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十三】:我们的意识外部结构

 老狗的图书馆 2019-03-30

回顾一下,我们之前主要讲了三方面的内容,一个是【批判性思维与心理学的学派】,一个是【从知觉,情绪,记忆到思维,思考,智慧】,一个是【我们一生的故事】,接下来是最后一个板块的内容:【我们的意识以及心理障碍】

那这一章就先从我们的意识外在结构开始。首先最外在的表现是【人格】,也就是我们个体在不同的情景和时间里保持一致的心理品质的过程。

人格相当于贯穿我们一生的【一致性之线】,正是因为我们的人格,我们才能保持理性,进入正常的社会轨道。如果这条线发生了断裂,人格充满了不一致性,则会导致人格障碍,忧郁症甚至精神分裂等多种疾病。

在某些方面,我们的人格很简单:我们都喜欢快乐,讨厌痛苦;我们也经常比较别人来获得心理安慰;我们渴望接纳,害怕被拒绝。但除了这些明显的相似之处外,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人格研究的就是【个体差异】:使我们思考,感受,行为和其他人不同的那些特质。


于是我们要深入这个话题,来思考下,我们究竟有什么样的意识形态与结构?这一章想听弗莱,《Gabriel Faure:Requiem》。配图来自《少年派》。


1,

如果给【人格】进行心理学上的定义的话,我们可以将人格视为个体动机,情绪,知觉对应独特模式的“默认设置”,以及为理解自己和世界习得的那些【图式】。人格由生物进化,后天培养,社会环境,个人发展等方面所影响。

从内因上来看,现代精神科学与进化心理学认为,我们的人格似乎是很多模块的组合,而每一个模块都适用于不同的目的,从而创造了多重的动机:性,攻击,饥饿,归属,渴望,成就等。

而从外因上来看,我们的人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不仅仅是他们的基因,也因为他们为我们提供的环境,当然出生顺序也会有所影响。

所以心理学中比较流行的观点是【特性理论】我们的生理-心理倾向的确会影响我们的基本人格,而人脑中存在着调控人格的基本方面的结构。

什么样的结构呢?也就是人格的五因素理论

2,

人格的五个因素实际上存在着两极:两种相反的倾向,但大多数人处于两极中间的某个位置,而不会趋于极端:

一,【开放性-封闭性】:一极是求知欲,好奇心,独立性。另一极则是:思想封闭,专注,缺乏想象力。

二,【责任感-不负责任】:一极是可靠,坚定性,固执。另一极则是:冲动,粗心,随心所欲。

三,【外倾性-内向性】:一极是社会适应强,善于社交,过于热情,另一极则是:内向,害羞,冷静审慎。

四,【宜人性-敌意性】:一极是招人喜爱,讨好人,另一极是冷漠,敌意,保持距离。

五,【神经质-情绪稳定】:一极是敏感,焦虑,情绪化,另一极是情绪稳定,迟钝。

实际上这种性格倾向性并没有什么好坏之分,我在写这些特质的时候将其有点和缺点都写出来了。就是想让你们觉得,任何性格特质如果太极端,所带来的增益和代价都是一致的。

3,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理论,也就是基于荣格给出的人格类型,而被广泛使用的【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示表】,也称之为【MBTI测量表】。

荣格认为,人的人格的统一只是一场幻觉,而自我则是精神事件的情结。它总是处于我们的注意和欲望的中心,是漂浮在无意识幽暗事物海洋上的一点意识。而心理的结构则是一种叠进结构:

按照这张图,我们的表层是感觉;但实际上不同的人表层的结构有所不同,有些人擅长思维,那他的表层就是思维;如果比较敏感,容易引发情绪,那心理表层就是情感。

但一般来看,我们都是从外缘的【感觉】开始接受来自外部世界的信息的,然后通过【思维】对其命名和赋予意义;但是在这个深入的过程中,我们会对事物产生【情感】,最后我们会对其产生一种先验式的【直觉】,思考其接下来会如何发展。这四种功能构成了外部系统,也就是意识。

而内部系统,深入我们意识层次一直到无意识的核心,则一开始是【记忆】,也就是我们前面讲的外显性记忆;其次是【主观因素】,是我们的反应倾向;再次是【情绪】,很难控制,甚至经常压抑主观意识;再次是【侵犯】,荣格称之为【阴影】,是个人无意识的表层。

而最后的核心,就是我们黑暗的核心【个人无意识】,而更深入的则是【集体无意识】,这个领域包含的内容,是以【意象】存在的。

4,

当然,首先心理学目前只承认荣格的外部结构理论,对内部还在争论不休,另外我们如果想分析自我,也只要从外部就可以分析啦。

我们基础的意识外部结构可以从四个维度进行分析。不过请记住,这只是倾向,并不是极端性的只能思维没有情感,只有直觉没有感觉,其本身只是一个判断标准而已:

【内向-外向】:一个很简单的判断自己内向还是外向的标准:在社交活动中,我们是越社交越感觉精力充沛,轻松,还是经历过一场社交之后就想找个地方躲起来?前者是外向的表现,后者则是内向的表现。

【思维-情感】:我们之前讲了思维的过程,它的作用就是告诉你事物是什么,而情感则告诉你事物的价值。而在我们的意识里,如果想用科学的或者哲学的冷静方式进行思考,就必须撇开情感价值,没有众多老鼠和猴子的贡献,就没有现在的生物学。所以【思维-情感】是两个倾向。

【感觉-直觉】:感觉是我们感官的功能,我们对外部事实意识的总和,其本身是经验性的,告诉我们某物存在于哪里。但是直觉则是先验式的,是在无意识中启动并浮现在意识之中所带来的指示。经验哲学家比如笛卡尔很讨厌直觉,但是基督教中的神秘主义者,例如奥利金,则会尽全力开发自己的直觉,以获得上帝的启示。

【意识-无意识】:也就是内心结构的倾向:我们更容易受外部结构【知觉-情感-思维-直觉】系统影响,还是内部结构【无意识-情绪-阴影】系统影响?这也是我们的一个倾向性。

5,

荣格是我非常喜欢的心理学家,他对于人类的思考更加深入,深入到发掘出人类的集体无意识,从远古时代就影响我们的原型现在依然存在,而我们的统一意识不过是幻觉。这些发现对我来说振聋发聩。

但是他也经常走入迷途,接触了太多的神秘主义,原始宗教等意向,让他在心理学家中被认为是异类。而他的《红书》更是被列为无法被理解的,纯粹主观的书籍。但当我看完之后心颤不已,看似如同梦境,但实际上每一句发自内心,那些痛苦,懊悔,折磨是如此的真实。

不会因为科学而摒弃宗教和传统【实话说这才是真正的科学观,既然宗教可以延续下去,就值得研究】,也不会因为羞耻而不肯讲出自己的幻觉。这种对于自我真诚的剖析,他和灵魂对话,怨恨灵魂,又拥抱灵魂,对抗时代精神,也对抗深层精神。

因为他知道,这条路是漫长而无尽的,如同他所说:“渴求自己,这就是道路。”

这一讲先讲了荣格,下一章讲他的老师弗洛伊德,以及他的精神分析理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