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艺双馨 为人师表——怀念恩师王勉 撰文:杨康健

 yangkangjian 2019-03-27

德艺双馨  为人师表——怀念恩师王勉  撰文:杨康健

或许你与他同事过很长或一段时间;或许你与他有过几次接触或一次交谈;或许你已很久没有与他联系或已经失去了联络,但他的音容笑貌,他的真诚谦虚,他的幽默诙谐,他的乐观坚强,他的才华品德,却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里,或多或少影响着你对艺术乃至生活的态度。这个人不是别人,而是我40年前因缘结识,20年后有幸重逢,最后8年交往甚多的恩师——著名的画家王勉老师。

王勉老师(左)与杨康健在苏州美术馆留影

 、四十年前 因缘拜师

 上世纪70年代初,我在无锡县厚桥中学读高中,学校组织到无锡县东降纱剪厂学工。期间,大都数时间我不是帮厂里画墙报,就是帮车间里出黑板报。那时经常有一位年轻貌美的女性师傅主动过来和我说话。交谈中了解到,原来她是从县评弹团下放到工厂,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的评弹演员黄小洁。有一天她热忱地问我,要不要帮你介绍个画家老师?真的?太好了!,我激动地点着头,巴不得早点拜见老师。原来,在县文化馆工作的画家王勉是她的新婚丈夫。

回到学校,我把这事告诉美术课朱惠康老师,他竟然讲认识王勉老师,说王老师是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毕业的高才生,作品参加过全国美术展览。还说自己最近要参加县美术创作学习班,跟王老师一起搞创作。不久,我接到黄小洁师傅的来信,告诉我她已经将我的情况介绍给了王老师,让我直接去县文化馆见他。

那是1972年深秋的一天,我起了个大早赶头班车,找到了位于无锡东门野花园的美术创作室。当朱老师领着我走向王老师,刚要作介绍时,王老师已经迎上一步热情地握住了我的手,连连说知道,知道,欢迎小杨同学。只见王老师外套一件藏青色卡其布工作风衣,近18的个头,身材魁梧挺拔,黝黑的圆脸上五官轮廓分明,一双眼睛炯炯有神,显得英俊潇洒,顿时令我肃然起敬。

这是我第一次走进画室观摩王老师创作。一幅近2米宽1米高的水粉画作品已经接近创作尾声,王老师正在作最后修整。画的是冬天的早晨,几个年轻力壮的男社员提着桅灯,摸黑来到河边,几位少妇捷足先登,早已或手持罱泥竿站立船头,或解缆摇撸准备出发。好一幅男女社员争先破冰罱泥的劳动竞赛景象。一整天观摩下来,王老师作品中优美的人物造型,和谐的瑰丽色彩,美妙的构图意境,无不给我留下了美好而终身难忘的印象。

1973年夏季我高中毕业,在王勉老师关照下,公社文化站通知我参加在东亭举办的县美术创作学习班。学习班里有幸和方林、朱宝康、谢益、邹国强、庄天明等二十来个画友一起,在王勉老师的带领指导下,一面利用早中晚时间进行速写、写生和素描等基本功训练,一面抓紧白天时间学习构图创作。王老师像一班之长,与大家同吃、同住、同活动。对我们实施因人施教,启发我们开动脑筋从生活中挖掘创作题材,鼓励我们自己动手塑造人物形象,手把手教我们如何构思构图,造型布景。到了关键时刻往往通过他的点拨,就有一种茅塞顿开,柳暗花明的感觉。后来我又参加了几期美术创作学习班,在王老师的帮助扶持下,先后有《收获》和《故事员》等作品参加了苏州地区和无锡县的美术展览。

