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忠必信——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铜镜展
(三)
十七连弧蟠虺镜 西汉早中期
三弦钮。卷边缘。主纹即一周云雷地之蟠虺纹、一周十七内向连孤。此镜十七连孤较罕见。数字17是素数,在两百年前,德国数学家高斯破解了素数17的圆周等分作图难题。
十九连弧变形四叶兽首镜 东汉中晚期
铭文:长宜子孙
圆钮。窄素缘,缘内花边纹,主纹变形四叶兽首。此镜尺寸较小且铸造粗糙,唯连弧数字19(素数),引人注目。
二十二连弧吾作铭变形四叶兽首镜 东汉中晚期
铭文:吾作明竟,幽湅三冈,巧工刻之威文章,上有守(兽),辟不,富禄氏从,大富昌,宜牛羊,为吏高升至侯王,乐未央,夫妻相宜师命长。
此镜铭文皆为经典吉祥用语,在东汉镜中较为常见,其间“辟不”后缺
“羊(祥)”字,“氏”与“是”通假。在变形四叶中有“长宜子孙,,四个大
字,全镜边缘为22连弧,22=2x11,可谓间接素数。
二十四连弧吾作铭变形四叶兽首镜 东汉中晚期
铬文:吾作明镜,幽湅三刚,周刻无极,众董主阳,圣德神明,五月五日丙午日中时,得三光,作时,照见人形,值至三公,子孙吉昌。
“五月五日丙午日中时”即“火月火日火时”;阴阳五行中,火克金,铭文也即表示为“吉月吉日吉时”;铭文“得三光”意为得天象之祥瑞,《白虎通·封公侯》云:“天有三光,日、月、星”。查《中国史历日和中西历日对照表》第273页可知,此镜或铸于五月五日若逄丙午,很可能是东汉顺帝永和四年(139年),其时辰选择符合“火月火日火时”的铸镜要求。
二十八连弧吾作铭变形四叶兽首镜 东汉中晚期
铭文:……寿如东王父西王母,仙人子乔非(松)子……
圆钮,窄素缘。此镜铭文的最大特点是高度的减笔,全铭59字难以认读。
三十二连弧吾作铭变形四叶兽首镜 东汉中晚期
铭文:吾作明竟(镜),幽湅三商,调(摩)刻无极,配像万疆,白牙陈乐,众神见容,天食四首,衔持维刚(纲),百精并存,福禄是存,子孙番(蕃)昌,师命长。大吉祥(祥)、乐未央、宜侯王、。
“三商”即三刻,古代以漏刻计时谓之商,后以“三商”指漏刻。“四首(兽)”
在此应为四灵。《礼记·曲礼上》:“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衔持”可释相持、对持。《三国志·董昭传》:“可使两贼相对衔持,坐待其弊。”
“维纲”即指纲纪、法度,汉桓宽《盐铁论·刺复》:“夫维纲不张,礼义不行,公卿之忧也。”
“百精”喻意各种神灵,《隋书·音乐定上》:“兴此和乐,感百精。”
十八连弧蟠虺镜 西汉早中期
三弦钮。卷边缘。主纹即一周云雷地之蟠虺纹、一周十八内向连弧。
二十连弧镜以此行铭花瓣镜 西汉早中期
铭文:镜以此行,服者君卿,所言必当,千秋万岁,长毋相忘。
花瓣镜的尺寸多在汉尺4寸至6寸,此镜超过汉尺8寸,且文字齐全,书体精美。此镜20连弧,在几乎皆是16连弧的花辨镜中,有标新立异之感。
二十五连弧吾作铭变形四叶兽首镜 东汉中晚期
铭文:吾作明竟,幽湅山冈,巧工刻之成文章,上有四守(兽),辟去不羊(祥),福禄自从大富昌,长保二亲兮。
叶纹内是针篆书体铭文:“君宜高官”。内向连弧数字25可谓罕见。
三十连弧三羊铭变形四叶兽首镜 东汉中晚期
铭文:三羊作竟自有纪,除去不羊(祥)宜古市,令人长命不知老,长保二亲。
圆钮,三角缘。与正殿的变形四叶兽镜相比,此镜明显要粗旷、简洁。
晚期铜镜
中国铜镜经历了汉唐的繁荣鼎盛
后,在宋代终于逐渐走向了衰落,这体现在冶炼技术、制作工艺、精细程度、版糢效果、图案美学等各个方面。伹宋镜还是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一是形式多样化;其二是纹饰和铭文题材以缠枝花草、神仙故事、诗词铭文为主;其三是字号商标镜大量出现,反映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
