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顾城与谢烨惨死之谜

 yedama 2019-03-28
在当时的年代,朦胧派诗人顾城与谢烨惨死引起很大的轰动,而在这背后有着怎样的谜团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顾城和谢烨惨死之谜,欢迎阅读!

  诗曰 : 嫁给顾城鬼缠身,

  可怜凡眼不识人。

  殒命已是旦夕事,

  还把魔鬼当‘诗神’。

  话说公元1993年10月8日的一天中午,在大洋彼岸的新西兰奥克兰激流岛上,在一个华裔的新西兰人顾乡的门前,发生了了一桩惊天血案。这杀人者不是别人,他正是名操一时的所谓‘朦胧’诗人顾城,这被杀者也非别人,正是他曾经“好的象一个人似的”与他结婚十载,他五岁儿子的生母---谢烨。这顾乡何许人也?原来她就是顾城移民海外的姐姐顾乡。

  顾城出其不意的制造这个震撼寰球的血案,像飓风、像霹雳、震惊了中外。一时间国内外数百家媒体争相以最快的速度予以报道。其悲剧缘由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种说法:

  一、“居住分歧说”

  顾城和谢烨曾应邀到达德国柏林进行文学创作。1993年9月24日,他们从美国转道飞回新西兰,不久俩人就因居住在什么地方的事发生了分歧。顾城因不懂外语,也厌倦了国外的生活,想回北京常住,而谢烨却想留在德国。这个争执日益激化,10月初,谢烨独自驱车而别,顾城请人将其追回家,不几天谢烨又出走,顾才动了杀机……

  二、“第三者插足说”

  顾城和谢烨定居在奥克兰激流岛之后,国内又去了一位名叫李英的姑娘与其共同生活,其实顾城把这小女子当做了他的小妾,(可耻!)他曾多次给谢烨做思想工作,希望谢烨能同李英和睦相处。与此同时,据说谢烨也被一位德籍华人狂热追求,夫妇曾因此互相指责,都曾向朋友哭诉过对方对爱情不忠。可见顾城对婚姻不忠再早。

  三、“李英出走说”

  这是顾城杀妻的主要缘由,也是本文的叙述重点。这个人物的出现,起了悲剧发生的催化剂和导火索地作用。顾城和谢烨的好友姜娜曾愤慨地谴责李英说:“这个女人对这个悲剧的发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正是她闯进了顾、谢甜美的生活,破坏了他们往日的宁静。她霸占了顾城,(编者认为:这纯属顾城没有正性,腐化堕落,胡作非为所致)赶走了小木耳。致使谢烨决意要离开顾城。

  李英,这是顾城和谢烨合著的小说《英儿》一书中人物的原型。李英的介入,加速了顾家的彻底毁灭。李英何许人也?李英也是北京人,笔名麦琪。曾在北大中文系就读,当过编辑,李英与顾城相识是在1986年在京的一次诗歌研讨会上,有人以反对诗歌自由化为名,驳斥顾城的诗是淫诗。李英和谢烨等人当场提出反对,最终获胜。从此顾和李便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1990年,李英以访问学者的身份,接受了顾城和谢烨的邀请,来到新西兰激流岛,往返机票都是顾城和谢烨为她购买的。这使李英对顾、谢俩人感激不尽。想不到李英到岛上不久就和顾城好上了。谢烨对他俩的苟且之事洞若观火,只是惧于顾城的淫威,而隐忍含屈。谢烨曾主动提出为了李英的“绿卡”,她愿与顾城离婚以成李英和顾城的美事,而早日结婚。

  就这样,顾城、谢烨、李英三人在岛上过起了畸形的婚姻生活(一夫两妻)。从表面上看,是平静的日子。但在他们三人的内心深处,却始终激荡着危险的感情波澜。实质上也为后来的凶杀案埋下了祸种。1992年,顾城获德国daad创作年金,携谢烨赴柏林写作。他们全盘托付李英在激流岛看家,并料理他们走后的一切事务。如包裹、稿费、信件等。开始一切都很正常,顾城和谢烨也给李英寄钱和信,李英也给他们回信,报告岛上,家中及孩子的情况。