学习班里,王老师以他特有的才艺调节着学习班里的气氛,无论是引吭高歌一段激越昂扬的京剧唱腔,还是吟唱几句糯声细软的苏州评弹,还是忽然用地道的苏北话与人对白一番,总是来得那么适时,那么自然,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与创作环境营造得恰到好处。每天午间特别是晚上,王老师都会带领大家进行速写、素描训练,模特中有临时光顾的居民,也有事先约好的公社文艺宣传队姑娘,有时学员也会自告奋勇。我也曾经做过一回速写模特,王老师在8开白报纸上给我画的那张头像速写,连同其他几张王老师的画的素描头像,我视若至宝,40年来珍藏至今。

黄小洁师母也一直很关心我,到厚桥公社演出评弹一连好几天,还专门抽空到我家做客。后来我也曾去过老师在无锡市北塘大街的家中拜访过她们,中午还尝到了王老师亲手做的可口饭菜。

年轻时接触到的王勉老师,他给我留下了真诚乐观、才华横溢、和昂扬向上的深刻印象。他以自身的榜样和人格魅力感召和引领着身边的年轻朋友;以老师的责任和兄长的关爱凝聚着一群年轻人;以乐观幽默的态度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影响着周围的人们。

从左起:杨康健、是兴青、方林、谢益、王勉、朱宝康、周迪明 1973年在无锡县美术学习班留影)

1973年王勉老师在培训班上为杨康健画的速写

1973年王勉老师在培训班上示范画的素描女青年

二、二十年后 师徒重逢

有的人和你相距很近,但心却离得很远;有的人和你相距很远,但心却靠得很近。1979年春节后,我离开无锡到上海工作,因那时通讯不太方便,所以和许多人失去了联系。直到后来有一次我在上海图书馆翻阅书画报刊时,忽然眼前一亮,一篇署名谢益,专门介绍庄天明少儿书法桥梁教育法的文章引起我的注意,我从中获知庄天明在无锡市少年宫工作。通过114查询到少年宫电话总机,对方却告诉我庄天明已经调去南京工作了,我说明情况后,终算要到了庄天明的电话号码。通过天明我又联系上了方林,方林是位公认的热情好客的朋友。当我问到王勉老师的情况,他告诉了我许多信息。随后,我们相约一起去拜访王勉老师。

2000年国庆后期,我和方林约好无锡碰头后,一起来到苏州美术馆拜访久别的王老师。那时王老师已经大病痊愈,回到了苏州美术馆馆长的工作岗位上,粉画创作也渐入佳境。20年后师生重逢,我百感交集。师母闻讯也特意从家里赶来与我们见面,共进午餐。大家谈笑风生,人生、家庭和工作无所不谈。午后,王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了颜文梁纪念馆与苏州美术馆馆藏作品展,参观时王老师阐述着自己独到的艺术观点,他认为绘画作品归根结蒂是给人看的,所以主张要雅俗共赏,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创作只有源于生活,艺术才能高于生活。他说,时下有些人搞抽象、追时尚,搞出来的作品自己说不明白,谁也看不懂,表示不看好这种现象。接着,我们来到了他在馆里的美术创作室,里面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粉画作品,令人目不暇接,我震撼于老师在粉画领域的辛勤劳动和丰硕成果,好奇地请教老师粉画的历史、现状、材料和特点等等,老师一一作了解释。最后我请求老师给我几张作品照片学习欣赏。老师欣然应允,结果回到办公室从抽屉里找出近20张作品照片悉数给了我。下午3点,王老师邀我们来到了他位于胥江路的家里做客。房子布置得简洁高雅,书房兼画室里,画板上夹着一幅还没有完工的水乡古镇粉画,可以想象得出主人随时会提笔作画的情景。据说既要搞好行政工作,又绝不放弃绘画专业,粉画是王老师明智的选择,因为粉画既可以一气呵成,也可以陆陆续续完成。

