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文杨士奇——我不是一个好老爸

 旧时斜阳 2019-03-29

本文参加了【子女教育】有奖征文活动


最近看《明史》,倒是看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不少老子英明一世,却在晚年被儿子被败坏了一时的英明,李文忠、杨士奇,胡宗宪,而这些人中又以杨士奇最是可悲。

 杨士奇是江西省泰和县人,还是孩子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

 母亲不忍心生活太过困苦,带着他改嫁当时任德安同知的罗性。

这是一个命运改变的好机会。

可以说,杨士奇能有后来的成就,与养父罗性的教育分不开。

公元多少年,历史没有具体的时间。

所有的文字资料只说,在一个晴空万里的好日子,杨士奇参加了罗家祭祖的活动。

活动场面很大,杨士奇跟着罗家祭拜了先人后,却在自己的屋子里自做土像祭祀杨氏祖先。

这是一个很不识抬举的举动。

稍有不慎,难免让自己在罗家的地位很难堪。

尽管杨士奇做得很小心,但还是罗性发现了。本以为少不了一顿毒打,电视剧多半都是这么演绎的。

杨士奇甚至做好了挨打的准备。

但罗性并没有这么做,反而是赞扬他志气。

不忘本,才是做人的本分。

当晚就让他恢复其宗姓。

这件事彻底消除了杨士奇内心的担忧,一心一意的读书。

不久,罗性因得罪权贵戍边陕西去,杨士奇与母回到德安,他一边教学一边侍母。游走于湖北、湖南进行教学,那一晚养父留下的评价他始终没忘。

做人做个有志气的人。

建文二年,杨士奇以史才被荐入翰林,他才华卓异,历仕明惠帝、明成祖、明仁宗、明英宗四个皇帝,功劳卓越。

 明成祖时任翰林编修,仁宗时任大学士,英宗时任少师,与大学士杨荣、杨溥共同执掌朝纲,合称“三杨”,是明代有名的大臣,然而这样的一位在历代史书交口称赞的政治家,却终为儿子所累,以致声望大为受损。只能以老疾辞官,不得不让人惋惜。

 杨士奇的儿子叫杨稷,是个无恶不作的恶少,而杨士奇却不知其子之恶。


 


  本省藩司、臬司、郡守、县令等各级官员,出巡时都曾经听过或见过杨稷之暴横,十分的头疼。

这些人出于朋友的爱护,将杨稷再乡里为非作歹的事情对杨士奇实言相告。

哪知一向精明的杨士奇却怀疑这些人所言不实。觉得是这些人污蔑了自己的儿子。

但他毕竟是个有大智慧的人。

怀疑之前,他给儿子写了一封信。

信里除了劝告儿子读书之外,还提起了某官说你做哪些坏事,若有此事应改过。

杨稷接到父亲的信,很生气,当即也回了一封信。

信的内容却让人不敢恭维。

杨稷在信里说:“某官在某地如何枉法,儿子看不惯他的所作所为,曾当面指责他,他心怀不满,所以才诬蔑儿子。”

按说这事儿,不过是儿子的一面之词,以杨士奇的精明,不会当真,最起码要派个人去查证一番才对。

可杨士奇的糊涂在于,他全信了。

这事儿带来的后果是,从此凡说他儿子不好的话,他都不想听。

有些奉承他的人,总找机会在他面前说他儿子的好话,说他儿子如何如何行善积德,他听了信以为真,心里挺高兴。

于是,他再也听不到有人说他儿子的坏话,杨稷之恶不复闻矣。

 但纸包不住火,那些受杨稷祸害的人,不断向官府控告杨稷的恶行,朝廷闻知此事,着手查办。

一桩一桩的恶行在阳光下全都暴露了出来。

考虑杨士奇历仕四帝,功在社稷,不忍心治杨稷的罪,把诉状交给杨士奇看,只说杨稷“左右之人非良,助之为不善也。”

 杨稷没有受到应有的惩治,胆子越来越大,在乡里继续为非作歹,其罪过积累到人命已数十,恶不可言,朝廷不得已,只好将杨稷逮捕归案付之法司。

事情到了这一步,已经是无法收拾了。

 明英宗八年,给事中廖庄、御史陈员韬等,弹劾杨士奇“不能教子齐家,何以服人、事上?”

 这话的意思,你连自己的儿子都教育不好,还有何面目面对天下,侍奉皇上呢?你退了吧?

 这一年,杨士奇上疏请求致仕,皇帝下旨予以安慰挽留。

明英宗九年,帝赐玺书,内云:“卿子既乖家训、干国纪,朕不敢私,卿其以礼自处。”杨士奇感泣积忧,从此卧病不起,过了一年多含愤去世。

 杨士奇去世后,朝廷将杨稷依法论罪,判斩立决。

那些受杨稷祸害的人写下祭文,历数杨稷罪恶,天下传诵,而杨士奇一世的英名也尽数被毁。

后人在评价杨士奇之时,多说其为儿子所累,看到此处,我总会不经意的想起孟母三迁的事迹来,孟子起初与母亲住在一块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这个地方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集市。

到了集市,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

于是,他们又搬家至屠场附近,这次,孟子又学起屠夫宰杀猪羊,孟子妈妈知道了,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

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之后都学习记住。


 

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居住在了这个地方。“同样是教育儿子,孟母从慎始、励志、敦品、勉学以至于约礼、成金,数十年如一日,丝丝入扣,毫不放松,既成就了孟子,更为后世的母亲留下一套完整的教子方案,她本人也成为名垂千秋万世的模范母亲,在中国历史上受到普遍尊崇。

反观杨士奇,当有人向他反映儿子杨稷为非作歹之时,他明明可以此机会教育儿子,但他却没有珍惜这次机会,在他的心目中,自己的儿子不会不乖,说他儿子不好的人,未必就是好人。

他写信给儿子,对他说某官说你如何,而儿子立即回信反诬某官,他却不假思索的信了,如此的纵容袒护,也使得儿子越发无法无天了,不但没有认识自己的罪错,反而认为父亲这个遮风避雨的保护伞,做什么也毫无顾忌,胆子越来越大,最终一步一步走向了罪恶的深渊,不能回头。

试想若杨士奇能学孟母一样,重视客观环境对儿子的影响,尝试言传身教,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启发教育自己的儿子,引领儿子走正路,或许结果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