其四是官铸铜镜均刻有当地州县检验的边款和花押,标明铸造时间、地点、官匠姓名,民铸铜镜也标注地名(即“纪地”),这是由于宋廷迫于北方边境的军事压力而釆取严格的铜禁政策。从镜背的纹饰来看,宋至清铜镜上的图案日趋世俗化,即使出现一些与道教、佛教有关的内容,一般也都是直白的内容,其所包蕴的文化内涵与汉唐之镜不能比拟。清代中期,随着玻璃镜的传入,批量生产的铜镜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清人汪日桢《湖雅》“近年玻璃镜盛行,薛镜(按:明薛惠公所铸之镜)已久不复铸。”




宋朝州县等级
唐、宋实行府(州)、县等级制。府(州)、县等级及其划分标准经常发生变化。不同等级向国家承担的赋税、徭役数额有别,国家向其委派官员的品级、数额也有差异。
其中,宋朝将府、州分为京、次、辅、雄、望、紧、上、中、中下、下十个等级,其中京府为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
(今洛阳)、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北京大名府(今邯郸);次府指颖昌府(治今河南许昌)、真定府(治今河北正
定)、太原府、京兆府(治今西安)、河中府(治今山西永济县蒲州镇)、凤翔府(治今陕西凤翔县)、江宁府(治今南京)、江陵府(治今湖北荆州)、成都府(治今成都)、兴元府(治今陕西汉中);辅、雄、望、紧州主要以所在地的重要程度为划分依据;上、中、下州主要依户口多寡划分,四万户以上为上州、
两万户以上为中州、不足两万户为下州,后又分出中下州。宋建隆元年(960年),将全国之县分为赤、次赤、畿、次畿、望、紧、上、中、中下、下十个等级。赤县是四京府治所所在县;畿县是指四京府所辖属县;次赤、次畿是主要指十个次府治所所在县及其辖县;望至下县主要依户口多寡划分,“取四千户以上为望,三千户以上为紧,二千户以上为上,千户以上为中,不满千户为中下,五百户以下为下。”


建州黄小七铭六葵镜 五代北宋
铬文:建州黄小七青铜铸
五代北宋建州治所在今福建建瓯。此镜特点是延续都省铜坊(即尚书省控制的官营手工业小作坊)镜工匠署名的习惯,但内容更多,既标明了地名,又注明了材料成分;再从凸弦纹上可见车削印记,迄今所知,这是在铜镜上最早见到较为明显的机械加工痕逑。从永丰监到丰国益,建州镜始于南唐,终止于北宋徽宗年间,铸制时间约有150年。官铸建州镜是唐代扬州镜与宋代湖州镜之间的重要过渡。
湖州石十郎铭八葵镜 宋
铭文:右框:炼铜照子每两壹佰文。左框:湖州石十郎真炼铜无比照子。
此类镜铭文中单位重量价格对研究中国货币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从北宋晚期的每两40文,到南宋中期已涨至每两250文,在存世器物中,多见100文与120文。宋人避讳甚严,宋改“镜”为“照子”或“监子”系避讳宋太祖赵医胤之祖“敬”字。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朝廷规定“敬”字不再避讳,
宋镜方可用“镜”字。
平江府章家铭八葵镜 宋
铭文:平江府章家青铜照子(押)。
宋平江府治所在今江苏苏州市吴中区。《宋史·地理志》:“平江府,望,吴郡。太平兴国三年,改平江军节度。本苏州,政和三年,升为府。绍兴初,节制许浦军。县六:吴,长洲,昆山,常熟,吴江,嘉定。”
建康府茆家铭六葵镜 宋
铬文:建康府茆家炼销照子记。
