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上最动听的声音及美妙的画面 YIQIBEISONGGUSHICI 一起背诵古诗词 卫东倾情朗读 当最爱的古诗词 遇上最动听的声音及美妙的画面 是那么相得益彰,愈增其妙 ( 点击下方 即可收听 ) 第50期 苏东坡先生云:"腹有诗书气自华。" 古诗词中充满了美好的意境,希望所有孩子都不要把这种学习当成负担,而把它当做一种美的历程。能在聆听中感受美,让他们在以后漫长的人生路中有了更多的勇气和力量。 《观书有感》 朱 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走近作者 朱熹,他字元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祖籍徽州府婺(wù)源(今江西婺源),出生在今天的福建尤溪。 诗词赏析 《观书有感》,是抒发读书体会的哲理诗,只有半亩地的一方池塘,却像一面镜子澄澈明净,“天光云影”闪耀浮动,情态毕现,作为景物描写能使人心情澄净,其中蕴涵着一种理性的东西:“半亩方塘”的水很深很清,才能映出“天光云影”,反之如果很浅很浊,它就不能映出。诗人进一步提出问题:为什么方塘的水如此清澈?于是诗人放开眼界,从远处看到了方塘的“源头活水”。方塘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不断输入,所以才永不陈腐,永不污浊。 诗词之外 说到朱熹的读书故事,就得说一说著名的岳麓书院。岳麓书院兴盛于宋代,与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并称中国四大书院。在岳麓书院大门上,高悬“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对联,曾使很多潇湘子弟引以为傲。当年朱熹曾与张栻( shì) 联袂,在御书楼宽大的讲堂讲学,历时两月,史称“朱张会讲”。这次讲学吸引了大批士子纷纷前来听讲,“方其盛也,学徒千余人”,“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如今两张讲桌置于写着《岳麓书院记》的屏风前,左右两壁镶嵌着朱熹手书的“忠孝廉节”四字石碑。朱熹将中国书院文化推向顶峰,岳麓书院的闻名遐迩,与朱熹讲学密不可分。 文字来自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诗说中国文化》 配乐选自王俊雄《浮云天关》、张帅《春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