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6年,丁宝桢奉命署理四川总督一职,不久实授。 丁宝桢顶的是慈禧太后的大红人吴棠的缺。在这之前,丁宝桢任职山东巡抚,杀掉了很得慈禧太后宠信的大太监安德海。许多人都担心慈禧太后报复,没想到慈禧太后却将他提拔为四川总督。 在清朝九大总督里,四川总督算得上是一个肥缺。 这是因为,四川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土地肥沃丰饶,经济繁荣,盛产食盐、茶叶等国家专卖资源。在热播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康熙皇帝的大阿哥说过这样一段话:“你们是不是太过分了?就这个四川盐茶道,每年也能弄10万两银子。” 一个四川盐茶道每年都能收入10万两银子,遑论四川总督? 我们来给丁宝桢算一笔收入账,看看他当四川总督,一年能有多少钱的进账。 首先当然是俸禄。四川总督例授兵部尚书,官居从一品,每年的俸禄是年俸180两银子、禄米180斛。 其次是养廉银。四川总督的养廉银为11000两银子。 第三,还有夔州关的公费12000两银子,川盐局的公费30000两银子。 三项加起来,每年大约有5万多两银子。 这些都是正常收入。如果四川总督稍微贪心一点,还有的是门路捞钱。只要不过分,每年收入10来万两银子,不是什么难事。 然而,丁宝桢的性格很古怪。他担任四川总督期间,从不吃拿卡要,甚至连夔州关、川盐局的42000两银子公费都分文不取。这样一来,丁宝桢的收入就缩水了一大半,每年只有11000多两银子,平均一个月1000两银子都没有。 在清朝时期,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一个月1000两银子,完全可以过上小康生活了。可是,丁宝桢不是普通人啊。作为四川总督,他除了要维系自己一家人的生活开支外,还得养着一帮幕僚、随从、护卫几十号人。有时候亲戚朋友上门告穷,也得适当周济。同时,官场上的迎来送往非常频繁,银子流水一样使出去。所以,三下两下就把钱用完了。 钱用完了,怎么办呢?丁宝桢有办法。每到差钱用的时候,丁宝桢便捡一箱旧衣服,封上总督部堂关防后派人送到当铺。当铺掌柜照例要查验所当之物,然后核定价值。可是,他怎么敢动有总督部堂关防的封条?只好按照来人的意思,当多少银子就支多少银子。 当然,丁宝桢也不赖账。有钱了,便派人带上银子,将这口箱子取回来。下次,又原封不动地搬到当铺…… 奇怪的是,丁宝桢清廉如水,在四川给老百姓办了不少实事,可他在四川的名声并不好。有人把他与署理成绵道的丁价藩相提并论,合称为“眼中双丁”。丁价藩是什么样的人,不太清楚,但“眼中钉”能是什么好话吗? 此外,还有人诋毁丁宝桢是“四大天地”。即:闻公之名,惊天动地;见公之来,欢天喜地;睹公之政,昏天黑地;望公之去,谢天谢地。 1886年,丁宝桢在四川总督任上去世,享年66岁。在去世前,丁宝桢已经债台高筑,只好上奏朝廷:“所借之银,今生难以奉还,有待来生含环以报。” 恭亲王听说丁宝桢那么穷,惊讶得不敢相信这是事实。光绪皇帝动容而称:“遽闻溘逝,悼惜殊深。”《清史稿》则评论:“宝桢政尚威猛。至今言吏治者,常与沈葆桢并称,尤励清操。” 【参考资料:《清史稿》《慈禧全传》《宫太保丁文诚公年谱》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