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秀棠:论紫砂壶艺的本体与主流(一)

 南天藏书馆 2019-03-27

今日看到《江苏文史研究》2013年第4期上,刊有宜兴紫砂艺人徐秀棠先生一文,读后深有感触。徐秀棠先生是个明白人,对于紫砂壶艺的认识有见地。我虽对该文的编辑有些意见,但文章对于当下紫砂壶艺的思考是很及时的,就按文章原样输入发在这里,与朋友人分享。因文字较长,原文也作两部分,就分作两次发上。征记,120日。

 

徐秀棠:论紫砂壶艺的本体与主流(一)

最近宜兴市档案局在帮我整理个人从艺档案,翻出了很多学徒时的照片和资料,真是一梦连接一梦,觉得既短又漫长,只一会儿自己已是七十六虽的老人了。回忆一生从业紫砂事业,得益于紫砂,总得回报紫砂。我想有生之年最最应该做的是莫过于对紫砂理论的思考及研究。我等虽缺少高深的理论基础,但长期从事紫砂业可以从业内的角度去理解,今天把经验和感悟写出来以供大家参考讨论并得到修正。

多年前我写了一篇“有关宜兴紫砂理论体系的思考”的文章,里面讲到紫砂艺术与绘画艺术的不同之处在于紫砂陶艺的完成有一个生产工艺的复杂过程,故它应该包括:紫砂陶生产工艺(原材料、制作工艺、装饰工艺、烧成、成品加工、包装、什袭收藏等等);紫砂史论及艺术价值研究(紫砂历史人文对紫砂的直接影响研究,紫砂在历史作品艺术品评);紫砂品种类别的研究;紫砂历史作品鉴定的深入探讨;紫砂在历史上的营销;师承教育;对内外的交流;以及对历史资料的质疑、勘误与修正;对边缘学问如:诗、书、画印以及茶文化、陶文化、工艺美术、艺术大范畴对紫砂的影响等。

从业时间长了,思考的问题多了,不可能心想事成,我只能在有生之年把该做及能做到的事,尽力一桩一桩去做,这才不枉一生。按照上面的思路,前几年我出版了一本《宜兴紫砂传统工艺图述本》。我想,传统工艺的发展可以一九五八年前后作为一个分界线:一九五八年之前,手工艺没有电动机及机械的介入,它与明代、清代、民国的生产方式变化并不太大,故只要把五八年前的原料开采加工、砂壶全手工制作生产工艺、陶刻装饰、陇窑的结构、烧成生产工艺过程,用线描的形式以自己的理解表述绘画出来,使内行、外行的读者都能从画图中理解作者的表述。而单凭文字表述没有形象就较抽象,即使用照片,有些动作会被阻挡。在书里画出了我小时候学徒时所见到的紫砂艺人师傅们的形象,我基本上画出了他们的个性与形态,有些还真的很像,这是我一生中做的一件很高兴的事情。我共画了64个,现在又想到了应该画出来的人,等以后再版时加进去。

就是在写此书的过程中我对紫砂壶工艺制作的表述作了进一步的思考,对以前光货、花货、方器、筋纹器的分类做了新的归类。以紫砂壶制分类为例有:围身筒、打身筒、合身筒、镶身筒,并且总结了紫砂壶传统技艺几个绝活(即其它陶瓷行业里造器成型中所没有用过的技法):打身筒、篦身筒、复滋坭、清线条、光明针等,把制作技法从理论上做了总结。这样就找到了紫砂传统全手工工艺的核心。

最近这几年民间工艺界非常重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紫砂壶的传统制作技艺早被列为国家级保护名录,这就要我们深入考虑一下到底保护些什么?不是笼统地谈遗产、遗产保护,要知道它的实质是什么。紫砂壶艺要保护的实质、内容是什么,我认为这就是紫砂壶的“本体与主流”。

近些年来紫砂工艺品、艺术品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资本投资进入紫砂领域后,紫砂作品也成为各大拍卖公司的重要拍品之一,在艺术品这一层次已远远超出了它实用、应用的价值。另一方面随着茶文化的推广,紫砂壶一时间供不应求,这就促使全国各地民间制陶的、专业院校毕业的、对紫砂有兴趣爱好的人大量加入了紫砂工艺的行列。在工艺美术界各行业都在提倡创新之际,我想如果不搞清楚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得到保护之前,盲目一味去创新是一种不理智行为。倘若一旦盲目创新力量超出传统发展力量,很可能会使这个非物质文化项目保护走样,或者称作非驴非马、不三不四,只有名称没有了特色。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就是要保护各种地方特色、特点的艺术品类(包括物品及行为过程)。现在的紫砂创新已是非常的繁荣,各种理念与形式,各种手段与方法都在得到充分的表现,这应该是好事。但我们绝不能忘记紫砂壶艺的非物质文化的本体及主流,这本体与主流的概念不是不允许外来的新增的形式内容的发展存在,但它们绝不能代表、代替紫砂壶艺的主流、本体。主流本体即从理论上找出在历史长河中继承什么,而今又发展,而后又传承些什么?我认为这很重要。举个例子,多年来一些艺术家以设计理念设计过不少壶型,他们一定通过制作者成型,却往往在制作过程中会无法或很难符合设计理念(现在有了石膏模具往往可以帮上很大一把忙,假如不用模具就无法完成这些造型)。所以我们赏阅紫砂作品时很容易认出哪些作品是“学院派”设计的理念性作品。这里所说并不是否认院校设计理念作品存在及价值,而是说紫砂本有的按照制作结构这种传统技法中延伸出来的更有传统地方特点的创造更应得到提倡与重视,如果以设计理念来设计很可能在全国各陶瓷产区陶瓷的造型会更相似、雷同。反之,走紫砂壶制作特有的技艺基本创新道路那就会更有自身价值。这就是每个地方的艺术的本体与主流。按我们理解,紫砂壶艺的本体与主流应该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紫砂壶传统全手工制作技艺;第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入,紫砂壶从它的创始就与中华传文人结合在一起。从壶的造型设计、制作工艺的趣味性、壶面的装饰的文学艺术深度到茗壶的取名、什袭珍藏,至群贤集会的诗词赞语,在这一方面可以说当前还没有得到紫砂业界的认识与重视。我总觉得紫砂壶艺(包括陶艺)的发展需要理论的引导,需要更多有识之士的点评、参与,而不是盲目听从媒体的宣传。

我所讲的本体与主流之说还需要深入去理解论述,也想得到业界的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