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治通鉴》为什么以“三家分晋”为开端而不记载春秋?

 嘟嘟7284 2019-03-29

成书于北宋的《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知名最高的编年体史书之一,记载了从“三家分晋”到五代十国近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其编撰者司马迁也是古代最著名的史学家之一。

不过奇怪的是,《资治通鉴》的开端是春秋战国之交的“三家分晋”,而不是更早的春秋时期。既然《资治通鉴》号称“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那么为什么不记载春秋的历史呢?

首先,《资治通鉴》开篇就讲:“夫以四海之广,兆民之众,受制于一人,虽有绝伦之力,高世之智,莫敢不奔走而服役者,岂非以礼为之纲纪哉!”可见这部史书主题之一就是“维礼”。

“三家分晋”正是周朝礼法体系完全崩溃的标志,也被儒家认为是夏商周三代美好的时代终结。因此《资治通鉴》以“三家分晋”为开端也是想以此呼吁未来的统治者重视礼法制度。

其次,在《资治通鉴》成书前,中国影响最大的编年体史书就是孔子所编的《春秋》。《春秋》是儒家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之一,《资治通鉴》的综合影响也比上《春秋》。

正因如此,司马光认为自己编撰的《资治通鉴》怎么能与圣人的《春秋》相比!既然《春秋》及其三传已经记载了春秋的历史,那么《资治通鉴》自然就从春秋彻底结束的“三家分晋”开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