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生写作文,不会审题、不会立意,吃大亏

 记忆师雷鸣 2019-03-29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从小学三四年级就开始听到一个作文当中的专用术语:审题、立意。

审题、立意是什么?

在小学的时候,听老师讲审题、立意,觉得老师懂得真多啊,这两个东西我听了好多遍,还是不明白。到了初中之后还是一样的,哪怕是后来到了大学之后,也还是不明白审题和立意究竟是什么意思,应该如何去做,才能真正明白他们的意思。

自从听说了费曼定律之后,开始明白了一个道理:越是我们要学习领域中的内容,一定要用不懂的人能够听懂的语言来描述。比如我对一个概念的理解,要讲给八岁小孩子和八十岁老奶奶听,他们都能听懂了,那说明我们是真的明白这个概念了。

其实我们中国古人在讲很多概念的时候,一样会讲给当时的人听,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来讲。所以,我们的很多古代经典都使用了类比的手法。像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都是用打磨玉器的方式来类比修身的方法的。这说明我们古人就非常擅长现代人所说的费曼定律了。

那么审题、立意,为什么就这么难懂呢?后来查找了各种资料,发现所能查找到的信息都从相对比较复杂的层面来分析这两个概念,从一些表面现象去分析说明,没有从根本上去讲解。有一些讲的比较恰当的部分呢,但也只是部分内容比较恰当,整体还是没有讲清楚。

对审题、立意的解析

今天在悟空问答的过程中回答了一个问题,“半命题作文给考生一个写作范围,或一个立意方向,如何审题立意?”结果帮助我把思路理清楚了。

现在把我的感受分享一下,把这个困扰我近20多年的一个难题分享给大家,并细致的做一些延伸和说明。

对审题、立意的理解,我们不要想太多,就从单个字面上去理解,上面其实就已经非常清楚的告诉我们这两个词语本来的意思。

审就是审问,题就是主题,审题就是像审犯人一样审问主题。审问犯人一般会怎么问啊,年龄、性别、姓名、出生地……等等非常详细的个人信息、案件信息、时间信息、地点信息,也就是说与他相关的各种各样的信息。通过这个启发,我突然明白,我们以前做的一个思维发散练习的意义所在。

练习题目:请写出与红色相关的词语有哪些?

对这个练习,我们可以想到红旗、红布、红领巾、红笔、红车、红颜料、红灯笼……

也就是会想到很多与红色相关的词语。这个发散的过程就类似于审问犯人的时候,了解犯人的各种信息、心理状态等,要全方位的进行信息的发散,了解的越多,越有利于还原事情的真相。这两个过程几乎是一模一样,都是先发散出各种相关的信息点。

那古人用“审”这个字来对“题”进行修饰,目的就是要告诉我们要把主题的各种相关信息不断发散,尽可能多的找到与主题有关的信息,然后像审问犯人一样把这些信息与主题之间的关系审问清楚。为什么要用问呢?就是因为我们一提问题,我们的大脑就开始思考,就开始去整理这些信息与主题之间的关系,甚至包括各个信息与之间的彼此联系。

自此,我彻底明白,审题的真正意思是什么,以及如何做到审题了。按照上面对审题的分析,我们可以明白,审题实际是两个步骤:

第一步,发散信息,尽可能多的把与主题相关的信息写下来。对于这一点,最好的方法就是发散思维来帮助我们进行信息的扩散。为了做到更好的思维发散,我们可以使用同心图将各种与主题相关的信息呈现出来。

同心图

第二步,审问信息,分析判断这些信息与主题之间的关系,彼此之间的联系紧密度。这个过程就可以直接在上面的同心图上进行。相同类的,用同样的颜色或形式圈画出来,表示他们之间的联系程度。

以上过程就是审题的整个过程,看完这个理解,我相信跟我一样被审题困扰多年的人们以及现在还在迷茫中的学生们一个非常好的引导,不会对审题再迷茫失措了。

那什么是立意呢?

立意其实与审题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就是顺着审题的步骤而进行的下一步。立就是确立,确立就是要进行选择、判断,就是要从各个信息与写作主题之间的联系中找出彼此之间用来写作的核心关系,也就是把我们所认为的最重要的关系梳理出来,对各种关系进行分析排列,把他们之间的关系分为主要的、次要的,把他们之间的层次结构展现出来。其实这一步就是要对各种关系进行分类整理,形成一个框架和结构的过程。而小学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是从四五年级才逐渐增强起来的,所以他们在做这一步的时候还是比较困难的。

我们对上面审题第二步整理的信息,进行分析确立出来了一个写作的方向,我们用了另外一个思维导图——太阳图来表示。

太阳图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审题、立意实际会有三个步骤完成,发散、审问梳理、分类整理。

现在如果再让我谈对审题、立意的理解,我就会非常清楚的知道要做什么,如何去做。可以用哪些方式来呈现,都非常明确。

举例说明:

主题:有趣的童年

看到这个主题,我们就可以按照审题、立意的三个步骤来做了。

第一步,发散信息。

把有趣的童年写在同心图的内圈里,然后在外圈里写上与主题相关的各种词语。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写风筝、春天、小伙伴、河边、草地、小鱼……

第二步,审问信息,也就是尝试去审问各个信息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相应的分类。

第三步,立意,根据上一步完成的初步分类,整理成一个系统的思维结构,确定写作的具体框架和写作的意向、方向。画成一个太阳图,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觉得内容比较少,还可以继续在太阳图当中添加各类相关信息。

总结

以上就是我们对审题、立意的一个分析和认识,这个过程与我们今天大家所提到的构思的过程可以说是一模一样的。构思就是审题和立意,就是把与主题相关的信息构建成一个整体,在结构、框架中去进行思考的过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