由于我们已经与方林在无锡电视台工作的女儿约定,第二天要和她及同事一起赴原江苏美协主席亚明在苏州东山的近水山庄拍摄记录片,当天我们要住宿苏州,方林打算住到苏州沧浪亭附近姐姐家。王老师夫妇就挽留我住在他们家,理由是这几天女儿正好出差,房间正空着。老师的诚意让我很感动,心田好像流过了一股温泉。但出于礼貌,我还是以探望亲戚为由,婉言谢绝,住到了北字塔附近苏州二阿姨家里。由于亚明在近水山庄对外是不设通讯设备的,联系安排进入近水山庄拍摄的事宜,原来也全是王勉老师出面,事先跟亚明在苏州的关门弟子王文珏女士联系安排妥的。在王勉老师的精心安排下,第二天的拍摄活动可以用一帆风顺来形容。

附:2000年王勉老师粉画作品:




三、最后八年 来往甚密

2000年在与王勉老师重新相逢后的8年里,我们保持着比较密切的交往。我前后专门去苏州和老师见过5次以上面,往来信件和电话上百次。我从老师身上看到了他经过人生磨难历练后的坦荡和淡定;对亲人朋友的爱心和奉献;对生活的热爱和坚强。我之前也曾大病过一场,我的内心告诉我,接近王勉老师,我不仅可以争取得到他的帮助,我也有可能可以回报老师,更可贵的是我可以从他的言语行为中获得无穷的精神力量。事实告诉我,每一次与王老师的接触都使我获益匪浅,感触良深。

1、亲自辅导吾儿子

进入新世纪,王勉老师到了退休年龄,照例他可以安度晚年。但是老师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他退而不休,一方面将粉画创作推向高峰,另一方面把较多的精力放到辅导青少年美术爱好者身上,对中考、高考学生进行美术专业辅导。2001年暑期,我经与爱好画画的儿子商量,并征得王老师同意,把儿子送到苏州美术馆,进入王老师的美术辅导班学习。王老师以亲自动手示范、引导鼓励、因人施教等教学方法,深深吸引着我儿子。王老师在课堂上常把我儿子的作品拿出来讲评,还称赞他是自己的小助手,学生的小老师,得到鼓励的儿子进步很快,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地考入了中国美术学院附中。现在儿子早已从中国美术学院本科毕业参加了工作,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每当我和儿子谈起这段在苏州接受王老师亲自辅导的经历,总会勾起我们无比崇敬和感激的心情,怀念父子两代人共同的好老师。

2、接受采访析粉画

我常拿王勉老师粉画作品的照片与朋友同事分享。《检察风云》杂志社的老总与同事看了老师的粉画作品,起初以为是油画,当我告诉他们是粉画,有人又以为是水粉画。为此总编要我为《检察风云》书画鉴赏家栏目,写篇文章介绍介绍粉画知识和王老师的粉画作品。于是我就与王老师联系,告诉他这个书画鉴赏家栏目曾经介绍过齐白石、张大千和徐悲鸿等绘画大师,并将刊登有这些大师文章作品的杂志寄给他。没想到老师却在电话里谦虚地说:自己不是绘画大师,写他好像不妥当。我对他说,你在我心目中就是大师,其实只要有实力、有特点、有成就就行。我请老师帮助提供一些参考资料,告诉他适当的时候我会到苏州采访他,他这才谨慎地答应,那就试试看。  2006年正月初六,我在无锡探亲回沪途中,专程赴苏州美术馆采访了王老师。在老师的美术工作室,他耐心地给我介绍了国内外粉画的发展历史及其现状,粉画材料的特点以及作品的保存方法等等。当我提到听说王老师是苏州美术馆首任馆长时,老师连忙摆手说:首任馆长应该是颜文梁老先生,于1928年就创建了苏州美术馆。自己在1993年后才负责重建苏州美术馆的工作,后来担任了馆长,充其量自己只能说是重建后的首任馆长。老师还将早已准备好的有关自己粉画作品的资料和有关粉画知识的书籍提供给我作参考。我还有幸目睹了2002年老师的粉画《苏州水乡系列》,在法国东方艺术博物馆展出时获得的银质奖章。

