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性质的事物和现象所属的五行为(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木曰曲直”:“曲”,屈也;“直”,伸也。曲直,是指树木的枝条具有生长、柔和,能屈又能伸的特性,引申为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木。 【该题针对“4五行学说-五行学说的概念”知识点进行考核】 02 2、气机升降之枢指的是( )A、肺主呼气,肾主纳气 B、肝气主升,肺气主降 C、脾主升清,胃主降浊 D、心火下降,肾水上升 E、肺气宣发,又主肃降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脾气主升,以升为顺,胃气主降,以降为和。脾气主升,将水谷精微输布于头目心肺,胃气主降,将水谷下降于小肠而泌别清浊,糟粕并得以下行。脾胃之间,纳运相合,升降相因,有序不乱,相反相成,饮食物得以正常的消化吸收。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 【该题针对“7六腑-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知识点进行考核】 03 3、肾精所化生的液是( )A、泪 B、汗 C、涎 D、涕 E、唾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肾在液为唾。 【该题针对“6五脏-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志、五液和季节的关系”知识点进行考核】 04 4、燥湿相济体现了( )A、脾与胃的关系 B、肺与大肠的关系 C、肝与胆的关系 D、心与小肠的关系 E、肾与膀胱的关系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脾为阴脏,主运化水饮,喜燥而恶湿;胃为阳腑,主通降下行,喜润而恶燥。脾易生湿,得胃阳以制之,使脾不至于湿;胃易生燥,得脾阴以制之,使胃不至于燥。脾胃阴阳燥湿相济,是保证两者纳运、升降协调的必要条件。 【该题针对“8奇恒之腑-女子胞”知识点进行考核】 05 5、具有促进女子胞发于成熟的物质是( )A、精血 B、天癸 C、肾气 D、肝血 E、肾阳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天癸,是肾精肾气充盈到一定程度时体内出现的一种精微物质,有促进生殖器官发育成熟、女子月经来潮及排卵、男子精气溢泻,因而具备生殖能力的作用。 【该题针对“8奇恒之腑-女子胞”知识点进行考核】 06 6、下列各项,不属津布散部位的是( )A、皮肤 B、肌肉 C、孔窍 D、血脉 E、脑髓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津液是津和液的总称。质地较清稀,流动性较大,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并能渗入血脉之内,起滋润作用的,称为津;质地较浓稠,流动性较小,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起濡养作用的,称为液。 【该题针对“9精、气、血、津液、神-津液”知识点进行考核】 07 7、具有加强十二经脉表里两经在体内的联系的经络是( )A、别络 B、经筋 C、皮部 D、跷脉 E、经别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经别的生理功能:加强十二经脉表里两经在体内的联系;加强体表与体内、四肢与躯干的向心性联系;加强了十二经脉和头面部的联系,这为“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的理论奠定了基础。扩大十二经脉的主治范围;加强足三阴、足三阳经脉与心脏的联系。 【该题针对“10经络-经别、别络、经筋、皮部”知识点进行考核】 08 8、具有“离、合、出、入”特点的经脉是( )A、别络 B、经筋 C、皮部 D、跷脉 E、经别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十二经别,多分布于肘膝、脏腑、躯干、颈项及头部。其循行分布特点,可用“离、合、出、入”来加以概括。十二经别循行,多从四肢肘膝以上部位别出,称为“离”;走入体腔脏腑深部,呈向心性循行,称为“入”;然后浅出体表,而上头面,称为“出”;阴经的经别合于相表里的阳经经别,然后一并注入六条阳经,称为“合”。每一对相表里的经别组成一“合”,这样十二经别分手足三阴、三阳共组成六对,称为“六合”。 【该题针对“10经络-经别、别络、经筋、皮部”知识点进行考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