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袁继咸传

 p0oouuu 2019-03-28

 袁继咸,字季通,宜春人。天启五年(1625)进士。初任行人。

  崇祯三年(1630)冬天,升任御史,参加会试监考,因听任与试的举人挟带,被贬为南京行人司副,后来升为主客员外郎。七年春天,升任山西提学佥事。尚未赴任,总理户、工二部的官员张彝宪进呈了一份关于朝觐官员登记注册的奏章。继咸上书评论说“:假如这个命令得到推行,那么上自藩王,下到县令就会依次来请托,低声下气地跪拜在宦官的座前。这样引诱天下人来干这无耻的事,真是太不好了。”彝宪大为恼火,就上书和继咸相互攻击。崇祯皇帝不听劝阻,继咸就独自一人上任去了。过了好长时间,巡抚吴生生推荐说继咸廉洁奉公,精明强干。可是巡按御史孙振因为向继咸请托,继咸不答应,就上书诬蔑他收取贿赂,舞弊徇私。崇祯皇帝恼了,逮捕了继咸,责令吴生生回话上来。吴生生称赞继咸,驳斥了孙振的诬告。山西的生员们也跟到京师,跪在宫门外诉冤,继咸又上书陈诉了孙振向他请托的事实以及他收受贿赂的几件事。崇祯皇帝下诏逮捕了孙振,判处他贬官充军,继咸得以恢复原职。

  十年,朝廷任命继咸为湖广参议,分守武昌。他带兵在兴国、大冶一带的山中捣毁了长江流域的贼巢,活捉了贼寇首领吕瘦子,降服了他的部下一千多人。朝廷又任命他兼任佥事,分巡武昌、黄州。他又在黄陂、黄安打退了贼将老回回、革里眼等七大部兵力的进攻,为黄冈城修筑了六千多丈长的城墙。

  十二年,继咸调到淮阳,因为触犯了宦官杨显名,被奏准贬官两级,调离使用。督师杨嗣昌因为继咸懂得军事,就把他调到身边当军事参谋。第二年四月,朝廷提升他为右佥都御史,抚治郧阳。不到一年时间,襄阳被打下,继咸遭到逮捕,充军贵州。

  十五年,朝臣交相举荐他,继咸得以恢复原任,总理河北的屯田事务。尚未赴任,贼兵逼近江西,朝廷决定设置一位重臣总督江西、湖广、应天、安庆军务,驻兵九江。于是提升继咸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奉命出征。当时贼兵已经打下武昌,左良玉率兵东下。继咸在芜湖碰上良玉,用忠君报国的道理鼓舞了他,良玉就回师恢复了武昌。朝廷决定让吕大器来接任总督,让继咸仍旧去管理屯田事务。大器、良玉之间不和,长江、袁州一下子都沦陷了,朝廷又推出继咸替换了大器。继咸才到达九江,京师就失守了。

  福王在南京即位后,向武昌颁下诏书,良玉不愿拜领。继咸写信过去说福王辈份、排行该当皇帝,良玉才拜领了。继咸入朝时,高杰刚刚被封为兴平伯。继咸说:“封爵是用来奖赏有功的人的。无功而封,有功的人就得不到激励。骄横的人受了封,往后骄横的人会更多。”福王说:“事情已经办了,又该怎样?”继咸说“:马士英拉高杰渡江而来,应该让他前往安抚高杰。”福王说:“他不想去,辅臣史可法愿意去。”继咸说“:陛下刚即位,固然应当用恩惠笼络人心,但尤其应当用法纪来安定人心。希望陛下振作精神,严明法纪。冬春之际,淮河一带未必没有战事。我虽然笨拙,但愿意陪陛下前往成就澶渊战役那样的成功。”福王面有难色。于是继咸走近福王的座前轻声低语说“:左良玉本人虽然没有二心,但他的部下有很多降将,这些人恐怕不是孝子贤孙。陛下刚刚登上皇位,人心危疑,不可不防备意外,我应该星夜赶回我的兵营才是。”福王答应了他。继咸又赶到内阁批评史可法不应当封高杰为伯,士英对他怀恨在心。不久继咸又上书陈述守卫国家,实现太平的大政方针,其中援引宋高宗任用黄潜善、汪伯彦的事,又影射了士英。正好湖广巡按御史黄澍弹劾士英的十大罪行,士英起草诏书,要把他逮捕治罪。黄澍就和良玉商量,暗中鼓动将士大吵大闹,要到南京去领取军饷,保护黄澍。继咸替他们截留了长江上运送的粮食十万石,饷银十三万两,拨给了他们,又上书代黄澍申辩,用良玉倚仗黄澍为理由请放回黄澍。士英迫不得已,就没有逮捕黄澍。继咸和士英发生矛盾以后,他给朝廷的奏请都被挡回不用。