宋建康府治所在今南京。《宋史·地理志》:“江宁府,上,开宝八年,平江南,复为界州节度。天禧二年,升为建康军节度。旧领江南东路兵马铃辖。建炎元年,为帅府。三年,复为建康府,统太平宣徽广德。五月,高宗即府治建行宫。绍兴八年,置主管行宫留守司公事;三十一年,为行宫留守。乾道三年,兼沿江军,寻省。县五:上元,江宁,句容,溧水,溧阳。”
抚州宋六铭六棱镜 宋
铬文:抚州西街宋六炼铜照子。
宋抚州在今江西临川县。《宋史·地理志》:“抚州,上,临川郡,军事。建炎四年,隶江南东路。绍兴四年,复来隶。县五;临川,崇仁,宜黄,金溪,乐安。”
饶州周小三铭八葵镜 北宋
铭文:饶外上巷周小三家炼铜照子。
南宋镜以湖州镜产量最大、饶州镜质量最好。饶州所辖德兴铜矿资源丰富,唐乾元年间始设永平监,宋代已成矿冶重镇。金相分析表明,饶州镜与汉唐镜相似,符合“金锡半”的标准。饶州镜多有作坊地(棚下、上巷、朝天门里、家巷、新桥等)与工匠名(叶家、周小一号、周二、周小三家、许家等)。饶州镜铭书体多见楷书,少见缪篆。此镜缪篆书体的“盘回”与九叠篆已较接近,只是程度上的差异而已。
湖洲石家铭六棱镜 宋
铭文:湖州石家真炼铜照子(押)。
此镜色黑,音质清亮,表明铜质甚佳。宋镜中铜质以饶州镜最为出色。湖州镜的存世量虽最大,然其所佳者甚少。宋湖州治所在今浙江湖州市。《宋史·地理患》:“湖州,上,吴兴郡,景祐元年,升昭庆军节度。宝庆元年,改安吉州。县六:乌程,归安,安吉,长兴,德清,武康。”
成都刘家铭八葵镜 宋
铭文:成都刘家百炼清铜无比照子。
《宋史·地理志》:“成都府路。府一:成都。州十二:眉,蜀,彭,绵,汉,嘉,邛,简,黎,雅,茂,威。
军二:永康,石泉。监一,仙井。县五十八。南渡后,府三:成都,崇庆,嘉定。州十一:眉,彭,绵,汉,邛,黎,雅,茂,简,威,隆。军二:永康,石泉。”
镇江府徐家铭六葵镜 宋
铭文:镇江府徐家外生(甥)王家镜。
宋镇江府治所在今江苏镇江市。《宋史·地理志》:“镇江府,望,丹阳郡,镇江军节度,开宝八年政。本润州,政和三年,升为府。建炎三年,置帅。四年,加大使兼沿江安抚,以浙西安抚复逐临安。县三:丹徒,丹阳,金坛。”
隆兴府熊六铭六葵镜 宋
铭文:隆兴府并步厅熊六炼铜照子。
宋隆兴府治所在今南昌市。《宋史·地理志》:“隆兴府,本洪州,都督府,豫章郡,镇南军节度。旧领江南西路兵马铃辖。绍兴三年,以淮西屯兵听江西节制,兼宣抚舒、薪、光、黄、安、复州,寻罢。四年,止称安抚、制置使。八年,复兼安抚、制置大使。隆兴三年,以孝宗潜藩,升为府。县八:
南昌,新建,奉新,丰城,分宁,武宁,靖安,进贤。”
饶州打火作郑家铭六葵镜 宋
铭文:饶州打火作郑家青铜照子记。
宋饶州治所在今江西鄱阳县。《宋史·地理志》:“饶州,上,鄱阳郡,军事。县六:鄱阳,余干,浮梁,乐平,德兴,安仁。监一:永平。”“打火”一词应为宋代对铸镜行业的专用称谓,“作”即“作坊”。
花草山石人物镜 宋 中国海关博物馆藏
此面宋代人物镜直径14cm,镜面图案为高浮雕花草山石线条苍劲有力,镜中人慵懒的倚坐在席上观看对面的山石花草,身后小童毕恭毕敬的侍立一侧。整幅镜面图案数十笔勾勒出头部、衣袍、花草、山石,笔法看似简单,却能看出镜中人悠然自得之意。整福镜面深受当时绘画风格的影响,颇有宋文人画的风格,给人一种意境深远、世外桃源、宁静致远之感。
河澄皎月铭钟形镜 南宋
铭文:河澄皎月,波清晓雪。
此8字銘文系问世于唐代的著名回文诗。回文诗亦祢“迴文诗”,属杂体诗名,可顺读,也可倒读,还可反复回旋着读,算是一种文字游戏,相传始于晋代傅咸、温峤,今传有苏蕙《璇巩图》诗。清翁元圻引《艺文类聚》所载曹植《镜铭》,认为是铭“回环读之,无不成文,实在苏蕙以前”。
晓妆特地须来照铭八棱镜 南宋
铭文:青玉案:晓妆特地须来照,宿粉残红半含笑。绿发堆云梳得峭,眉儿重画,鬓儿重补,澹注樱桃小。冠儿戴上端正好,斜插江梅斗春早,待学青铜坚心了。朝朝日日,而儿相看,那(哪)得相思恼?
