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忠、孝、廉、耻、勇”,造字本义延续至今,说明了什么

 wsyqn 2019-03-27
“忠、孝、廉、耻、勇”,造字本义延续至今,说明了什么

忠心、孝悌、廉洁、羞耻、勇敢,指的是人应信守、践行的五种高尚品格。“忠、孝、廉、耻、勇”这五个字造字源于先人在长期的实践中而得来的,除个别字引申而来,大部分是本义延续至今。从古到今,它们成为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优秀基因,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忠”本义表示态度公正,不偏私情

从造字可以看到,忠,存心居中,正直不偏,古以不懈于心为敬,故忠从心;又以中有不偏不倚之意,忠为正直之德,故从中声。《说文解字》中讲:“忠,敬也,尽心曰忠”。忠者,德之正也。人要做到竭诚尽责就是忠的表现。

“忠、孝、廉、耻、勇”,造字本义延续至今,说明了什么

“忠”是儒家学说的重要内涵与范畴。孔子提出君子行事以忠信为主,一次,他的学生子张问什么是可以到处都能行得通的办法,孔子说:说话要忠信,行事要笃敬,即使到了蛮貊之邦也会畅通无阻;反之,即使在本乡本土也行不通。

曾子认为孔子一以贯之的道是“忠恕”。曾子还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首先就是为别人做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朱熹也说“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意即尽自己的心是忠,用自己的心推及他人就是恕。忠恕是儒家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

东汉马融因有感于孔子写了孝经,而独缺忠经,因而补之,使忠孝的德行得以两全。《忠经》是系统总结忠德的专门经典。《忠经·天地神明章第一》中说:“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忠也者,一其心之谓也”。忠,是人对天地、真理、信仰、职守、国家及他人等都至公无私,始终如一,尽心竭力的负责完成份内义务的美德。

“忠、孝、廉、耻、勇”,造字本义延续至今,说明了什么

“孝”是善于侍奉父母长辈

从甲骨文图中的表意字型可见:似乎可以见到“子”双手举起,并向下动作,作出磕头样子,给老人请安,达到“孝敬”的目的。《说文解字》: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意思是:孝,善于侍奉父母长辈。字形采用省略了“匕”的“老”和“子”会义。这个字形是表示“子承老”。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孝”的古文字形与“善事父母”之义是吻合的,因而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忠、孝、廉、耻、勇”,造字本义延续至今,说明了什么

《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传说是孔子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

《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指出孝是诸德之本,认为“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孝经》首次将孝与忠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扩大,并把“孝”的社会作用推而广之,认为“孝悌之至”就能够“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忠、孝、廉、耻、勇”,造字本义延续至今,说明了什么

元代郭守正将24位古人孝道的事,辑录成书《二十四孝》全名《 全相二十四孝诗选集》,由王克孝绘成《二十四孝图》流传世间;清末张之洞等人将之扩编至《百孝图说》。

“忠、孝、廉、耻、勇”,造字本义延续至今,说明了什么

“廉”的本义是堂屋的侧边

廉,篆文(广,开放式建筑)+(兼,合并、连接),表示与主体建筑相连的开放式空间。《说文解字》:廉,仄也。堂之侧边曰廉,故从广”。从广,兼聲。 意思是:廉,窄小的屋子。堂之侧边曰廉,故从广。字形采用“广”作边旁,采用“兼”作声旁。古时,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户五尺,士三尺。堂边皆如其高。

“忠、孝、廉、耻、勇”,造字本义延续至今,说明了什么

也有学者认为,“廉”是表意字。“广”,即靠近山崖而建造的房屋。“兼”,即单“手”握两“禾”,此时两“禾”呈合并、收拢状,故“兼”有合并、收拢的意思。两部分字形综合起来看,“廉”的本义是狭小的房屋。在山崖边上建造房屋时,只有房屋结构有所收拢控制,不一味追求宽阔,才能建成牢固的房屋,因而“廉”延伸出收敛、自律、自我约束之意。

“忠、孝、廉、耻、勇”,造字本义延续至今,说明了什么

古人也非常崇尚廉洁,留下很多千古传颂的故事。

《左传》中记载,宋襄公十五年(公元前638年),有一人得一洁白无瑕的宝玉,跑去献给大夫子罕,并说:“如此稀世之宝,只有您这样清正的大人物才能佩带!”子罕回答:“美玉是你的宝贝,‘不贪’是我的‘宝贝’。

