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胃病,之所以称为“老”,是因为它缠绵,经常犯,动不动就给你找事儿。 从中医来看,老胃病未必就是胃的事儿,也就是说很多“老胃病”只是其他疾病表现的一种形式,多种原因都能诱发胃病。 感受外邪,饮食伤胃,长期情志不舒,久病脾阳不足中焦虚寒或胃阴受损、失其濡养,或肾气不足、水饮、痰湿、瘀血、甚至于一些妇科疾患都会引起胃部的不适,久之也就成了“老胃病”。 正由于胃病病因不同,情况复杂,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不同阶段,引起“老胃病”的主要矛盾也会发生变化。阴损及阳、升降失和,相互累及、日积月累。当胃病时间久了,成为“老胃病”时,胃的阴阳气血津液都会受损。 这就是为什么好多老胃病,这段时间感觉吃酸的比较舒服,过些日子,吃酸的反而难受了。有些患者这段时间吃凉的胃舒服,过段时间沾一点凉的就难受。 所以所谓的“吃***食物能治老胃病”只可能适合一定阶段的一部分人,不可能解决所有人的问题。(比如喝粥养胃,但胃食管反流患者不适合;生姜养胃,过量食用会刺激胃酸分泌,引起胃部不适或加重病情。) 那老胃病需要怎么养胃呢? 信胃,莫信嘴 作为患者,可能分不清自己的胃究竟处于什么状况,那么我给您个建议:“信胃,别信嘴”。 大家往往容易犯的错误是,相信“嘴”的感觉,嘴的感觉假象是很多的,比如很多脾胃虚寒的患者总会觉得有口干的感觉,其实这是因为胃里阳气不足,无法把津液运送到上部导致的口干,这时如果信“嘴”,吃水果等寒凉食物,是会加重胃病的,甚至越吃口越干,而胃是相对准确的。脾胃虚寒的口干吃凉湿,“嘴”暂时舒服了,可胃会不舒服。 反之亦然,一些火郁的患者身上很冷,想吃辛辣温热的食物,吃完也是“嘴”暂时舒服,但会加重火郁,胃更难受。 内有湿热的患者有时口会发干,这时吃湿性食物,也会加重湿热的。 胃的感觉相对更准确一些,一般情况下,一旦吃的东西不对,胃自己就有不舒服的感觉。(这也是中医临床问诊常用的方法,喜欢吃凉的,还是喜欢吃热,来判断真实情况。) 老胃病的“真热假寒”“真寒假热”的情况其实是很多见的,养胃要适当克制自己欲望,不要轻信“嘴”的感觉。 和畅情志最要紧 可以肯定大多数的“老胃病”来源于情志不畅,尤其是当下社会,生活、工作压力大,临床上见到胃病多会伴随有:思虑痰结、肝气不舒导致的肝胃不和或肝脾不调,甚至长期身心疲劳导致的“肾病”和“虚劳”。单纯因为暴饮暴食的情况反而少见。很多朋友的感觉是:压力情绪一放松,胃马上就舒服了。 有些朋友把“吃”当做缓解压力的方法,一有压力就去“吃点好吃的”,或者压力大时吃不下饭,过了个“坎”就大吃一顿“犒劳”自己,得意也“吃”,失意也“吃”,时间长了怎能不“老胃病”, 有这些情况的老胃病,养胃建议把关注点放在调节压力和工作生活节奏上,用户外运动或其它好的兴趣爱好来调节,压力缓解了,心态和畅了,胃病往往会好很多。 生活细节别放松 01 食饮有节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难经》言:“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 “老胃病”进食温和食物为好,此外饮食应清淡、细软、新鲜,定时定量,少食多餐,不吃过冷、过硬、过辣、过黏的食物,切忌暴饮暴食。晚餐尽量不要多吃。 总之:饮食规律,定时用餐,拒绝“重口味”,烟酒能戒的话还是戒了好。 02 适其寒温 应避免过热过凉食物的摄入,也不应长时间大量嗜食某类食物。胃部受凉后会使胃的功能受损,故要注意胃部保暖。患有慢性胃炎的人,夏季应尽量避免空调直吹,昼夜温差大时,夜晚睡觉盖好被褥,以防腹部着凉而引发胃部不适。 03 熬夜伤胃 熬夜最伤阴血,阴液被“熬”,损及胃阴,胃失和降柔润,胃病就会缠绵难愈。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很多疾病都会诱发老胃病,胃不过是“背锅”而已,很多常年不愈的“老胃病”一定要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很多肝脏甚至心脏等疾病都会被误认为“老胃病”而耽误了治疗时机,十分可惜。 老胃病,跟饮食、生活规律、情绪等多方面都有关系,个体差异很大,非一朝一夕形成,除了医生的治疗,平时个人养护更为重要。如果对自己胃病情况判断不清时,要及时咨询专业大夫。希望这些建议能帮到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