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古董艺术品不打假?古玩水深,说到底深的还是人心

 闻道山人 2019-03-29


摆着一张小竹凳,漠然呆坐一整天,风里来雨里去,只为守候“有缘人”的到来。你很难猜到这些人的底线,你也根本套不出他们的货物来源。你只能听他们诉说着精彩的故事,最后还是凭借自己的眼力去购买那些梦想中的“大漏”!

这些人看着很“劳动人民”,黝黑的皮肤,破旧的衣服,中午一餐盒饭就搞定。但其中就隐藏着很多“落魄贵族”,身家数百万的比比皆是,其原因,还是来源于庞大的市场需求,以及其背后的灰色产业链!

先说一下古董拍卖吧,很多藏家的终极梦想,就是能让自己的藏品上一次拍卖。拍卖师落锤之后,屏幕上显示的一串串数字,无论谁看到都会偾张。但据某业内人士爆料,国内拍卖行所拍的藏品20%以上都是赝品,苏富比和佳士得这些国际大拍赝品率也能达到10%到15%。这是一家之言,仅供藏友们参考。

《微拍天下》
内最大的艺术品交易平台
长按3秒识别关注

 ▼

但专家毕竟是人不是神,在造假技术更加高明的今天,出现这样的事情可以说是难以避免的。古董的特殊性就在于识别其真假的的难度,在古玩市场开遍了全国各地的时候,造假成本却越来越低,“开张吃三年”的时代已经过去。买卖假货就能赚的盆满钵满,谁还愿意花很大精力去淘真货呢!——鉴宝天下


当仿造古董的作坊年产值达到数亿元的时候,就形成了一种完整供销链条。之所以说是灰色产业,是因为人家是以“工艺品”的名头来生产这些仿制古董。某种情况下并不触犯法律。至于那些进货的商人,当真货骗人,或者当工艺品销售,最后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卖出去,那可就不关他们的事情了。像河南洛阳伊川县烟涧村,生产的青铜器年产值上亿,从业人员快两千人,整个村子都是“青铜器大师”。甚至远销海外,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仿品流出去以后,多少专家都栽在这些假文物上面,这就是玩收藏最大的难题,辨别真假需要的成本太高,但造假的技术与效率却与日俱进,这个古玩市场的顽疾要如何解决?


当元青花遍地跑,五大官窑到处都是,连烟灰缸都变成”乾隆御制“的时候。古玩市场的诚信机制早已崩溃。剩下的只有无尽的扯皮与谩骂。公说公有理,谁也说服不了谁,到最后,谁名气大,掌握的话语权更多,就拥有了对一件古董“定生死”的能力。但是专家们的水平也是良莠不齐,这带来了更大信任危机。一片黑暗的古玩市场,最赚钱的却是一帮造假商人。不可谓不讽刺......

《典藏拍》
内最大的艺术品交易平台
长按3秒识别关注

 ▼

河南的青铜安徽的玉、景德镇的瓷器江苏的画、西安的陶器和北京的众宝云集。全中国都有古董造假基地。当一件件的所谓“国宝”出现在市场的时候,真正的收藏家望而却步。而受害者却是真实藏有精品的古玩藏家,受益者却是假货贩子和骗子!这是一件很魔幻的事情。你甚至都说不出来对与错。古玩市场不打假,只靠眼力说话。买到真货是眼力到位,买到假货是水平不到家。这种从古至今的规矩到现在依然是牢不可破。这种存在即合理的理念深入很多人的内心。都存在侥幸心理,最后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买卖古董和玩儿谍战片似的。

相信很多古玩店老板都是怀揣着梦想入行的,但在现实面前,却不得不为了生活去卖一些仿制品。谁都想拥有一件官窑、名人字画亦或者是古泉大珍。但好货就那么多,根本不够分的。当底线丧失,为了赚更多钱,再谈及梦想的时候未免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

古玩水深,说到底深的还是人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