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校友孙祁祥:坚守初心,执着笃行

 小桥流水1i79ra 2019-03-29

从9月22日傍晚7点降落兰州中川机场,身在兰州不到24小时,1979级经济系校友孙祁祥的行程可以说是满满当当:匆匆赶到母校与学校领导会面,紧接着赶到咖啡厅与从兰州各地赶来的曾经的学生们叙旧。工作人员都十分担心地嘱咐她一定好好休息,可第二天一大早,她依旧是气定神闲、精神抖擞地出现在榆中校区开学典礼的现场

孙祁祥对这次重返母校的发言十分重视,在“选题”上经历几番“挣扎”后,决定继“珍惜”、“精神”之后推出——“笃行”,合成“知行合一”演讲三部曲。演讲稿直到典礼的早上才反复推敲定下终稿,这也正是孙祁祥一向做事风格的体现,严谨扎实中不断向极致靠拢。对于自己反复修改的要求她不忘向工作人员致歉,干练利落的语调又不乏真诚与温暖。

从北大到兰大,转变了时空,未变的是对学子们一如既往的热切期盼和殷殷嘱托,这份饱含深情的演讲一经校媒发布,校内外兰大校友纷纷借由评论区表达敬意和自豪之情,并相继获得人民网、环球网、经济网、中国理论网等全国多家媒体的转载报道,社会反响强烈。

结缘兰大

收获美好

知青”生涯结束后,她曾在城里做话务员,这份在当时十分稳定体面的工作已是人人称羡,可是“文革”结束后全国恢复高考,喜欢读书的孙祁祥想都没想就决定参加高考,1979年在父亲的建议下,她以第一志愿考到了兰州大学经济系。后来又在兰大读研、留校任教,前前后后正好十个年头,回忆起这段校园时光,是恩师们求真负责的身教,是同窗间快乐单纯的幸福。

大一时的《政治经济学》课间,孙祁祥问了张照柯老师一个问题,张老师想了一会说:“我还真不是很清楚这个答案”。这件事孙祁祥自己倒没有十分放在心上,可当天晚上,张老师特意找到正在教室上自习的她:“我回去查阅了一些资料,我想答案应当是这样的……”“张老师住在校园外,在没有手机、微信的年代,那么多间教室,我真不知年过半百的张老师花了多长时间才找到我的。”开学典礼上孙祁祥与18级学弟学妹分享兰大老师曾带给自己的感动,正是那个看似“解疑答惑”的夜晚,在孙祁祥心中埋下了最初的学术研究与为人师表的初心和坚守;也因此此行离开兰州前,她不管行程如何紧张,仍然不忘拜访当年的恩师。

师恩难忘

当时班里同学年龄参差不齐,可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使得大家在努力上进的氛围下对同窗时光亦十分珍惜。作为班长的孙祁祥带头参加各种文体活动,记忆犹新的是自己“经济系左撇子”的“外号”,擅长“砍式发球”的她带领学院女排曾一路“称霸”全校……美好快乐的兰大时光温暖了孙祁祥青春年华,多年过去依然熠熠闪光。

摒弃喧哗

执着初心

1987年,作为兰大经济系青年教师的孙祁祥参加了教育部在武汉组织的比较经济学研讨班,请了英国一位著名的教授来讲课,全国各高校教授“比较经济体制”课程的老师齐聚武大。四周的课程结束后,这位英国教授特地给兰大校长写了一封信,信中讲,贵校的年轻老师孙祁祥特别优秀,建议送到国外深造。信件转到经济系,主任很兴奋,许多同事和朋友也纷纷鼓动:“赶紧去联系教授出国吧,多好的机会啊!”孙祁祥却似乎不为所动,“我当时并不想出国”。

从兰大到北大,孙祁祥深知自我心之所向,始终没有离开校园,这种不为外界“杂音”所扰的风格帮助她走到哪里都将根深深扎进脚下的沃土。早已声名国内外的她,这些年来不知有多少家公司、机构开价高薪请她去工作,她都婉言谢绝了:“外面的世界的确很精彩,但我本心就是钟情校园,喜欢这种自由包容的学术环境,喜欢和学生们在一起。”许多学生也会十分疑惑地问她:“您为什么不下海经商?”孙祁祥不解,为什么大家认为所谓“优秀的人”都一定要“下海”呢?“选择做什么事绝不是因为其他人都在做”,孙祁祥深谙自己心之所向的理想生活,喧哗的外音中保持内心的笃定和清晰显得尤为可贵。

