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奎生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晚号晦翁,别称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侨居福建建阳。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历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终宝文阁待制。追谥文,封信国公,改徽国公。曾师事李侗,为二程(颢、颐)四传弟子。博览群书,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学以至自然科学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集理学之大成建立理学体系,世称"程朱学派"。后人编其遗文为《朱子语类》、《朱文公集》等多种。《茶餘客话》载有朱熹自题书斋联云: 为善最乐; 读书便佳。 上联说处事。朱熹以做符合道德规范的事感到是最大的快乐。下联说读书。认为读书是件美好的事。联语反映了朱熹的伦理观和强烈的求知欲。"乐"、"佳"二字,见其精神境界的高尚。 江西上饶南岩寺朱熹读书处有其自题联云: 一窍有泉通地脉; 四时无雨滴天浆。 上联借"泉"喻读书,强调"泉"之所以奔涌不息,是因为与地脉表里相通。知识的源泉欲不枯竭,奔涌不息,也必须有"脉"相通。就读书而言,脉,蕴含知识要连贯,要自成体系之意。 下联以"天浆"喻知识,强调知识不可穷源,"无雨"的情况下仍有"天浆"滋润,才能不穷知识之源,以知识丰富人生。联语设譬凝义,蕴含哲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