  第二年正月,继咸上书说:“元旦节,是人臣应该磕头在地,举杯庆贺的日子,也是陛下应当痛定思痛,卧薪尝胆的时候。而今大耻未雪,陛下应该认为周宣王那种天不明就询问时间想要做事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认为后世君主那种通宵滥饮、角抵游戏的行为是应当戒绝的。当前应当停减土木工程,节俭不必要的开支。劝告大臣停止私斗,以国仇为重。我经常感慨三十年来朝廷仅仅因为‘三案’就没完没了地纠扯、血斗。像《要典》那本书,先帝在世时就已经把它烧毁,现在又何必去理会他呢?假如这本书还没有呈进,应该停止进览;就是已经呈进,也应当烧毁了。至于皇帝即位一事,自古以来有不少不同说法。陈平、周勃迎立汉文帝以后,没听说要狠整朱虚的过错;房玄龄、杜如晦决定辅立秦王,也没听说要极力把魏征给治罪。这固然是因为这两位君主宽宏大量,也是因为有这么些大臣奉公、忠诚,善于谋画,帮助成就了君上的美德。我请求陛下再一次发布对过去有异议的大臣宽大处理的诏书,释放监狱中被判处的囚犯,停止过问下边受到株连的案犯!”福王颁下诏书同意了他的意见。

  朝廷里那帮小人都不喜欢继咸,把他的军饷给减了六万,部队中有人发怨言,继咸上书争论也没用。又因为长江上驻兵太少,郑鸿逵的战舰不见回来,继咸决定再造新船,传令九江佥事叶士彦在江面上截买木材。士彦家在芜湖,跟当地商人很熟悉,就封还了他的命令。继咸因为他的命令没能执行下去,就上书弹劾士彦。士彦的同年、御史黄耳鼎也上书弹劾继咸,说他手下的心腹将校劝良玉另立别的藩王做皇帝,良玉不听。良玉曾经不愿意拜领福王的监国诏书,听说耳鼎的上书后更加担心被怀疑,就上书说明他跟继咸没有什么矛盾,耳鼎是受人指使才那样说的,《要典》一书应当再次予以烧毁。江东人于是就七嘴八舌地说继咸、良玉一唱一和,要挟朝廷了。正好南京又发生了假太子一事,良玉上书争议没用,就和士英等人发生了矛盾。继咸上书说:“太子的真假,不是我在这里可以凭空揣测的。如果是真的,就请朝廷按良玉的意见办;如果是假的,不妨从容审察、处置,多找一些在东宫任过职的大臣来辨认,以便使朝廷内外的臣民解除心头的疑云。”他的奏疏没到南京,良玉就起兵造起反来。

  当初,继咸听说李自成兵败南下,就命令部将郝效忠、陈麟、邓林奇驻守九江,自己打算率领副将汪硕画、李士元等去支援袁州,以防闯贼由岳州、长沙进入江西境内。已经上船出发,听说良玉反叛,又回到九江。良玉的船停在长江北岸,写信给继咸说,希望能和他握手告别,去为皇太子效死。九江的士绅、百姓都流着泪请继咸过去一下,消除这一带可能会发生的战乱。继咸到船上见到良玉,良玉说到太子被打入监狱一事就大哭不停。第二天,船移到南岸来,良玉从袖中取出皇太子的秘密指示,劫持九江的将领们和他结盟。继咸脸色严肃地问道“:太子的秘密指示是从哪里搞到的?先帝过去的恩德不能忘,现在新皇上的恩德也不可辜负了啊!太子的秘密指示是从哪里搞来的呢?”良玉脸色变了,过很长时间才说:“我说准不攻打南京,把檄文改为奏疏,在都城外驻军,听候圣旨不就是了?”继咸回城后,把各位将官召集到城楼上挥泪说道:“兵谏是不对的。晋阳的战甲示威,《春秋》对它表示厌恶。我们能和他一起作乱吗?”接着就和大家商定一同守城,拒击左军。可是效忠和部将张世勋等人却已经出动和良玉联合兵力了,又进入城里来杀人抢劫。继咸听说后想自尽,黄澍来到他的官署哭拜着说“:宁南并无二心。先生如果以死刺激他生出野心来,那么大事就不是算完了吗?”副将李士春也秘密地告诉继咸说暂时忍耐,等左军过去到了前头,像王文成公擒拿宸濠那样的事业袁公您也能成就呢。继咸认为他说得对,就出城去批评良玉。良玉已经病重了,晚上看到九江城中大火烧起来,大哭着说道:“我对不起临侯呢!”———临侯是继咸的别号———吐出几升血,就死掉了。他的儿子秘不发丧,将领们推他当了总帅,驾船向东走了。