  谁知,在1993年11月24日,李英给顾城和谢烨写了最后的一封信后就如泥牛入海,神秘失踪。还拿走顾城和谢烨的一万多元新币存折及家中所有值钱的财物。

顾城与谢烨惨死之谜

  顾谢二人多方打听李英的下落,才知道李英是和岛上一个玩气功的老头子私奔了。据说后来,李英神秘消失在没有露面。就在顾城、谢烨死后,才有人见到了李英。那人就将顾、谢的悲剧告诉给这个昔日顾、谢的亲密‘朋友’时,李英说:“我早就离开他们了,他们俩这次发生的事同我没有关系。”冷峻的跟陌生人似的。人们说,不论李英如何辩解,她都赖不掉对这个家庭的毁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顾城失去了李英,就像被卖肉的剔除了骨头,是他本来就脆弱的神经马上就崩溃了。多亏了谢烨从中劝慰,(善良的谢烨还劝这个可耻的家伙,何不给他两个巴掌)才不至于他躺倒。但从此,顾城确实是神经上出了问题。他加倍的限制谢烨的自由,一时一刻也不许她出门、上街、还不许她打电话,几乎剥夺了谢烨的一切正当权利。顾城崇尚自然,他就不许谢烨打扮,不许她烫发,不许她化妆,不能花零用钱,不许他购买衣物化妆品。出国五年谢烨穿的衣服大都是从国内带去的,无论是出席什么盛会,还是在家里,谢烨从末有戴过项链、戒指、手镯、耳环等女性饰物。顾城喜吃素,他也不许谢烨吃肉。谢烨偶尔为之,他就绝食抗议。顾城不喜欢阳光,不喜欢电灯,习惯白天睡大觉,晚上点蜡灯写作。

  顾城是个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人。他家的炉子上老放着一锅汤,他多会儿饿了,谢烨就得马上给他做饭,而且要给他端到手上。顾城不会用电脑打字,不懂外语、不会开汽车,这一切都要谢烨代劳。谢烨既是他的妻子,又是他的双手、双腿、司机、翻译、秘书、保姆……正如他的一个不愿吐露姓名的朋友说:“顾城是一个脱离了现实,生活在幻想中的人;是一个生活能力很差,又极端偏执自私的人;他是个人格不十分健全,又比社会过分夸大了的人。”人常说,‘子不教父之过也。’顾城的这种秉性与他的父亲的教养也有关系,他爸爸顾工就在一篇文章里极力吹捧儿子是个天才:“……他没日没夜的沉浸在越堆越高的书中,他把过去细看过的两大本《辞海》重新扫描;他读所有的诗歌、小说、哲学、科学、政治经济学……他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像复印机似的,常常一个通宵就能翻完后厚厚的一叠。

  我不相信,我推醒在晨光中熟睡的顾城:“你真的全看完了?!”“嗯嗯,”儿子睡意惺忪,睡眼朦胧:“全看完了,昨夜,这《悲惨世界》……”我更难置信,我随便翻开雨果写的一个章节:“你说说,‘往往寄托就是断送’,这写的是什么?”“哦,这是写小珂赛特他可怜的妈妈芳丁寄养在坏蛋家之后……”“啊!一点不错,果然一点不错。”我又翻开了另一本书……引自---《寻找自己的梦》见《人物》1993年第三期。

  面对思想上、生活中这么多的矛盾、不协调,谢烨厌倦了,没有信心了,她也对顾城绝望了,

  于是,谢烨便决计要离开顾城。时间挨到1993年10月左右,她已觉得再也无法和顾城生活下去了。这可以从谢烨1993年8月10日从柏林写给父亲的信为证:

  爸爸:

