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斯太:我国首次发现的具有旧石器时代中期技术特征的文化遗存

 好了明理 2019-03-28

金斯太:我国首次发现的具有旧石器时代中期技术特征的文化遗存

旧石器时代,东西绵延千里的阴山山脉、萨拉乌苏河流域、辽阔的锡林郭勒草原和呼伦贝尔大草原都有非常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大窑文化、河套文化、扎赉诺尔文化、金斯太洞穴等文化在这里产生,草原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书写着人类文明进步的恢弘篇章。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乌珠穆沁旗,有座海渔尔汗山,山中有峰,名为金斯太(蒙古语“头盔顶”之意)。

山上有一天然生成的洞穴,深24米,宽16米,堆积层厚达5米,平均厚约3米,分为三层,最底层为旧石器时代中期晚段;中层为旧石器时代晚期,年代距今3万—1万年;上层相当于商代遗存,距今3500年左右。考古认为,这是草原先民延用久远的居住遗址。

金斯太:我国首次发现的具有旧石器时代中期技术特征的文化遗存

洞穴遗址下部的地层中出土石器300余件。种类有尖状器、石砧、石锤,、砍砸器、石片、石核等,多是采用直接打击法,采用砸击法、锤击法制作,基本上是单面修理。这一时期,气候冷湿,古人类使用的石器个体偏大,用来制作粗糙石器,处于比较原始阶段。出土的动物骨路化石很少,主要是野马的化石残片,部分骨头上有人工砍砸痕迹,反映人类以狩猎为主要生存方式。发现少量灰烬,说明当时已经在使用火。

中部地层出土石器2000余件。石器大小适中,以石片类的刮削器最为常见。尖状器、石核、雕刻器,砍砸器等也有发现。制作方法多样化,既有直接打击法,也有间接打击法;既用碰砧法,又用砸击法和锤击法;既有单向加工法,又有错向和双向加工法。石料选材丰富主要有脉石英、硅质灰岩、蛋白石、水晶、玛瑙等,表明当时人们对原料性质的认识有所提高。其中,出现了使用典型“勒瓦娄哇”技术制造的石器,如薄刃斧、舌形器等,说明在此文化层阶段土著文化与外来文化存在交流。与石器制品共存的动物群有野马、披毛犀、鹿、野牛、转角羚羊、鬣狗、旱獭、骆驼等骨骼残片,其中野马数量最多,披毛犀亦不在少数,已绝灭的动物种属占相当大的比例。多四肢骨,骨骼上多有砍砸痕迹,反映了当时气候趋于干燥,以狩猎为生的生产生活方式,采集经济的比重增加。

金斯太:我国首次发现的具有旧石器时代中期技术特征的文化遗存

上文化层堆积非常薄,石器工业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出土了各类细石叶石核、刮削器、石钻、舌形器、石镞、石矛头、锛形器等。石器工业类型可以分为继承下、中文化层的小石器工业,以锤击石核,各类刮削器、手锛、砍砸器等为代表;细石叶工业,以各类细石叶石核、刮削器、石钻舌形器、石镞、石矛头、锛形器等为代表。细石叶工业工具成器率明显偏高,所以,该阶段气候愈加干旱,石器工业类型是以细石叶工业为主,小石器工业为辅,两种石器工业并行发展。

金斯太洞穴遗址,是内蒙古地区第一个正式发掘的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也是我国境内首次发现的具有明确的旧石器时代中期技术特征的文化遗存。 三个阶段遗存保持着连续性发展,给研究当地环境变迁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2018年1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对金斯太遗址的研究取得重大成果,将旧石器时代中期(莫斯特)技术遗存范围在欧亚大陆的分布,从西伯利亚往东推进了近2000公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