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本书是霍金留给人类的礼物 07

 舍得斋主 2019-03-27




在英国科学家霍金逝世一周年之际,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付梓出版《十问:霍金沉思录》一书,纪念这位卓越的科学家。

在这本被视为“霍金留给人类的礼物”的书里,有霍金对人类面临的10个大问题的深度思索,饱含着他对未来的忧思与希冀。“有朝一日,我希望我们能够知道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但还有其他挑战,必须回答地球上的其他重大问题:我们将如何养活不断增长的人口?如何提供干净的水、产生可再生能源、防止并治愈疾病、减缓全球气候变化?我希望科学技术能够回答这些问题,但需要人,有知识和理解的人,去实施这些解决方案……让我们共同努力,使这个未来成为我们想去访问的地方。”

本文摘自《十问:霍金沉思录》编后记,有删节。

2018年3月14日,英国科学家史蒂芬·霍金逝世,享年76岁。

无数人,以超越种族、国家、文化与语言隔阂的崇敬之情,缅怀和纪念这位科学家。

这种超然的感情,惟爱因斯坦、霍金等为数不多的科学巨匠才配拥有。他们是人类智慧的标杆,是人类探索自然、穿越时空、寻找真理的开拓者和引领者。

3月15日一大早起,我的手机就响个不停,很多人打来电话询问相关情况,多家媒体要采访我。谈及霍金去世的消息,我几度哽咽无语,脑子一片空白,采访难以为继。

我翻出与霍金在他剑桥大学办公室合影的照片来看,照片似乎变得有些模糊。我一时难以接受霍金就这么突然走了的事实。

2018年6月初,我收到参加霍金骨灰入葬仪式的邀请函。仪式将于6月15日在伦敦泰晤士河畔著名的西敏寺内举行。但因种种原因我最终未能成行,实为憾事。

谈定两件重要的事

上世纪80年代,我走进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成为一名科技图书编辑。

因种种机缘巧合,我这个普普通通的中国编辑,很荣幸与享誉世界的科学家霍金结下了不解之缘。

霍金的著作《时间简史(插图版)》《果壳中的宇宙》《时间简史(普及版)》《大设计》《我的简史》,还有这本即将面世的《十问:霍金沉思录》等,以及与他相关的绝大多数图书都是由我担任责任编辑推荐给中国读者的。

2006年4月,我第一次在剑桥大学拜访霍金,6月,再次在北京见到他。

自那以后,每当我翻阅霍金著作的书稿时,字里行间时不时会闪现出一位瘫软在轮椅中的瘦弱老人的身影。而这些闪烁着人类智慧之光的书稿,竟然出自这样一位虚弱老人之手,不能不令我对他肃然起敬。

两次拜访霍金,他都十分艰难地露出笑容来欢迎我们,那是儿童般天真无邪的笑容,一如春天里明媚的阳光,让人暖暖地感动。

第一次到剑桥大学拜访霍金时,出版社与霍金谈定两件重要的事:一是,霍金所有著作的简体中文版都交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二是,由我策划的图书选题《中国读者致霍金教授的信》,霍金应允将挑选部分内容给予回复。

致全球粉丝与读者的回答

21岁时,霍金罹患肌肉萎缩性(脊椎)侧索硬化症,不久以后他便被禁锢在轮椅上,有医生预言他只能活几年。

然而,霍金却以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和顽强毅力,在他的轮椅上扩展了人类认知宇宙时空的科学大门。他一年又一年顽强地活着,和我们一道走过20世纪后半叶,又走进21世纪。

他如此顽强的生命力,让他的亲朋好友都为他高兴,不再担忧他生命的脆弱。我也相信,霍金能一直走向未来。2017年,他还告诫人们要注意控制和规范人工智能的运用。

然而,他终究离去。而《中国读者致霍金教授的信》却未能成书出版,这成为我此生一大憾事。

《十问:霍金沉思录》是霍金遗作,就人们普遍关心的宇宙时空的起源、历史、未来,人类的过去与未来,地球、太阳、银河系的命运、走向与归宿等10个重大问题,做出了科学的解答与判断。

巧合的是,《中国读者致霍金教授的信》选题构架设想中的某些问题,与《十问:霍金沉思录》的问题和内容相同或相近,因此,本书也可以视为《中国读者致霍金教授的信》。而实际上,这本书就是霍金致全球粉丝与读者的回答,凝聚了霍金一生的科学探索成果和思想。

乐谱架上那行英文字的意思

13年前,我首次拜访霍金时,在他办公桌边的一个乐谱架上,我看到一行英文字:“I am the center of the universe.”以我当时对霍金科学成果的粗浅理解与认知,我将这句话理解为——“我在宇宙的中心。”

