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么会是双脑壳?

 昵称42715024 2019-03-28


以前没有见过这样的片子,后来在阳昱恒华夏影像诊断群里看得多了,也就习以为常,就是理解有误,拿来和大家一起学习学习。

这样的双脑壳其实是骨膜下血肿骨化,多见于新生儿头颅产伤,坠落伤、撞击伤、因骨膜或颅骨的血管破裂所致,过去使用胎头吸引器更容易发生,弹性较大的头皮软组织随吸引负压而变形隆起,而弹性较小的骨膜与几乎无弹性的颅骨之间产生负压致使骨膜被牵起脱离颅板、血管损伤出血形成颅骨骨膜下血肿。

颅骨骨膜下血肿吸收得很慢或吸收得不明显,而血肿包膜却逐渐钙化,3周后,血肿包膜(实为被血肿推起的颅骨骨膜)逐渐出现弧条状、壳状钙化影,血肿也逐渐失去弹性而变硬;3个月到 6个月后,血肿包膜钙化更明显,逐渐机化的血肿呈现较厚的钙化包膜,6个月~1年左右后,血肿包膜逐渐钙化骨化形成颅骨外板,血肿机化钙化形成外突隆起的异常颅骨。

由于骨膜在颅缝处附着牢固,故血肿范围常不超过颅缝,和颅内的硬膜外血肿有点类似。

一旦形成骨膜下血肿骨化均需手术治疗。所以婴幼儿头皮血肿,特别是顶枕部怀疑为骨膜下血肿时应积极行血肿穿刺抽吸,如果让其自行吸收观察2~3周不能吸收,更应积极穿刺。

我标识后大家更容易理解。

片子很经典,过目不忘。成年人这样的片子比较少见,道理也是一样,常见于比较严重的外伤,头皮血肿的多见,要注意和帽状腱膜血肿区别。

头皮按解剖组织依次为: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帽状腱膜下层、颅骨骨膜。


你健康|我快乐

脑病杨榜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