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村记忆——推车子

 城北十五里666 2019-03-29

乡村记忆——推车子

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我们熟知的东西,正在悄悄远去,甚至消失!它们逐步被淘汰出我们的生活,甚至走出我们的视线……是保护?记录?发扬还是挽留?但更多时候我们只能眼看一种文化和生活在慢慢地消逝……

独轮车,在我们临朐更多的是称呼它为推车子。曾经在文章里看到人家写过独轮车,才知独轮车又叫叽咕车,也是临朐地区较早轻便灵活的交通运输工具之一。据说是诸葛亮所创的。结构简单,形似鸡头,独轮,可坐人载物。

我家有一辆推车子,现在已经十分老旧了。说起这辆独轮车,它的确为我们家,为生产队立下了汗马功劳。父亲经常说;'我这一辈子,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小推车,它陪我一起走南闯北,它为咱家养家糊口,它为我分忧解难',话语中透露着浓浓的感激之情

过去,农村几乎没有机械化,大部分是体力活。独轮车就成为那个时候最现代化的运输工具了,下地推着农家肥,回家,推着收获的庄稼或者柴草。走亲戚,赶大集就医上学也几乎离不开它。我家地处临朐西部山区,道路崎岖,沟坎纵横,无论是运送农家肥还是往回拉庄稼柴草,都要付出巨大的体力和汗水,如果没有健康的体魄是很难胜任的。我回乡务农一年,开始了接替父亲推小车的活计,深深地领略了推小车的艰辛与劳累。下地满满地,足足有三百多斤的一车农家肥,一路上坎,每次都要青筋暴突地鳖足力气一鼓作气地冲到地头,下山也要推上好似一座小山的一推车庄稼,崎岖陡峭的山路,即使是一个特别健壮的小伙子,也得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地往山下挪。一年的农村劳动,由于经常光着膀子推车,细嫩的皮肤晒爆一层又一层,腿脚磕碰的伤疤好了一个又碰出一个,此时我才知道父亲他们经年累月推车的艰难,这才体会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义

乡村记忆——推车子

乡村记忆——推车子

在过去,手推车是农村不可或缺的运输工具,过去的女人都是小脚妇女,逢年过节都要回娘家或走亲戚,每次,都是用手推车将她们接送。

人民公社时期,父亲参加生产队。那时的队员,必须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他都是推着手推车走在前面,为全生产队一百多口人的吃喝拉撒不辞辛苦地一路前行。那时各家各户都有自留地,送粪拉庄稼都离不开独轮车,有些邻居因为缺少劳动力或者没有运输工具而发愁。对此父亲二话不说,推上独轮车,帮了这家帮那家,分文不取,虽然他累的精疲力尽,可始终无怨无悔。 小时候,经常听父辈们讲起他们手推推车子“出扶”的往事。

乡村记忆——推车子

1948年,为了支援淮海战役前线,沂蒙山区村中一些年轻人,响应党的号召,毅然推上独轮车,不远千里长途跋涉,用双腿将独轮车推到淮海战场。听他们说:'淮海那地方,经常阴雨连绵,道路特别泥泞,推车特别费劲'。可他们谁也没有退缩,每天天不亮就趁着夜色为解放军运送粮食、武器弹药,有时还要冒着枪林弹雨到前线抢救伤病员。听他们说:'那时这独轮车可派上用场了,即送给养武器弹药,又接送伤病员,遇到下雨,把两个独轮车交叉在一起,上面搭上衣服,就是简易帐篷,这里就成了救治伤病员的医疗室'。难怪,陈毅元帅在总结淮海战役胜利的原因时铿锵有力地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

乡村记忆——推车子

如今,经济快速发展,农业生产实现了机械化,再不用人工推了,独轮车渐渐被淘汰,完成了历史使命。那“嘎吱、嘎吱”的声音,仍萦绕在山村老一辈人的耳畔,久久不息。他们始终记得,曾依靠独轮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