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书单,大家一定不会陌生,书荒的时候一份书单是最简单选择。 现如今,各种书单层出不穷,它们的存在天生带着一种“必读性”,帮助我们解决书荒和选择困难。 但有一位复旦大学中文系的教授严锋,不按常理出牌,给读者列出了一份“不必度”的书单。 他认为虽然学海无涯,但并不是书读的越多越好。人生有涯,不必把时间浪费在那些不值得的书上。 正如有句话说道,对一个人人生产生影响的书不会超过150本。在信息时代,各种内容疯狂涌入,如果我们不会去辨别,只会淹死在茫茫的内容里。 严锋教授列出这份书单,一方面是指出那些多余的浪费时间的无用之书,另一方面还可以重新激发读者对于书籍选择的思考。 下面具体讲讲教授所说的不必读的八类书籍。 1. 除了四大名著、《金瓶梅》《儒林外史》《聊斋》、三言二拍以外,很多中国古典小说不必读。因为除了这些之外,好的中国古典小说确实不多了。大多数古典小说创作手法因循守旧,麻木呆板,内容上有浓重的说教色彩和中国传统伦理教化系统,这些都是不合时宜的东西。就拿《封神演义》来说,人物刻画死板,情节单调,思想老旧陈腐,真的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2. 绝大多数从1949年到1976年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不必读。这段时期的作品夹杂太多的非文学因素,大多数内容都已经时过境迁了,不符合现如今的时代,我们即使读了也并没有什么东西汲取。 3. 很多当代中国人写的历史小说不必读。当代人却去尝试写历史小说,须知这最考验作者,不仅仅吃细节、笔力、文字功夫,更需要作者有相当的经历、学识、性情。这对于当代的人来说,是比较难达到的。严锋教授举了个例子。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历史小说家,描写一位在宦海沉浮几十年的大臣,“激动得两眼闪动着泪花”,“两双滚烫的大手紧紧地握着”,这些描述是无法体现出宦海沉浮的沧桑的。 4. 绝大多数西方通俗小说不必读。严锋教授这样评价:
5. 所有名著的续书不必读。但凡名著,无论中外,大多数出现的续书都体现出一个成语:狗尾续貂。所谓名著,大多千锤百炼,你不是当时的作者,无论如何努力,都是不可能续的上的。 6. 一些古老的哲学著作不必读。一方面哲学的许多功能在被科学逐渐替代,除非你需要去专门研究,大多已经都慢慢淡出我们的视野了。另一方面,这些书籍大多晦涩难懂,你读懂得花多少时间和精力,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 许多所谓的文学青年张口就是海格尔、维特根斯坦、胡塞尔。可是你真的看的懂吗?现代社会,真没多大必要浪费这么多时间研究这些古老的哲学。 7. 所有的成功学、心灵学、鸡汤类书都不必读。这些书在现如今层出不穷,无论谁都会背两句鸡汤。恕我直言,大多都是没用的,但凡你可以走出失败,走出阴影,最大的功臣往往是你自己,是你的坚强,关他鸡汤甚事? 8. 所有阴谋论的书不必读。许多人觉得这类书可以帮助我们成功,从前人的做官之道里找到自己的成功之路。我告诉你,这都是骗人的,可能还会有巨大的害处,影响你健康的内心。 这份书单带给我们的是什么?严锋教授的这份书单引起了许多争议,有人赞同,有人觉得不全对,有人……但我想说的是,这份不必度书单带给我们的更应该是关于阅读本身的思考。 书单的泛滥代表着读者对自我主动选择的放弃,平时不怎么读书,想走捷径的心态,只想靠着别人建议的书单来被动的“投喂“。 这是不对的,汲取知识应该主动摄入,而不是被动吸收。 虽不能说完全正确,但是这一份不必读的书单出炉,却可以打破我们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尝试找寻自己关于阅读的兴趣,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听说只有百分之一的可爱的人关注了我,你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