铭文内有四个“儿尾词”,体现了南宋“杭州官话”的气息。南宋建都临安(今杭州)时,北宋京城汴梁(今开封)的官吏百姓,包括能工巧匠纷纷南迁至此,并带来了以汴梁语为主的北宋京城官话,使杭州话的语言、词汇、语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染上了浓厚的北方话色彩,形成了“杭州官话”。
月样团圆铭圆形镜 明早期
铭文:月样团圆水样淸,好将香阔伴闲身,青鸾不用羞孤影,开匣当如见故人。
青鸾是传说中凤凰一类的神鸟,赤色者多为凤,青色者多为鸾。李商隐《破镜》有佳句:“秦合一照山鸡后,便是孤鸾罢舞时。”鸾鸟孤鸣典故见于南朝宋范泰《鸾鸟诗序》:西域瀱宾国王捕获了一只鸾鸟,用尽各种办法鸾鸟三年内都未鸣叫。听从王后的建议,悬镜以照。鸾鸟看见镜中鸟的形象,即刻悲鸣,奋飞而亡。用以比喻镜破难以复圆,离別难以团聚。此镜“靑鸾不用羞孤影”乃反其道而用之,全诗赞颂圆镜之美,留恋团聚之情。
曲江风度铭方形镜 清早期
铭文:高悬昭彻,朗月光吐,藻耀千秋,曲汉风廑度。苕溪,薛茂松造。
张九龄出生于韶州曲江(今韶关),是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位名相。他秉正执法,敢于直谏。安史之乱后,唐玄宗仓促避难蜀中,常悔思九龄之劝谏。僚属每欲进新人,玄宗夫间其是否有九龄之风度,故有“曲江风度”之誉。苕溪本为太湖流域的支流,此指湖州。湖州铜镜在南宋就成为畅销全国的知名产品。清朝前期作为向朝廷敬贡的贡品,以薛氏镜最为出名。薛惠公,名晋侯,号苕溪,本杭州人,因仰慕湖州之水迁展至此,以磨镜为生。

四乳虺龙纹镜 清 中国海关翻博物馆藏
圆形钮、钮座,内区内外两侧各饰一周放射状纹、两道弦纹,中间四乳钉、四变形虺龙纹和云纹,素宽边缘,做工较粗糙。
童子戏莲纹镜 宋 中国海关博物馆藏
桥形钮,镜背满饰缠枝花卉,镜下方一荷叶展开、上方一莲花统放,镜左右两侧各一童子,或持莲或执荷,构图饱满生动。
妫汭传家铭长方镜 南宋
铭文:妫汭传家,子孙宝之。
这是一面让人们以舜之德行为榜样的勉戒镜。妫,古水名,位于今山西西南。汭,即可流弯曲处。《史记·五帝本纪》载:尧在选择继任人时,为考察舜的德行,“于是夹妻之二女(娥皇、女英),观其德于二女。舜饬二女于妫讷,如妇札”。古人在娶媳嫁女的铜镜礼品上,铸以“妫汭”字样,应是祝愿成婚新人之间的爱情如舜与湘妃一样美好。此镜铭文当是希翼新人及其后代注重德行、操守。
香墨弯弯画铭圆镜 元明
铭文:香墨弯弯画,燕脂淡淡匀。揉蓝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
此铭取自秦观《南歌子》之上阕,下阕为:“人去空流水,花飞半掩门。乱山何处觅行云。又是一钩新月,照黄昏。”是一篇描写女子独守闺房期盼恋人回家之闺怨的佳作。元明时在铭文镜中方可见到草书。
龙凤呈祥铭吉语镜 明代
铭文:龙凤呈祥
圆形。四方框内楷书“龙凤呈祥”四字按上下右左顺序排列。具有明隆庆(1567年一1572年)以后铜镜重铭文、轻纹饰的典型物证。
既虚其中铭方形镜 清中期
铭文:既虚其中,亦方其外,一尘不染,万物皆备。湖城薛晋侯造。
此镜品相上乘,书体规整,文字精美,字口清晰。
湖城,即今浙江湖州。薛晋侯又名薛惠公,系乾隆年间浙江湖州的铸镜名匠。清人注日祯《湖雅》中记:“近年玻璃镜盛行,薛镜已久不复铸。”清代中期,批量生产的铜镜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真石六叔铭六葵镜 北宋
铭文:真石六叔炼铜照子。.
在中国铜镜史上,湖州石氏镜是一个系统最为庞大的家族镜。从北宋晚期开始,持续传承了约150年的历史,存世器物以“念二叔”(即二十二叔)及“念二叔郎”为最多。此镜是难得一见的行书镜。





清素传家铭八菱镜 北宋
铭文:内:福寿家安。钮座:青云官押(阴刻)。外:清素传家,永用宝鉴。
系官铸镜。官铸镜在宋代是由政府专职铸造钱市的钱监(院)一并生产,在金代则有专设机构“镜子局”进行督造。五代、宋、金时期实行严格铜禁政策,明令严禁私铸铜镜。而官府铸镜时,为加强管理责任并表明不是私铸,又加刻或加铸有关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