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知道中国汉字形体的演变发展吗?这里有系统的讲解

 张怀江资料库 2019-03-27

中国汉字形体的演变发展

汉字形体的演变发展。

汉字形体的演变,通常是指笔势(笔画的姿态)和结构两方面的演绎变化。本次课, 我们以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这五种主流字体的笔势演变为主线,辅以阐述其结构的演变。

1、甲骨文

甲骨文的发现者是王懿荣,山东烟台市福山区人。王懿荣在1899年发现的甲骨文,被称为甲骨文之父,确定甲骨文早于钟鼎文。

2、金文

金文又叫钟鼎文,西周,是青铜器使用和制作的全盛时代。

迄今发现的西周时期金文载体的典型代表有:

01 大盂鼎 刻有291字

02 散氏盘 刻有357字

03 毛公鼎 刻有499字

毛公鼎是一片简洁完整的册命,全文共分五部分,为已知最长的金文。李瑞清先生说“学书不学毛公鼎,犹儒生不读尚书也”。

世人将上述三件珍宝并成为金文瑰宝。

从甲骨文到金文,是汉字形体演变的第一站。

陶范易于刻写,金文出现了连贯的折笔。

下行而左书写

你知道中国汉字形体的演变发展吗?这里有系统的讲解

3、篆书。关于篆书,段玉裁说:“引笔而著于竹帛也。”

这说明,篆书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于毛笔、简牍、帛书书写工具的变革密不可分。

篆书,是大篆和小篆的统称。

《史籀zhou篇》,是西周宣王时的太史史籀遵循周宣王的旨意,为显国威而编写的一部将金文繁化的字书,所以这种书体称为籀文。籀文大部分失传,幸存的220多个字的写法,作为异体字,被许慎保存在《说文》中的正文后面了。

《史籀篇》是周朝贵族子弟识字的教材,是春秋战国期间秦国的用字规范。因此,把那个时期的秦国使用的文字称为“籀文”,俗称“大篆”。

石鼓文改圆转为圆折。

书同文,小篆,秦篆。

4,隶书

程邈miao,3000字,以上就是隶书的由来。

汉武帝时代:世人用一句很美的话概括为“蚕头燕尾,蚕无重卧、雁不双飞”。

由篆变隶,文字学上称为“隶变”。

隶变,是汉字形体演变过程中,最接地气的、最草根儿的一次变革。它以简化提速为驱动力,使汉字自此,接近于现代所用汉字。

所以说,学术界一致评价,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的分水岭,进而奠定了方块字楷书的基础。

5、楷书

楷书又称为正书,它的萌芽大约是在汉代末期,魏晋南北朝时期, 楷书代替了隶书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字体。唐朝趋于成熟,沿用至今。古代科举考试,试卷必须用楷书书写,所以从前的读书人,必须先学楷书。到今天为止,纸质书籍用的最多的字体依然是楷书。

传世楷书作品中,楷书始祖钟繇的《宣示表》《荐季直表》被视为早期代表作。

王羲之的《乐毅论》也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唐朝的欧颜柳的作品是楷书成熟时期的代表。

综上所述,汉字的形体演变,是以趋极简提速为直接驱动力的,这也决定了他必然经历从图形化到线条化直至笔画化,最终实现由繁到简、均衡对称、整齐统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