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作文 | 阅卷老师喜欢读什么样的文章?

 老刘tdrhg 2019-03-29

  高考作文阅卷是一种“四规”行为:规定时间、规定地点、规定数量、规定质量。在此情况下,要获得阅卷老师更多的青睐,我们就不仅仅要处理在平日训练中常谈的观点独到、情感到位等内化型问题,更要注意一些外在问题。

一、字迹工整,稍大一些

  对于字体美观和字迹潦草的两份试卷,阅卷老师会如何评分?大家都知道结果。但高三同学现在去练字也不现实,该如何应对呢?没时间练字,总可以写得认真一些。另外,不要自己随意创造写法,成了画字。就好比一个人,不能因为相貌平平,就蓬头垢面,不修边幅。

  高考作文扫描到电脑时会自动去掉卷子上原有的方格,以便让字更清楚,这也会把有些字的缺点放大。有的考生写字有标志性的延展笔画,比如在写以捺收笔的字时,都会把捺写长些,平时一个字时可能好看,但放在一起就会发生质变——卷面上就只能看见捺了;还有字写得小的考生,当去掉方格时字就更加显小,有时必须调整显示比例才能看清,这就提示我们把字写得稍大些、整齐些,就会显得更美观。这些书写问题都是考生在考场上需要避免,而且是只要认真对待就能避免的。

二、有完整合理的结构安排

  高考作文评判标准是按照内容划分档次,根据亮点逐项加分。按内容划分档次就要求考生将自己的立意观点能够明了地呈现出来,供阅卷老师评判,所以观点一般放在第一段这样的显眼位置。

  考场作文一般分为五或六段,太多则细碎,太少则拥挤。这也称为手掌式结构,大拇指与小拇指分别为首尾段,每段大约150字,中间三指为中间段落,每段大约200字。首段提出观点,末段回扣中心,中间进行论述。这样的安排在作文纸上较为清楚,让阅卷老师更容易掌握作文的整体架构与脉络。

三、题目与开头体现文学性

  1.题目。考试作文题目就是与阅卷老师内容交流的第一句,非常重要。近几年的阅卷情况说明,在备考中考生普遍对拟题目有一定的积累,但是出现了过犹不及的情况,有些题目的套用过于明显:一种是太雅,有时让人不明所以;一种是过于生僻,所用的相关知识,阅卷老师都不知道,造成交流失败。建议考生们在拟题时这样做:首先考虑把自己的主题意思表达清楚,其次是通过引用、对仗等修辞手法为题目染上文学化色彩。切记如果题目过于含蓄,开头一定要加以解释,让阅卷老师明白你的意思。

  2.开头。阅卷老师一般希望在开头就看到你的观点,这就回到了前面所说的在第一段用材料引出观点,和阅卷老师形成交流。但仅仅是表明观点的话,容易缺乏文学性,所以有的考生在前面加上了排比,加上了题记,但往往在写的时候不能运用恰当的句子,给人的感觉是这篇作文的内容和主题差距太大。最简单的解决方法:考生还是应该记忆一些名人名言、排比句式,在应用时尽量是与主题有关的内容,而且篇幅不要过长。这样既能让阅卷老师感受到文学气息,又不至于纠结你写的内容和主题之间的关系。

四、作文题中的材料怎么用?

  在使用作文题中的材料时,有两种常见情况:一是把材料整体挪移,全部抄出,二是对题中材料只字不提。这两种情况都是错误的。阅卷老师发现作文有四分之一都是抄的题中材料,会感到考生在偷懒,分数势必下降。相反作文对题中材料只字不提,也会影响阅卷老师对作文内容是否紧贴题目的判断。所以这两种处理方式都不可取。

  一般来说,易操作且能较好地处理题中材料的方式是将其放在开头,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改造,引出你观点。这样有两点好处:一是告诉阅卷老师我的作文是根据材料而写,并非宿构;二是作文是“缺席审判”,判分时只有阅卷老师,能够将题中材料改造为引出自己观点的语段,其实也是与阅卷老师的一种交流,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让阅卷老师给出偏题、跑题的失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