最后我对老师说,春节在老家画了些水墨虾,有意送王老师留念并请指正。我打开画卷看到老师挑选得很认真的样子,就说:如果您喜欢的话,就挑两张吧。老师高兴地说:那我就挑两张啦!老师的欣赏,深深地鼓舞了我。

当年4月份,我撰写的《古韵依依水乡情王勉粉画作品赏析》一文,在当时就有着10多万份发行量的全国核心期刊《检察风云》上发表了。原文如下:

3、画作受宠重情谊

《王勉粉画作品赏析》一文发表后,受到许多读者的关注和喜爱,有的同事朋友找到我要求帮助联系购买王老师的粉画作品。对此王老师十分善解人意,告诉我可以先带朋友到正在太仓举办的王勉粉画作品展现场去看看,如果真喜欢的话,将以最优惠的价格给喜欢的人。于是我陪朋友专门赴太仓参观了王勉粉画作品展,看了原作,令朋友赞叹不已。20069月份的一个星期六,我陪朋友驱车前往苏州向王老师请画。王老师看重作品受人欢迎,不重金钱重人情,毫不犹豫仅以当时市场拍卖价差不多1-2成的价格报给朋友,朋友乐得一下子要了大小10来幅。临别前,王老师还将一幅准备好的粉画作品要送给我,我表示不好意思,王老师不无幽默地说,你送过我2幅水墨虾,我现在只送你一幅啊。老师把我说得心里乐开了花。

2个月后朋友让我再次陪他们到苏州向王老师请画。当时市场上的书画收藏价可以说是直线上升,朋友早有涨价的心理准备。可王老师却对上海来的朋友说,现在你们不仅是康健的朋友,也是我的朋友,价格就同上次一样吧,这令朋友非常感动。当朋友看到画架上有幅刚画好的九寨沟风景非常喜欢,提出能不能一起带走。王老师说明这是有人定画的,按约定这几天随时会来取画。话是这么讲,王老师还是拨通了对方的电话,商量能不能推迟个把礼拜取画,得到对方同意后,朋友终于如愿以偿。这次朋友请了10来件,我自己也请了几件,可以说是皆大欢喜。中午大家一起吃了顿饭,为了表达谢意,王老师要买单,朋友执意不让。看得出王老师心情特别好,陪朋友喝了两杯黄酒。我询问老师身体没问题吧?老师自信地说自己身体除了血压有点高外,一切指标都很正常。

席间,我向王老师汇报自己正在筹备出版个人画集,并将随身带去的部分作品打印稿等材料向王老师征求意见。老师认真地翻阅后谦虚地说,自己对国画不是很内行,随便说点看法供参考吧。他说水墨虾画得确实蛮好,但有些配了荷花等背景后,有喧宾夺主的感觉。如果配景效果不好的话宁愿不要,真要配景的话可以简单点,这样才可以更加突出墨虾主体。老师还给我提了2条建设性的意见,一是他觉的我的人物速写比较好,可以挑选部分收入画集;二是他觉得我参加的美术活动及接触的画家比较多,可以挑选部分活动剪影收入画集,使画集内容更丰满充实。老师的宝贵意见,我一一吸收并落实到了画集里。饭后我们返回美术馆,临别前我提出和老师合影,老师一口答应。先在美术馆门前,再绕到河对面以颜文梁纪念馆为背景拍了好几张合影。老师还主动邀请朋友也合了影。后来我挑了一张和老师在美术馆门前的合影收入了画集剪影栏。