假如我收下你的宝贝,那么我俩都没有宝贝了,咱们还是各自守住自己的宝贝吧!”这里难得的是子罕对人品的理解,自尊自爱视若宝物。而回答得也精妙绝伦。来人见子罕言衷意诚,只好红着脸收回自己的宝贝走了。从此,“人贵不贪”便成为千古名言。

东汉羊续,字兴祖,泰山平阳(今山东泰安)人。他出身功勋世家,任南阳太守时,府丞得知他爱吃鱼。便送去当地特产白河鲤鱼。羊续不收,府丞放下就走。羊续便将鲤鱼挂在屋外的柱子上,风吹日晒成为鱼干。未过多久,府丞又送来一条更大的鱼。

羊续指着他上次送的鱼让他看,府丞十分惭愧,只好把鱼拿走。太守悬鱼,送礼者敛迹,人称羊续为“悬鱼太守”,为后世敬仰。

“耻”本作“恥”

耻(恥),金文(耳:听)+(心:感受),造字本义:形容词,耳听批评,内心羞愧。在古人看来,耳朵和良心都是敏感的器官,能分辨是非。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心”写成“止”。 《说文解字》:恥,辱也。从心,耳声。

“忠、孝、廉、耻、勇”,造字本义延续至今,说明了什么

知耻之心是人之天良。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起一恶念,便生羞耻之心;行一恶事,便感愧恐,又耻又恐,自必速止其恶。知耻是保全人心念、行为不离正道的护栏。故曰:“耻可以全人之德”。

孔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明朝提出“致良知”学说的王阳明就用生动的事实证明了此点。有一次王阳明外出,不幸与同行的人被盗贼绑劫,当盗贼得知他是阳明先生时,就问他:“您说人人都有良知,我们这群盗贼也有良知吗?”王先生肯定地回答:“有。”盗贼反问:“怎么能证明呢?”王先生说:“现在照我说的去做,我证明给你们看。”于是,王先生让他们脱掉外衣、内衣,一层层地脱掉,直到剩下最后一条裤衩的时候,还命令他们脱掉。盗贼喊道:“不行呀,这个不能再脱了!”王先生说:“这知耻就是你们的良知啊!”

“忠、孝、廉、耻、勇”,造字本义延续至今,说明了什么

“勇”表示英武之士,敢打敢拼

勇,金文(用,使,操作)+(戈,武器),表示英武之士,敢打敢拼,无所畏惧。有的金文(甬,“用”的误写)+(力),表示农业时代在家庭里起关键作用的大力壮丁,敢做敢担。造字本义:形容词,力大胆大,敢做敢担,无所畏惧。篆文字形有的从“心”,强调胆大无惧;有的从“力”,强调力大敢为;有的从“戈”,强调英武无敌。隶书承续金文字形。 《说文解字》:勇,气也。从力,甬声。力及所至,生命勃发甬甬然也。

“忠、孝、廉、耻、勇”,造字本义延续至今,说明了什么

孔子把“勇”作为施“仁”的条件之一。“勇”必须符合“仁、义、礼、智”,而且不能“疾贫”,才能成其为勇。《论语·宪问》:“仁者必有勇。”又《阳货》:“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又《子罕》:“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忠、孝、廉、耻、勇”,造字本义延续至今,说明了什么

中国古代涌现出了许多勇士武将,如关羽、 张飞 、赵云 、马超 、黄盖 、卫青 、霍去病 、霍光 、郭子仪 、廉颇、岳飞等等,留下传颂千古的故事。当然除了勇士外,“勇”还有更丰富的内涵,它是一种人人须具备的优秀品质。

仁义礼智信被称为“五常”,而“忠、孝、廉、耻、勇”五字被认为是“五德”(一说:温、良、谦、恭、让),除了“廉”字引申外,其它四字都是本义由古到今,道出了它们作为一种德行和品格,贯穿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发展的始终,它们相互相承又相互影响。尽管几千年来,时代在不断向前,物质在不断丰富,人们认识人类本身和宇宙的深度和广度都在飞速发展,但是作为一种品德和精神的“忠、孝、廉、耻、勇”亘古不变,仍将会穿越历史和年轮,伴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继续得到传承和弘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