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说补土 | “娘死它才生,它死娘还在”,谜底就是这味本草

 中医药方便 2019-03-28

脾胃好,百病少;好脾胃,食疗养。自然的产物是最适合脾胃的“补品”,草木虫鱼,瓜果菜蔬,无分贵贱,皆可成为有益于脾胃的“本草”。善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材料,活学活用,当自己的“调养师”。

医学指导: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广东省中医院岭南补土学术流派学术带头人  卢传坚  教授


有一首有趣的谜语谜面如下:“一物生来真奇怪,它是世上一盘菜,娘死以后它才生,它死以后娘还在”,打一蔬菜。聪明的读者可能已经猜到了,这就是菌类中的美味——木耳。木耳生长在湿润的朽木上,自然环境下,无人采摘的木耳会枯死而成为木耳干,但泡发后它又会重新变得鲜嫩可口。中医古籍中常常把木耳称为“桑耳”,这是因为古人认为长在桑树上的木耳质量最佳。在本草文化中,桑叶富含精华,能供蚕食用而织出细密的蚕丝,因此古人认为桑树上长出的木耳更有补益之性。

除了生长的树种不同之外,本草中的木耳按颜色不同又可分为三种:“通用者黑黄白三种。黄白两种,均为补品,入药桑耳为多。黄者又名金耳,白者又名银耳,均富胶质,主治滋阴补肺”。这里说的黄白耳指的是现今我们常用的“银耳”,但因为古代黄白色的木耳比较少见,因此入药用的多是黑木耳。

细解本草

《本草纲目》中说木耳“味甘性平”,中医研究各种草药,不仅关注其自身的药性,同时也关注其生长环境。古人观察到木耳只生于枯死的木头上,不生长在土地中,因此认为它乃是木头的“余气”所化。木耳萌发于温暖潮湿的春夏季,此时大地万物盛长,即使“朽木”也能萌发生机,但木头毕竟已经枯死了,不能长出枝叶,于是就长出了木耳。而木耳多数是黑色,黑色便如同血液凝结成血块后的颜色,因此木耳就像是木头的“血液”渗透到表面凝结而成的产物。

本草功效

以往民间有个小偏方,女子如果月经来后仍有少许不尽,常常带一点儿血丝的,就用一大碗黑木耳煮红枣或是瘦肉吃。古籍中也称赞木耳“黑者,主女子漏下赤白汁,血病……疗月水不调”,甚至有些人大便因痔疮出血而带点血丝的,也会煮黑木耳汤吃。也就是说,木耳有一定“止血”的功效,古人取的就是它这种象征“血液凝结”的意象。

也有的本草书指出,木耳毕竟是生长在潮湿木头上的植物,性质偏“阴”,由此推断,它治疗的出血一般是“阴虚血热”之证。血本身是一种温热的液体,和水一样,它也有遇冷则凝结,温化则流动的性质,中医叫做“遇寒则凝,遇热则行”。因此凡是出血的情况,或多或少都夹有热邪,因为“热”会使血液的流动过于“亢盛”。有些人的“热”是实热,出血量大而猛,而女子月经后的少少出血不尽则以血虚为常见,这种热多是阴虚阳浮的“虚热”。这时候用上富含胶质的木耳,有滋养阴分的作用,同时它本身又有宁血止血的功效,正适用于阴血亏虚的情况。

活用本草

黑木耳一直是各家各户煲汤炒菜的惯用食材,其蛋白质含量高,且含有丰富的铁元素,和肉类非常接近,现代营养学家将它誉为“素中之荤”,颇受素食者的欢迎。木耳的吃法很多,清炒或直接煮汤都是最常见的做法,凉拌后也是颇受欢迎的开胃小菜。这里同时要提醒下,木耳不要隔夜泡发,变质木耳勿食用。

木耳香菇汤

材料:干木耳200g、香菇50g、瘦肉200g、芹菜1-2棵,油盐适量。

做法:干木耳先泡发,洗去杂质,切根,撕小朵;香菇同样泡发,切丝(如个头不大也可不切),芹菜洗净后切粒。瘦肉切片后剁成肉末,也可仅切片,但肉末煮出来的汤会更甜。将木耳、肉末及香菇一同放入锅中,加水煮开后加入少许油,大约煮20分钟后,在关火前加入芹菜粒,加盐调味即可。这道菜适合用于经后仍有少许血丝不尽,血丝稍鲜红但量不多者,无疲乏等其他不适。

凉拌醋云耳

材料:干木耳50g、陈醋30g、香油及酱油适量、白砂糖少许。

做法:干木耳先泡发,洗去杂质,切根,撕小朵;木耳先用开水煮熟,然后过一遍冷水,加入陈醋、香油、酱油、白砂糖等拌匀,即可食用。陈醋本身即有化瘀止血的作用,收敛之性更强,适合用于痔疮出血的情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