求画过程中许多看起来很平凡的事,却体现出了老师淡泊名利,注重情谊,讲求诚信,与人为善的精神世界。就在第二次苏州请画回上海两个星期左右,我收到了王老师的一封来信,信纸里夹着两张百元人民币,信上说明,我给他的画款,当时他没有及时点,后来才发现新的人民币粘在一起,多出来了两张,对没能及时清点发现表示很抱歉。后来有同事或朋友还要请王老师的画,我干脆通过电话把尺寸要求告诉老师。老师画好后装进塑料画桶寄过来,我再通过银行把款汇过去,相互从来不误事。彼此享受着交往过程及成功的喜悦。


王勉老师(左)与杨康健在苏州美术馆留影

4、为徒作序称欣慰

2007年春节后,我电话里告诉王勉老师,我确定将于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画集,目前已经筹备得差不多了。唯有朋友帮我委托某美术学院副院长作的,因其与我只有一面之交,虽然写得很专业,但不够贴切。我提出王老师您比较了解熟悉我,能否帮我画集作个序。老师毫不迟疑且谦虚地说,我可以试试,就怕写不好。我对老师充满着感激和期待。

劳动节后的一天,我终于收到了王老师寄来的,工工整整写了满满3页纸。言简意赅,生动贴切,语重心长,充满期望。包含着老师对学生的扶植、培养、鼓励和祝福之情。原来老师平时时间很紧,一般上午要赶时间作画,下午要给学生上辅导课,双休日还要照顾幼小的外甥宝贝。劳动节里专门腾出时间撰写了眼前这份序。我把老师的手稿打印出来寄给他后,他又作了进一步修改。我在电话里向老师表示感激,老师却真诚地说,能为学生画集作序,心里感到很欣慰。还说,如果有人写得更好的话,还是可以用别人的。真诚之情、认真之劲、大度之气可见一斑。

后来,我将王老师作的序和我部分画集资料写信寄给了同是无锡籍的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冯远老师,恳请他为我题写书名。事情出乎意料地顺利,第8天我就惊喜地收到了冯远老师专门为我题写的书名杨康健画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心里明白,恐怕冯远老师是不看僧面看佛面吧,因为我作序的王勉老师是中国美协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啊,而在美术界我充其量只是个无名小卒。

王勉老师为《杨康健画集》作序:



四、疼悼恩师
 德艺永续

2008年519日凌晨,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将我从睡梦中惊醒,电话里黄小洁师母传来万分悲痛的噩耗:王勉老师心脏病复发走了。她让我将噩耗转告方林、宝康、谢益、逸星等王老师的爱徒。我楞了半天转过神来,遵嘱速办。其实师母是忍受着巨大的悲痛,既不想打扰别人,又怕我们这批王老师的忠实学生将来会责怪她,经过几番艰难的考虑,终于在王勉老师走了的第三天,即大殓的前一天,才毅然拨通了我的电话。

5月20日王勉老师大殓当天,也是全国为四川大地震受难者下半旗致哀思的日子,我含泪吟诗一首《悼王勉》,当晚就发在了自己的九龙斋博客上,以表深深的哀思。原诗如下:

《悼王勉》中国美协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苏州美术馆原馆长王勉老师,于2008516910分因心脏病复发,经抢救无效逝世,终年68周岁。惊闻噩耗,痛惜万分,旋即奔丧,灵前吊唁;今日大殓,痛心难平,含泪诗志,以为怀念。今天捐出画集40本和国画一幅,义卖所得捐给地震灾民,以谢老师培育教诲之恩。

雪上加霜苦谁知,哀中噩耗心痛厉;

汶川大震灾未已,恩师不古驾鹤去。

我欲借得下半旗,举国一并志哀思;

敢化悲痛为力量,书画感恩爱心举。

如今,敬爱的王勉老师离开我们已经将近5周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和言行举止却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他那独具写实抒情风格的油画、版画、粉画和连环画等各类美术作品的艺术之树常青,艺术魅力永存;他那德艺双謦,为人师表的榜样力量和楷模精神永远激励着人们前行。              

201211月于上海九龙斋)

王勉老师版画作品:





王勉画连环画封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