我曾在另一篇关于霍金的文章中这样描述:“我默默地注视着轮椅中这位虚弱的老人,想象他拿着开启宇宙大门的钥匙,穿过无数迷宫般的房间,在上帝那到处都是交叉小径的后花园里溜达时,正好碰到上帝也出来散步。于是他迎上去说:‘嗨,我在宇宙的中心!’上帝吃惊地看着这位来自人间的勇敢闯入者。”

几年以后,我开始慢慢理解霍金两项最重要的科学贡献——黑洞辐射和无边界宇宙设想,才逐渐体会到霍金心中的那份骄傲与万丈豪情,乐谱架上那行英文字的意思应该是——“我是宇宙的中心!”在经典物理的框架中,他证明了宇宙起始于无限密集的奇点。在量子物理的框架中,宇宙是无中生有地创生,时间和空间也随之出现,宇宙像吹起的气球一样膨胀。

霍金不但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一位具有博大情怀、爱心与责任心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说:“我在这个星球上过着一种非凡的生活,我利用奇思异想和物理律穿越宇宙。我到过银河系最远处,旅行进入过黑洞,还返回过时间的起始。在这个地球上,我经历了高潮和低谷、动荡与安宁、成功和痛苦。我遭遇贫穷,享受富裕,曾经矫健,又身患残疾。我既受到赞扬,也受到批评,但从未被忽视过。我很荣幸能够为人类对宇宙的理解做出贡献。但如果宇宙中不存在我所爱且爱我的人,那的确会是一个空虚的宇宙。没有他们,它的一切奇迹都对我毫无意义。

有朝一日,我希望我们能够知道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但还有其他挑战,必须回答地球上的其他重大问题:我们将如何养活不断增长的人口?如何提供干净的水、产生可再生能源、防止并治愈疾病、减缓全球气候变化?我希望科学技术能够回答这些问题,但需要人,有知识和理解的人,去实施这些解决方案。让我们为每个女人和男人奋斗,为了让他们都能过上健康、安全,并充满了机会和爱的生活。我们都是时间旅行者,让我们一起踏入未来。让我们共同努力,使这个未来成为我们想去访问的地方。”

2019年1月12日,我收到霍金女儿露西寄来的圣诞贺卡。看着贺卡上霍金头像的纪念邮票,我抬头望向铅灰色的天空,默默无言。

今年3月14日,是霍金逝世一周年纪念日。在此之际,我们将《十问:霍金沉思录》付梓出版,以飨国内广大霍金迷和读者,共同缅怀这位高尚而纯粹的智者。

书摘

我们为什么必须问大问题?

人们一直想要得到大问题的答案。我们来自哪里?宇宙如何开始?它背后一切的意义和设计是什么?外太空有人吗?现在看起来,过去的创生记叙不太相关和可信。它们已经被各种只能被称为迷信的东西所取代,诸如从“新纪元运动”到《星际迷航》。但真正的科学可能比科幻小说更奇特,也更令人满意。

我是一名科学家,还是一名对物理学、宇宙学、宇宙和人类未来极为着迷的科学家。父母培养我坚定的好奇心,和我父亲一样,我研究并试图回答科学向我们提出的许多问题。在我的脑海里,我一生都在宇宙中旅行。通过理论物理,我试图回答一些大问题。我曾经一度以为,自己会看到我们所知的物理学的终结,不过现在我认为,在我离开很久很久后,奇妙的发现还会持续产生。我们接近其中一些答案,但我们还没有到达那里。

问题是,大多数人都相信真正的科学对他们而言太复杂、太难理解。但我认为情况并非如此。研究制约宇宙的基本定律需要大量的时间,而大多数人承担不起;如果所有的人都从事理论物理,世界很快就会停滞不前。但如果将其基本思想以清晰的方式,并且不用方程式来呈现,大多数人还可以理解并欣赏。我相信这是可能的,也是我喜欢并毕生努力去做的事。

这是一个活着并进行理论物理研究的辉煌时期。在过去的50年里,我们的宇宙图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我对此做出了贡献,我会很高兴。太空时代的伟大启示之一一直是它赋予人类有关我们自身的视野。当我们从太空回望地球,我们将人类自身视为一个整体。我们看到了统一,而不是分裂。就是这样的简单图景,它传递着撼人的信息:一个星球,一个人类。

对我们全球社会面临的主要挑战,一些人要求即刻采取行动,我想发声附和他们。我希望这个事业继续前进,即使我不再在世上,有权势的人能表现出创造力、勇气和领导能力。让他们迎接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挑战,并采取行动,不是出于自身利益,而是出于共同利益。我深知时间之珍贵。抓住时机,现在就采取行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