  朝廷都怀疑继咸和良玉一起反了。不过当时南京已被大清兵打下,各大兵镇大多都投降了。继咸劝说梦庚回师,梦庚不听。继咸派人回来告诉林奇、硕画、士元不要干背叛国家的事,当时林奇、硕画、士元躲避在安徽的湖泊中,他们竟派人暗中阻拦继咸回来。继咸受了效忠的骗去到他的部队里。部队即将回到湖口时,梦庚、效忠向大清投降了,于是把继咸带到北边去,软禁在内务府的大院中。到第二年三月,继咸最终不肯屈服,就把他杀了。          

袁继咸 

袁继咸(1593年-1646年),字季通,号临侯。宜春(今江西宜春袁州区寨下乡横塘村)人。明代大臣。

人物简介

天启五年(1625年),袁继咸中进士,授行人。崇祯三年(1630),升任御史,监考会试,因为监考放纵举人作弊,贬官南京行人司副,迁主客员外郎。崇祯七年(1634年)任山西提学佥事,未成行前曾上疏抨击权宦张彝宪。后来,山西巡抚吴甡举荐袁继咸廉洁能干,而巡按御史张孙振因袁继咸曾拒绝了他,便诬告袁继咸贪污受贿。崇祯帝大怒,将袁继咸打入大牢,吴甡上奏袁继咸确实廉洁,山西生员百余人追随入京,散发揭贴(传单),为之辩诬。朝野上下千余人联名为其申冤,轰动京城。袁继咸列举了张孙振请托事情的细节及贪污受贿的罪状,最后张孙振贬官戍边,而袁继咸官复原职。

崇祯十年(1637年),任湖广参议,分守武昌,率兵平定水贼于兴国,俘虏一千余人。兼任湖广佥事,分巡武昌、黄州,击败老回回、革裹眼等明末农民起义军七大部于黄陂、黄安,筑城黄冈

崇祯十二年(1639年),调任淮阳,得罪宦官杨显名,官降两级。督师杨嗣昌因为知道他懂军事而留他参赞军事。崇祯十三年(1640年),升任右佥都御史,巡抚郧阳,因襄阳失守,谪戍贵州。

崇祯十五年(1642年),得到廷臣推荐,官复原职,总理河北屯田,未成行因义军逼近湖北,袁继咸出任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驻节九江,总督江西、湖广、安庆、应天(南京)等处军务。义军攻陷武昌,左良玉拥兵东下,袁继咸前往芜湖,说服左良玉收复武昌。

弘光元年(1645年),被左梦庚诱入军中软禁。左梦庚降清,献袁继咸以邀功。袁继咸拒降,被押解北京囚禁。曾作铭文自勉:"大官好做,大节难移"。顺治三年(1646年)六月就义。袁继咸的民族气节为后人所敬仰,曾与文山(文天祥)、叠山(谢枋得)并称为"江右三山"。今宜春市区鼓楼路"文革"前原名临侯路,以纪念袁继咸而命名。                                

人物传略

明朝末年,在抗击清兵的入侵中,富有民族气节而又值得称道的官吏,除史可法、左懋第外,就要算文天祥式的民族英雄袁继咸。他被清兵所俘入狱后,不食清餐,不着清服,拒绝剃发,也拒绝朝见清帝。他仿文天祥的《正气歌》而作《正性吟》,死不降服,最后在清兵的屠刀下英勇就义。

袁继咸(1593-1646年),字季通,号临侯,明宜春县寨下横塘村人,明进士袁鲁训之孙。自幼家贫,但聪明好学,胸有大志。12岁那年,他信笔写下一首七言绝句《咏红菊》:"自从陶令伴金 ,醉倒芙蓉欲笑时。血胜生来浑不改,寸丹留与报君知。"既颂扬了红菊傲霜顶雪而血性不改的高贵品质,又寄托了作者忠君爱国的美好情操。

