为宋龙泉窑青瓷中的上品。灰白瓷胎,着豆青釉。平口,浅腹,腹外壁划昙花瓣纹,矮圈足,削足露胎,显土红色护胎釉。

明墓出土的龙泉窑青瓷

成都周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陆续发掘出明代墓葬。包括城北的白马寺、五块石;城东静居寺、胜利公社、前进机器厂;城南的红牌楼、衣冠庙;城西的三座坟等。这些明代墓葬中也有龙泉窑青瓷发现。

瓯江薪火留蜀川——四川博物院藏龙泉窑产品赏析(二)

宋 龙泉窑豆青釉瓷花盆

城北五块石:1972年出土宋龙泉窑豆青釉瓷花盆。高18.5、口径25.6厘米。着豆青釉。三脚,缠枝,开片,阴花,底部有圆孔。

瓯江薪火留蜀川——四川博物院藏龙泉窑产品赏析(二)

元 龙泉窑梅子青釉双耳带环瓷瓶

城南衣冠庙:1954年出土元龙泉窑梅子青釉双耳带环瓷瓶。高25.3、口径7.8、足径7.7厘米。灰白瓷胎,瓷釉较厚,质地坚硬。喇叭口,束颈下收,圆腹,深圈足,瓶腹中部有一道明显的接口痕迹。双兽耳均带环,底根部为一圈火石红痕,且有缩釉现象。

瓯江薪火留蜀川——四川博物院藏龙泉窑产品赏析(二)

明 仿龙泉窑青釉八卦瓷香炉

1954年出土明代仿龙泉窑青釉八卦瓷香炉,高18.1、口径26.3、底径7厘米三蹄足,釉下绕香炉一周凸印八卦,底内一小圆孔,孔外一圈似瓷断去痕迹,可见白色胎。

瓯江薪火留蜀川——四川博物院藏龙泉窑产品赏析(二)

明 龙泉窑豆青釉瓷罐

城南红牌楼:1965年出土明代龙泉窑豆青釉瓷罐,高30.1、口径24、足径16厘米。唇口,口沿无釉,鼓腹,敛足,豆青釉,釉有开片,无盖。

瓯江薪火留蜀川——四川博物院藏龙泉窑产品赏析(二)

明 龙泉窑青釉花卉纹瓷盖罐

城东前进机器厂:1961年出土明代龙泉窑青釉花卉纹瓷盖罐,高28.5、口径19.9、足径25.2厘米。短颈,唇口,圆肩,腹以下渐收,底足微外撇。器物底内露有火石红。器物青釉略泛黄。腹壁刻绘牡丹花卉,下为竖条形莲瓣纹,圆盖隆起,顶端一坐姿素兽纽,盖内中部无釉处有模印牡丹花卉,其间有“中山记”楷书三字。

个人捐赠的龙泉窑青瓷

1988年4月,李一氓先生将包括7件龙泉青瓷在内的平生所藏共百余件文物捐给四川省博物馆。

瓯江薪火留蜀川——四川博物院藏龙泉窑产品赏析(二)

明 龙泉窑瓷凳

明代龙泉窑瓷凳,高37.5、口径23.5、底径18厘米,鼓形,中空,顶面稍隆起,青釉印花,通体开片纹。

瓯江薪火留蜀川——四川博物院藏龙泉窑产品赏析(二)

宋 龙泉窑青釉划花鱼纹瓷碟

宋龙泉窑青釉划花鱼纹瓷碟,高2.2、口径9.6、足径3厘米。侈口,折腰,平底,青釉,碟心刻一游鱼。南宋以后龙泉窑产品以单面刻划花为主要特征,进入刻划花装饰数量的全盛时期,刻划线条潇洒流畅,布局疏朗,以莲荷纹、游鱼为代表的装饰纹样飘逸流畅,美不胜收。但此件青釉划花鱼纹瓷碟原始档案记载出产地为四川彭县,并且有一批院藏龙泉窑器物均标注“彭县窑”。

瓯江薪火留蜀川——四川博物院藏龙泉窑产品赏析(二)

明 龙泉窑瓷凳

宋代是我国瓷业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龙泉窑领中国古代青瓷生产之风骚近千年,无论是在生产技艺还是审美价值对制瓷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川西彭县思文、磁峰多白瓷窑址,彭县磁峰窑以烧造白瓷为主,从史料上笔者暂时没有找到彭县地区大规模烧造青瓷的记载,只从藏品原始档案的记录了解到“彭县仿龙泉器清代停烧,明墓中发现甚多”,鉴定往往以底为青灰色作为鉴别彭县窑的依据。希望更多的研究者能够关注这一议题,倘若有更多资料证明,将是对四川地区制瓷业历史的研究的有益补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