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关于肾

 九天雷动 2019-03-29


《黄帝内经》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



《黄帝内经》养肾先藏肾


如何保养我们的肾气,古人讲肾气足则筋骨壮,《黄帝内经》中有曰:肾藏精,精又分为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先天之精要封藏,不可挥霍;后天之精可以补益,温补肾阳。

从两个角度来补益我们的肾气。《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生之本也。”肾所藏的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它是与生俱来的,是构成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后天之精”是指人出生以后,摄入的饮食物通过脾胃运化功能生成的水谷精气,以及脏腑生理活动中化生的精气通过代谢平衡后的剩余部分,藏之于肾。肾为封藏之本,《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人的一生必定会经历生、老、病、死这些阶段,而每一阶段机体的生长发育或衰退情况都取决于肾精及肾气的盛衰。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天癸至,任脉通,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七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


《景岳全书》明确提出:“善养生者必保其精,精盈乃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内经》提出“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传统中医治病的最高法则是调节人体内的阴阳平衡,使人体处于“阴平阳秘”的和谐状态。而肾中阴阳是人体一身阴阳之根本所在,故养生的一条重要法则——“精气归元”,不仅是藏肾、固肾,更重要的是三法归元,使人体达到自然健康和谐的状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