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说一个 超级厉害超级讨厌的菌菌君 它有个很洋气的英文名 Helicobacter pylori 简称Hp 别看Hp长得萌 它是目前人们在胃里发现的唯一活着的细菌 说起它的发现故事 可谓一波三折 1979年马歇尔在病理标本中发现了幽门螺旋杆菌 1982年,马歇尔成功培养了这种病菌 他开始到处参加学会,介绍他的新发现 却遭到大多数医生的嘲笑 一气之下,他把幽门螺旋杆菌培养液 喝!下!了! 即便如此,他的发现还是没有被医学界接受 直到十年以后,世人才慢慢接受了他的发现 在2005年,马歇尔获得了诺贝尔奖 话题扯得有点远了,言归正传 首先,我们得来认识认识胃 我们的胃就像个胖胖的大豌豆口袋 切开大口袋,那豌豆荚就是胃壁 拿个放大镜看看, 人家可不止一层哦 胃酸是最强的酸之一,PH值只有1.0~2.0 这种酸具有腐蚀性 一个不小心还会伤到自己的细胞 连细菌都不敢在里面浪 靠近胃酸的是粘膜层 它就像一堵“屏障”保护着胃壁的安全 粘膜层又细分为三层 上皮层负责分泌粘液 粘液和胃酸平衡的状态下 胃壁光滑又健康 偏偏中途冒出来个不怕酸的Hp 还拖家带口带来一帮酶小弟 为了讨好Hp大哥,这帮酶小弟使出了浑身解数 粘液酶分解粘液 产生某些促进Hp生长的营养物质 而磷脂酶就厉害了 不但能分解粘液制造营养物质 还能直接破坏上皮 尿素酶更猖狂 它把食物中的尿素转化为氨 氨遇上水那就是弱碱 NH3(氨气)+H2o(水)=NH3·H2O(氨水) 分分钟营造出适合Hp生活的酸碱值 低浓度氨会刺激整个粘膜层; 高浓度氨则会让整个胃部组织蛋白变性、坏死。 自带碱性保护衣的Hp在胃酸中如鱼得水 想浪就浪 想唱就唱 这么一折腾,胃粘膜就倒霉了 胃粘膜生在胃酸中,长在胃液里 (固有层分泌胃液) 就像在温室里长大的花朵 经不住风雨吹打,遇碱分分钟受伤 受伤后,胃粘膜就会释放出炎症物质 Hp一日不除,胃粘膜就摆脱不了发炎的命运 分分钟来个胃炎小kiss 胃癌也不是没可能 ![]() Hp不但贱还很常见 在我国,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约为60% 也就是说,近8亿人已经中招了 可谓一人感染,全家难幸免 这主要是中国家庭的“共餐”习惯导致的 ![]() Hp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它会藏在感染者的唾液、脏手、排泄物里 一接触就有可能被感染 ![]() 感染的人群当中,慢性活动胃炎是逃不了的,15%-20%会发展成为胃溃疡,约1%会发生胃恶性肿瘤。感染后,有些人可能会出现食后不适、嗳气、腹胀、反酸和食欲减退等症状。但约80%的人可能没有任何反应,到医院做检查时才发现,因此常常被人忽略了治疗。 检测幽门螺杆菌最常用的方法 去医院做一个碳13呼气检测 ![]() 这是国际上公认的幽门螺旋杆菌检查的“金标准” 正常值以内的话就不要贸然去根除它了 治疗Hp会吃抗生素 一旦没有除尽,反而会增加其抗药性 (抗生素了解一下,可以点击抗生素不是你想吃,想吃就能吃 ) 有以下症状的人群一定要根治 防止癌变 消化性溃疡、胃MALT淋巴瘤、慢性胃炎同时伴有糜烂、萎缩等情况的,以及早期胃肿瘤(做了手术也算在列)的人群。 如今根治率较高的就是四联法 四联法就是用了四种药:质子泵抑制剂+黏膜保护剂+两种抗生素 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 可有效降低胃酸的分泌量 迅速缓解胃灼痛 ![]() 黏膜保护剂如铋剂、谷氨酰胺颗粒 保护伤处不再受胃酸的伤害 以此来促进愈合 抗生素常用甲硝唑+阿莫西林 来消灭病菌Hp的 ![]() 治好了会不会复发呢 会! 即使一次足量用药把它消灭了以后 如果饮食不注意还是会复发 因此,做好预防很重要 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跟我唱一首 预防螺旋杆菌之歌 好嗨哦 左手搓完搓右手 餐前洗 便后洗 没有细菌不生病 聚餐用公筷 不和小宝宝共用餐具,不用嘴喂饭 ![]() 好了,今天的幽门螺旋杆菌就讲到这儿了 喜欢的话,再看、评论、发圈来个全套吧! 本文内容仅供医疗科普使用,不作为临床诊断及医疗依据,任何医疗行为请遵从医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