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奎生 定王台,在湖南长沙。相传为汉景帝第十子长沙定王刘发为望其母唐姬墓而建。清代官吏李梦莹题一台联曰: 有远孙绍四百载宗祊,只余贫国分藩,剩与筑台望慈母; 何处访景十三王茅土,除却河间好古,独来酬酒奠斜晖。 
李梦莹(1831-1900)字荔村,清湖南长沙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授主事。有《薜荔村舍遗诗》。 上联慨叹汉朝的衰亡。意谓有子子孙孙承袭汉朝四百年的宗祀,竟然只剩下卑湿贫国的封地用来筑定王台,供刘发于此遥望慈母唐姬的墓茔。绍,承袭。四百载,指自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称帝,至公元220年曹丕称帝汉献帝被废止。其间四百年。宗祊,宗庙内设祭的地方。首句总括汉王朝帝位相传的历史。句中"绍"与下文的"余"、"剩"正反相呈,揭示封建王朝的衰落、更迭是历史的必然规律。贫国,古称长沙为"卑湿贫国"。分藩,古代帝王把子弟分封各地,作为王朝的屏藩。"只余"二句,切筑台之地长沙,并感慨汉室衰落。望慈母,点明筑台原因,并隱含称道定王贤孝之意。刘发之母唐姬,为已故程姬侍者,因出身卑微而不被宠幸,刘发故王卑湿贫国。 下联称道刘发贤孝。意谓到何处去寻访汉景帝十三个儿子的封地?除了好古学的河间王刘德外,只有长沙定王尚称贤孝,刘发独自来到定王台斟酒,在斜阳里祭奠先人。景十三王茅土,指汉景帝13个儿子都分封为王。茅土,谓受封为王侯。古代帝王社祭之坛以五色土建成,分封诸侯时,按封地所在方向取坛上一色土,以茅包住,称为茅土,给受封者在封国内立社。首句以发问感慨景帝13个儿子的封地不存,人事全非。河间好古,景帝第三子刘德,于公元前155年立为河间王,好古学,治学实是求是。在国广泛搜集先秦古籍,鉴别真伪,奉献朝廷。"除却"二句,将定王与河间王类比,以衬托台主贤孝。结句中之"独",与上联中的"绍",对照鲜明,是汉王朝兴衰史的聚焦。此联吊古怀人,触发深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