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刺麻醉:现代麻醉的有效补充

 新民中街 2019-03-27


83岁高龄的右侧肺癌患者,近日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了针药复合麻醉下胸腔镜肺癌切除手术。该患者2年前曾接受房颤射频消融术,但近期复发,同时还伴有甲状腺功能减退。考虑患者高龄、心肺功能明显减弱、基础疾病较多,手术已不适宜采取常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为减少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减少麻醉药用量,由麻醉科、心胸外科、针灸科组成的治疗小组,给患者施行针药复合麻醉下无气管插管的胸腔镜微创手术。患者在手术台上当即清醒,无需复苏过程就安全返回病房,第二天就进食及下床活动,四天后出院。

本周是中国麻醉周。针刺麻醉技术,作为针刺疗法与外科手术相结合而创造的一种中国所特有的麻醉方法,是现代麻醉的有效补充,可以弥补传统药物麻醉的不足。作为中西医结合的典范,针刺麻醉是中国医学史上最具原创性的医学研究领域之一,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中国原创性医学科学研究五项重大成果之一。

1958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首次采用针刺双侧合谷穴的方法,开辟了针刺麻醉这一全新的领域。60多年来,针刺麻醉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作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心胸外科专委会主任委员、国内著名针刺麻醉专家、上海岳阳医院院长周嘉最有发言权。

针刺麻醉:现代麻醉的有效补充

图说:上海岳阳医院院长周嘉 来源/岳阳医院供图(下同)

周嘉说,针刺麻醉60年发展历程,历经了初创期、快速推进期、沉淀巩固期和新发展期四个阶段。如今,针刺麻醉从镇痛机理效应性基础研究向临床实践转型发展,正寻求与西医更多范围的合作。随着全球第一例利多卡因麻药严重过敏患者针刺麻醉下冠状动脉造影术,第一例针刺麻醉下房颤射频消融术,第一例针刺麻醉下海扶刀治疗等在上海岳阳医院相继成功,周嘉对它的发展充满信心。

从辉煌走向沉默的30年

针刺麻醉技术的开展始于上海。1960年,上海肺科医院成功完成了首例针刺麻醉肺切除手术;1972年,上海仁济医院成功完成了首例针刺麻醉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这也标志着针刺麻醉可以应用于大型手术中,将针刺麻醉技术和适用病种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1971年7月26日,《纽约时报》头版发表的文章介绍了美国记者在北京采用针灸疗法治疗阑尾炎术后腹痛腹胀的经历,引起了国际上对针灸疗法的兴趣。1972年尼克松访华,参观了针刺麻醉下进行甲状腺切除手术和肺叶切除手术,从而以针刺麻醉为契机在国际社会掀起一股针灸热潮,国内更是引来了非理智的追捧。

针刺为什么可以用于麻醉?其实,针刺和现代麻醉的疗效惊人相似,都具有镇静、镇痛、稳定心率血压,保护脏器血管等相同作用。周嘉谈到,针刺麻醉的作用被盲目扩大,当时“从头到脚”涉及到90余个病种、200万例手术,几乎到了“无所不能”的滥用地步。而事实上,单纯针刺麻醉下施行某些手术,比如腹部手术,存在镇痛不全、肌肉紧张和内脏牵拉反应等不足,针刺的作用就不显著,且有悖于现代医学伦理学。上世纪80年代后,针刺麻醉引发了不少争议,国内医院逐渐放弃针刺麻醉。

从未停止探索研究的脚步

尽管发展有沉浮,但医学界从未停止过对它的探索和研究。周嘉介绍,以韩济生、曹小定教授为代表的一批“老针麻人”,历经多年的不懈努力,对针药复合麻醉的方法和基本规律进行了继续探索。此后的研究发现,针药复合麻醉的方法可显著增强镇痛效果,减少麻醉药用量,同时在肾移植术中患者术后泌尿时间明显提前,在胃大部切除术中患者术后肠胃功能恢复快。由复旦大学医学院牵头进行的国家“九五”攻关专题“优化针药复合麻醉和镇痛的临床及机理研究”,深入探讨了针药结合用于麻醉及镇痛的作用特点和优势。之后的一段时期,针药复合麻醉逐渐成为针刺麻醉的主流。

针刺麻醉:现代麻醉的有效补充

图说:周嘉在手术室

2005年,周嘉、王祥瑞等在上海仁济医院实施的一例针药复合麻醉心脏手术被BBC现场采访并全球转播,开启了我国针刺麻醉的新发展期。2009年,在上海曙光医院,周嘉的针刺麻醉团队提出了“浅睡眠、自主呼吸状态下的针药复合麻醉心脏手术”的观点,并率先开展了临床研究和实践,经针药复合麻醉与同期常规全麻心脏手术临床数据比较显示,针药符合麻醉显著减少了70%的麻药量使用,提高了脏器的保护,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术后康复的同时也降低了医疗费用。之后,周嘉又带领团队将针刺麻醉改良方式拓展至肺部手术中,也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后又开展了全国范围内的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使针刺麻醉这一中国原创的技术得到了完善和发展。

周嘉带领的针刺麻醉团队先后在曙光医院、岳阳医院将技术逐步扩大运用到头颈部、腹部和盆腔、肛肠等各型手术,进行了大规模的针刺麻醉实践与研究。实践证明,在上述部位的优势病种中采用针刺(复合)麻醉技术具有更简便的操作方式、更好的脏器保护作用、更高的围术期疗效,从而使针刺麻醉从单纯的镇痛镇静向围术期脏器保护、改善手术预后方面不断发展、创新。

针刺麻醉运用更多领域

目前,针刺麻醉手术规范还有待完善、制定和推广。周嘉谈到,针对同一个手术,各个临床研究采用的针刺方法、穴位的选择、穴位刺激参数千差万别,且缺乏统一的疗效评价体系,导致临床疗效差异明显。因此,特别需要开展与针刺麻醉相关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这样更加有利于对针刺麻醉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给予客观的、科学的评价,促进国内外针刺麻醉手术规范的形成。随着对针刺麻醉原理研究的不断深入,针刺麻醉在心脏保护方面的作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掘。

同时,周嘉还发现,术后加速康复正在成为21世纪医学的一项新理念和治疗康复模式。针刺麻醉应用在围术期不同时期具有独特的疗效,因此,应该建立麻醉科、针灸科、外科、护理等多学科协作的临床康复体系,拓展针刺麻醉技术的应用范围,从单纯应用于麻醉和手术期,扩展至整个围术期。同时,要不断拓展针刺麻醉的内涵和外延,充分发挥针刺的良性调节作用,为针刺麻醉的创新和发展做出贡献,促进中西医结合的不断发展。

新民晚报记者 左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