天启五年(1625年),袁继咸中进士,授行人,历任御史、礼部员外郎、山西提学佥事、湘广参议等职。袁继咸性格刚直,以敢于忤逆当权宦官闻名朝野,深孚众望。崇祯十五年(1642年)升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驻节九江,为总督江西、湘广、应天、安庆军务的封疆大吏。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陷北京。不久,山海关守将吴三桂勾引清兵入关,攻占北京,大举南下。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继位,组织第一个南明政权。

弘光元年(1645年),南明权臣马士英诬告袁继咸与宁南侯左良玉。左良玉由武昌起兵讨伐马士英。因为左良玉与袁继咸素来友善,路过九江时就面见袁继咸,企图胁迫袁继咸参与兵谏。袁继咸认为异族大敌在前,应以民族大义为重,就断然予以拒绝,并慷慨陈词,晓以利害。

不料当夜左良玉暴病身亡,其子左梦庚秘不发丧,并将袁继咸骗入军中软禁,仍按其父原来的计划移舟东下。与此同时,清军已攻陷南京,弘光政权灭亡。左梦庚是个贪生怕死的民族败类,率部投降了清廷。他劝降袁继咸,袁继咸不从。左梦庚就献出袁继咸,以此向清廷邀功请赏。

清军对袁继咸礼遇甚优,设宴招待,袁继咸就假说自己吃素,酒肉不沾。清军又允诺只要他愿意出面招降江西等地抗清武装,仍委以总督职位,袁继咸断然拒绝。回到舟中,袁继咸欲自缢死国,因被人发现而没有成功。

清军将袁继咸押解北京。路经南京时,袁继咸望着南京宫殿和明太祖的陵墓痛哭流泪。同时,他效仿江西老乡、南宋官吏、诗人谢枋得(字叠山)那样不吃不喝,想饿死以全节义,但最终还是没有成功。他喟然叹曰:"天不欲余为叠山,敢不为文山哉?"并以此赋诗表明自己的情感和决心:"衰年哀二老,一死酬至尊。从容文山节,谁招燕市魂。"

拘押北京囚禁后,清廷仍不断以高官厚禄劝降袁继咸。袁继咸的一些门生已经入清为官,他们环绕而跪,痛哭劝降,均遭到袁继咸的严辞拒绝。他仍旧戴明帽,着明服,并拒绝朝见清帝。在被囚禁期间,他一边读书,一边著作,写有《经观》、《史观》两书,并仿文天祥《正气歌》作《正性吟》以明志,书写了一首直薄云天、警策后人的不朽史诗:

天地治乱,理数循环。湛兹正性,鼎鼎两间。有怀乡哲,炳耀丹青。维唐中叶,秀耸二颜。越在宋季,文山叠山。成仁取义,大德是闲。哀我逊国,方黄臭兰。名成族圮,刚中良难。淑慎以往,学问攸关。我心耿耿,我气闲闲。从容慷慨,涂殊道班。居易俟之,敢幸生还。

隆武二年(1646年)六月二十四日,清廷让袁继咸在投降做官与死亡之间作最后选择,他不改初衷,决心以身殉国。两天后,袁继咸一见刀光剑影、杀气腾腾的清兵来到自己的住处,就知道为国捐躯的时候到了,他当即北面叩拜明先帝,双膝还没着地,就被清兵挟持上马,出东便门,于三忠祠前英勇就义,谱写了一曲具有民族气节的爱国主义颂歌。

袁继咸遇害后,同乡将其尸体运回宜春,安葬于今袁州区芦村乡老立下村境内,现墓尚存。其老家横塘袁姓保存袁继咸血衣一件,画像一幅,朝简两个,作为袁姓传家宝。画像,每年春节张挂。血衣,每年端午节晒一次。在横塘村,尚存袁继咸幼年读过书的"六柳书屋"。袁继咸生前著述甚多,共9种17卷,后人整理编为《六柳遗集》。《明史》卷二七七有继咸传。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清廷追溢袁继咸为"忠毅"。咸丰八年(1858年),县人曾于宜春台下建有"袁忠毅公祠",奉神主而祀之,表彰袁继咸的爱国主义情操。民国时,城内有一条路命名为临侯路(即今鼓楼东路),以示纪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