  ……我无法再和他生活下去,故而天知道会怎么样。因他不容木耳(顾城谢烨五岁的儿子),我定要和木耳在一起。打算九月初经美国回新西兰,我决定10月底离开他,这是我和他都明白的。……我是想要木耳生活自由,在这方面他太可怕了。当然不要对外人说,我从未说过。三月就想回去了,可是他要死的样子,我真怜惜他,说是陪陪他。现在如果我要死,他一点也不会动心的。……

  红儿(谢烨原名张红)

  1993年8月10日

  谢烨写给父亲的绝笔信给父亲报了忧,也是对这个悲剧发生缘由的的最好注释。但谢烨没有给父亲说明一个情况,那就是报刊上传扬得沸沸扬扬的,有一个德籍华人疯狂地追求谢烨的事,说她会投入那人的怀抱,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据谢烨的好朋友姜娜所了解的情况是,那位德籍华人是个物理学博士,妻子同他生活在一起,有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他们住在柏林,热情好客乐于助人。不仅对顾城夫妻好,就是对中国到柏林去的所有文化人都很热情。只要条件允许,他们夫妇俩一定对有困难的同胞尽力帮助。顾、谢认识他们后,曾受过他们多方照顾。就在凶案发生前,这位博士却实决定去新西兰。但绝非是“疯狂追求谢烨”而去。他是应顾城和谢烨的邀请携妻赴岛旅游的,顾、谢请他们纯是为了感谢他们的无私帮助。但生性多疑且又情绪恶劣的顾城对这件事作了曲解,其个中缘由是,此时,他们协议分居半年,办了个假离婚手续,以图得到由谢烨独立抚养小木耳,每月就可得到400多美元的生活救济金。但没有分居几天,那位德籍华人就来到新西兰,这就更加重了顾城的猜疑,认为谢烨办协议是想弄假成真,便心里动了杀机。

  10月8日这一天,谢烨外出给那即将到来的德籍华人夫妇联系住处归来,顾城拿了一把斧子藏在路边的隐蔽处,谢烨刚走近顾乡的房子,顾城就从后边抡起了斧子,谢烨还没有反应过来,就扑倒在了血波之中。斧子击中了她的头部。

  顾城砍到了谢烨后,便回家对姐姐顾乡说:“我把谢烨杀了。”顾乡惊问:“谢烨在什么地方?”顾城答道:“在后边的草丛里。”还说:“我也不想活了,你别拦我!”顾乡一时也顾不上顾城,急急忙忙去找谢烨。还没跑到谢烨身边,突然悟到刚才弟弟的话,又忙踅回来找顾成,谁知顾城已吊死在树上。

  顾乡一时六神无主,慌乱之中没有说清是救两个人,那直升机上只带了一只氧气袋,只好给还有一丝气的谢烨用上。送到医院不过多半个小时就死去了,而杀人狂魔顾城反而先死了。

  看来,谢烨对顾城还不了解,她曾对好友姜娜说过,离开顾城后,顾城会怎么样对她不敢保证,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无论如何不会害我的。是啊,一日夫妻百日恩呢,他们热恋四年,又做了十年夫妻,想起来,谢烨曾给了他多少爱?多少帮助?多少照顾?又给她生下了顾门之后小木耳。天地良心,他怎么就能对心爱过的人下得了毒手呢?!真是心比蛇蝎还要毒啊。

  顾城自戕了,谢烨死了,一个家庭解体了,悲剧的主人都从痛苦中解脱了。受害最深重的是她们的儿子小木耳,漫长的人生之路刚刚走了五年多。在他最需要父母照顾抚养的时候,双亲突然没啦。幼年丧父母,这真是人生最大的不幸。

  一切都过去了,一切都成了历史,中国朦胧诗的历史上最朦胧的一章,就这样不明不白的结束了。正如顾城在《英儿》那本书里边英儿唱过的歌词说的那样:

  “春花秋月何时了?

  不了也得了!

  往事不知有多少?

  管它知多少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