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医话生酮:二、脂肪——人类最佳的保健食品

 中国生命营养 2019-03-28

从人类进入富裕社会开始,低脂饮食就成为健康生活的代名词。我们在餐桌上,总会有意无意地将肥肉丢弃;从餐馆出来,评论饭菜是否可口时,时常会加上一句:“饭店的菜好吃归好吃,就是油放得太多,不健康!”各类油炸食品更是臭名远扬,被冠以“垃圾食品”的称谓。然而随着低脂概念的深入人心,人类却陷入肥胖、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大流行。我们将这些归结于低脂不够彻底,更严格地限制脂肪的摄入量,殊不知,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才是肥胖和糖尿病等慢病的根源。

近年来一浪高过一浪的生酮饮食将以低脂为正面角色的剧情完全反转,我们忽然发现,原来脂肪以及脂肪酸代谢后产生的酮体才是被误解的“好人”。那么生酮饮食到底有哪些亮点使健康达人们趋之若鹜?这里糖医就简介一下脂肪对代谢的奇妙作用吧。

1、减肥:如果说世界上有比戒烟更困难的事情,那一定是减肥。胖子的天敌是他们的食欲;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而食欲是人类唯一力所能及可以满足的欲望,因此许多人甚至将“吃”等同于生活。虽然10个胖子9个会说他吃得不多,剩下那个哭诉他吃得比正常人还要少,这话听了千万别当真。胖子吃得不多就像瘾君子不知哪里买白粉一样,肥胖永远因为他吃的比消耗的更多。

图1、人生如减肥:决心+毅力+正确的方法

我们通常的高碳饮食会造成餐后血糖过山车似的升降,而血糖急剧下降本身就会引发低血糖样的反应比如严重的饥饿感,另外碳水化合物是最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胃排空很快,不耐饿,因此高碳饮食往往越吃越多。低碳饮食正好相反,餐后血糖几乎没有波动,不会出现反应性低血糖,脂肪是最难以消化的食物,胃排空很慢,脂肪餐会造成持久的饱腹感。脂肪包括产生的酮体均抑制食欲,因此生酮饮食一般不需要限制热量,几块大肥肉下肚会恶心几天,你如何能摄入过量的脂肪?而因为摄食总量的减少,体重会迅速下降并维持在低位。

图2、糖医用瞬感记录下自己模拟正常饮食状态下的血糖。早餐:一碗牛奶加一个肉包;中餐:食堂的自助餐,包括一小碗米饭、足量的肉和蔬菜(很饱);晚餐:一小碗米饭和蔬菜(模拟素食)。血糖曲线说明只要进食淀粉类的主食,餐后就有明显的血糖波动。

2、降糖:我们的餐后血糖几乎完全来自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如果食物中不含淀粉类的主食或者添加蔗糖的甜食,餐后血糖几乎是一条平线,与空腹血糖无异。正常人短期的空腹血糖来自肝糖原的分解,生酮饮食因为长期缺乏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体内处于无糖原的状态,所以生酮饮食者的血糖基本来自糖异生,原料是氨基酸和甘油三酯的那个甘油,而脂肪酸作为生酮饮食的主要热量提供者却难以在体内转化为葡萄糖。因此改吃低碳饮食后,健康人的血糖就维持在正常低限,很难涨上去;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也难以为继,会大幅下降。

图3、糖医用瞬感记录下自己模拟低碳饮食状态下的血糖。早餐:一碗牛奶,两个桔子,一个橙子;中餐:食堂的肉与蔬菜,没有米饭;晚餐:小食堂点菜,包括肥肠、鱼和蔬菜(吃撑了),没有米饭。从血糖曲线可以看出,早餐因为牛奶和水果包含少量的碳水化合物,所以餐后有小幅的血糖波动,中餐和晚餐未进主食,餐后血糖是一条平线,即使晚餐吃到腹胀难受,餐后血糖也没有波动。

3、降脂:吃脂熔脂,这应该算医学上又一例以毒攻毒的神奇案例。多数人以为,身上那忠心耿耿怎么都甩不掉的肥肉来自食物中的脂肪。殊不知,食物中最容易转化为甘油三酯的是果糖,其次为葡萄糖,而国际上数个大型的临床试验均证实:脂肪摄入量与体重增加、心脏病、癌症等都没有相关性。

体检报告上的甘油三酯主要产自肝脏;碳水化合物摄入后,扣除消耗外,多余的先在肝脏转化为糖原储存起来,剩下的会合成甘油三酯,向全身输送。现代人体力活动太少,早餐吃进的那个馒头或者面包合成的糖原还没来得及消耗,中饭又来了,所以中午哪怕只吃一小碗米饭,也会多数转化为甘油三酯向外转运储存,晚饭同理。因此,只要你还在进食淀粉类的主食,哪怕量再少,减肥也永远不可能成功。而生酮饮食因为摄入大量脂肪,体内甘油三酯的合成被反馈抑制,而分解代谢却大大激活,无论食物中还是体内储积的脂肪都在氧化供能,血浆甘油三酯水平就像在所有减肥过程中那样应声而落。

图4、传统高血脂的宣传画,认为高血脂是由于进食大量的荤菜造成。其实恰恰相反,高血脂是因为摄入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引起的。

所以,每当你坐在餐桌前,要记住糖医说过的两句话:1、碳水化合物有害无益;2、油脂多多益善。我们的饮食习惯要从见人打招呼“饭吃了吗”改为“菜吃了吗”,进餐时要从只吃瘦肉变成专捡肥肉。

你想要健康吗?先从戒除碳水化合物开始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