但行好事

莫问前程

“在兰大的生活我可以用‘舒适’来形容,我甚至从没想过要外出深造,但机会来了我就‘接住’了”,从兰大离开去往北大深造在孙祁祥说来是个十分“偶然”的故事,在这之前她似乎更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人,而机缘就是这样奇妙。

1988年,经济理论界在武汉召开了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0周年理论研讨会,就是在这次会议休息期间,孙祁祥偶然认识了北大著名学者萧灼基教授。一番交谈后,萧老师对她毕业论文的“股份制”选题十分感兴趣,深感这个年轻人是个学术“好苗子”,便开口提出:“你可以来考我的博士啊。”“考北大的博士?”这可是孙祁祥从没动过的念头,但会后,这个想法就如同“星星之火”,开始在她心中慢慢生根、发芽,在家人的支持下她决定“试一试”。

北大博士考试难度相当大,尤其是英语,长达十三四页的试题三个小时的时间,很少有考生可以做完,也因为这样的难度每年录取分数线都在四十多分徘徊,而当年孙祁祥一举拿到了70分的高分。为准备这次博士考试,孙祁祥可谓下了“苦功”,在她的做事风格中,只要这件事下定决心要去做,不管结果怎样,要做的就是“拼尽全力”地“笃行之”。这一年,萧教授只招了她一个博士,她也由此成为北大新学位制度实施以来培养的首位经济学类女博士。

这种“笃行”的做事风格,从兰大到北大,从考博到著书,孙祁祥一以贯之。大学期间孙祁祥读的都是政治经济学专业。1993年,北大经济学院设立保险学专业,院领导找她谈话,希望由她来筹建这个新专业。

从美国专修“风险管理与保险学”回国后,她便开始撰写《保险学》教材。她查阅大量文献,一遍一遍修缮写作思路、整理案例资料。常常躺在床上准备入眠时因为想到一个恰当的案例,她会立刻翻身起床将它写下;骑车时灵感突至,她也会立刻靠边停下记录……“那真的是一个可以说十分‘痛苦’又‘疯魔’的“殚精竭虑”状态,但当我最终将这件事做好时,那种幸福感是无与伦比的,我十分享受思考和求解的这种过程。”

这本书一经出版,便被资深专家推崇,获得国家教育部全国高校推荐教材、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北京市精品教材奖、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首届优秀教材一等奖……每年全国有六七十所高校使用,一版再版。著书时孙祁祥从未想过将来的反响,那时她头脑中只有一个简单的想法:怎样写出一本让学生欣然接纳、同时业内人士也爱读的教科书。

母校华诞

殷殷祝福

“踏实”、“质朴”、“低调”、“奉献”,描摹母校兰大,孙祁祥用了这四个关键词,母校的气韵随风化雨一路滋养与相伴。回望走过的漫漫路途,孙祁祥曾在2017年北大新生开学典礼中感慨个人走向与国家命运的紧密勾连:“40多年前,当我还是一名上山下乡知青的时候,我绝对想不到,有一天自己能够进入大学读书,更别说攻读博士学位、出国学习、当上北京大学的教授。我常常想,我是幸运的。

时代变迁的车轮滚滚,比起自己的前辈,孙祁祥无疑是赶上一个伟大时代的幸运者,而对于如今正值母校百十华诞的关键节点,充满理想的兰大学子,无疑更是幸运的。短短一天的兰大之行加之2018级新生精彩的军训表演,孙祁祥感受兰大学子一脉相承的“低调”、“质朴”的特质,更是对母校师弟师妹寄予厚望:“希望你们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对他人有价值,自身感到幸福的人。”孙祁祥寄语兰大学子,不忘前行中带上“坚毅”、“真诚”、“善良”、“自律”、“敬畏”与“担当”,成为知行合一的“笃行者”

走出兰大近三十年,孙祁祥置身书山学海,倾心高等教育,承恩师探索前行之路,与学子共飨知识美妙,收获成就无数: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大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原院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师德榜样、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美国哈佛大学访问教授、国际保险界最高奖“约翰.毕克利创史人奖”的首位中国学者和女性获奖者……

青春化作回忆,故事酿成气质,曾经共历的艰辛或青春,又会在重聚母校时连接在一起。走过整整109年的艰辛与荣光,校友与母校共同成长,载着天南海北的祝福正变得更加伟岸与高大,一路踏浪前行。

文字| 脱畅 法伊莎

图片| 兰大新闻网

部分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 | 张本志 张珺洁

责任编辑 | 赵文悦

主编 | 肖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