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聊聊跳槽的那些事儿,跳槽有风险,需谨慎

 blackhappy 2019-03-27

很长一段时间,一些人找我聊天的话题围绕在想跳槽又不知道往哪里跳,或者不知道该如何跳槽的问题。现在社会上有个很不好的风气,就是浮躁,工资觉得低了,想跳槽;感觉不受领导重视,跳槽;认为自己这行没什么发展,想跳槽;可现实偏偏是有时候跳来跳去的,还是回到原点。有些干脆放弃职场选择给自己打工,可有时候却没有想好创业方向,学着别人一头扎在互联行业,最后又草草收场,回到职场。

著名作家路遥有一句话,“人生啊,关键的就是那几歩”。这句话放在职场,也是妥妥受用。跳的多了,不仅找不到方向,也许浑浑噩噩的就到了30多,再跳已经没有什么机构愿意聘请,认为”忠诚度“不高,其实跳槽,核心还是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找对人生最关键的那几歩。

跳槽,核心是知道自己想要些什么

聊聊跳槽的那些事儿,跳槽有风险,需谨慎

我统共跳过三次槽,到目前为止,算是真正的稳下来,计划在此处深耕细作,虽然日常工作也有很多不如意,但却从未有过跳槽的念头,记得有一次和摩根大通和我们业务类似的美国总部一位负责人聊天,发现其实再高的平台,日常工作也都有很多不如意,而关键的还是知道自己想要东西能不能在这个平台上实现,有了这个主心骨,也就知道自己下一步的方向。所以若还有下一次跳槽,我猜应该是自己职场会有质的飞跃或者被挖的时候了。回顾自己的三次跳槽,其实是奔着自己的目标,有计划的进行,背后的努力和辛苦,也算是对得起结果了。

我本科和研究生,都是很普通的学校,毕业时候一张白纸,什么都不知道也不想,参加了几次校招,每一场也没有太重视,最后完全奔着喜欢沿海城市这一条,糊里糊涂的也就选择了其中一家,一待就是两年。无论是开悟晚也好,或者工作枯燥也好,自第二年,突然开始认真想自己的未来和职场规划,也便有了后续跳槽的计划。

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一个制造企业,和所有制造企业一样,公司上万的员工,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的地方,从事一份普通的工程师的职务,身边很多人经常聊跳槽的话题,因为工作的枯燥和工资的按部就班,但跳槽方向却基本围绕着其他的制造企业,安全又不意外,可似乎又没有真的改变什么。那时候我还有些懵懂,但却似乎觉得这个方向不是我希望的。

于是开始研究围绕我所在制造业的上中下所有业务,揉开了掰碎了仔细研究,整整半年,将产业内所有的新闻翻烂了,最后终于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确定了自己的方向,立足自己了解的制造业,跳槽至这个产业的顶端,做产业金融,于是后来,每一步跳槽都是奔着这个方向,走迂回之路,直到来到现在的平台。回想准备跳槽中最苦的日子,应该是坚持自己白天上班,晚上和周末将全套金融专业的教科书从头到尾啃一遍的那一年,因为那个没有技巧只有认真和努力。

记得终于到现在的平台时,对比周围的待遇,还向父亲抱怨过,同等岁数自己的收入没有其他人的高,父亲沉声说“你同事都是清华北大以及国外名校学金融的那些人,对比当年别人辛苦学习留的汗熬的夜和你当年上学逃的课,难道不值这些收入差么? 你只有更努力,才能追赶之前你的不努力,所以没什么值得抱怨的!”

结合自己的经历回到跳槽的事儿,其实想说,一来,跳槽不仅仅是换一份工作,而是应该知道自己想要做的事儿,这是跳槽的根儿,也是决定未来的关键几歩的基础。二来,永远不要只看到自己的不足,不要妄自菲薄,掌握好的方法,肯努力,一样有机会去到自己希望的平台,跳槽本身实际也是个方法论。

所以,当前倦了的职场中人,如果是不满意自己的领导而想跳槽,多想想当前的平台是不是自己喜欢的,如果是,于其研究跳槽,倒不如研究如何和上司处理好关系,甚至研究如何弯道超车获得更高的职务;如果是不喜欢的平台,则要先看看自己,研究自己的专长,性格和习惯,找到什么样的地方,才是真正能发挥所长的平台,而不是别人发展的好的平台以及自己想象中的平台,切记每个人都有一条自己专属的成功路;如果希望自己所有的事情都不受约束,可能并没有这样的平台,或许更应该研究的是,如何创业!

知道自己想要的东西,怎么跳去想去的公司

聊聊跳槽的那些事儿,跳槽有风险,需谨慎

跳槽其实是个方法论,这是我一直认可的事儿,所以我虽然跳过三次,但其实中间也迷茫过投过更多的公司,但只要我投的公司,却100%拿到了offer,虽然有一部分运气在里面,但运气来的来临,也是方法论的延伸。

这个方法论,其实说来很简单,第一步,研究透了自己想去的公司和职务。第二步,针对自己想去的公司及职务,定制自己的简历。第三歩,充分发挥自己的社交潜力,尝试一切能搭上目标公司内部人的可能,这点是被很多人诟病的点,但其实按照我的经验,如果不是完完全全换了一个全新的行业,自己的老师,同学,之前工作认识的朋友,总能找到目标公司的内部人或很了解这个公司的人。跳槽的准备工作是敲门砖,这块砖的分量,决定了能不能敲开你想进的那扇门,所以swan一直不理解很多人一份简历走天下,是认准了是金子总会发光,还是其实家里有矿,出来历练生活的。

研究一家公司容易,研究透了却难。幸好目前网络发达,一些公开新闻总是可以找见的,从公司成立开始,到历任业绩,历任老大的变更,以及业务的变化方向,这些都是基本功,更重要的是研究自己想去的职务,这个职务需要的技能,职务所在部门领导的特点,以及自己能力的共同点,而很多东西,真的是需要找到对这个公司比较了解的朋友才能打听的到。有了这些了解,简历的编写,则是所有了解到的东西的体现,确保条条都是这个公司想要的点,做到这点,不想入围都难。

回忆自己面试时候,可能当时最有用的,一来是自己简历质量,似乎为了这个工作而生的人,二来应该是自己很自然的将面试官之前在行业论坛发表的一些观点进行了阐述和个人看法交流,并结合公司发展和自己过去经验,进行了一些观点交流,这也很成功的弥补了自己在一些专业上的回答缺失。入职后和当时面试官交流,其实自己能应聘上,当时的阐述起了决定作用,因为从他眼里,看出了我为了这份工作的背后努力和认真,展示了我对一份工作的诚恳。

后记

作为一个职场人,跳槽似乎是个逃不过的话题,每个人都有一段自己跳槽的深刻记忆。但跳槽终究只是个过程,而不是结果。祝每一个职场人,在跳槽中,提升自己,认识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