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又名不列颠博物馆。位于伦敦新牛津大街罗素广场。成立于1753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和巴黎卢浮宫,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一同并称世界三大博物馆。其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世界博物馆所罕见。拥有藏品800多万件。由于空间的限制,还有大批藏品未能公开展出。英博从来都不是单纯收集英国文物,从建馆开始其兴趣就遍及全球。无论文化领域或年代范围,英博藏品之均衡全面均首屈一指。 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首家国立公共博物馆。对所有“好学求知的人”免费开放。目前分为10个分馆:古近东馆、硬币和纪念币馆、埃及馆、民族馆、希腊和罗马馆、日本馆、东方馆、史前及欧洲馆、版画和素描馆以及西亚馆。 为了更好的参观,我将博物馆主要展品列图保存。 


 大英博物馆是一座气势恢宏的古罗马神殿式建筑。
 博物馆正门有八根又粗又高的罗马式圆柱,圆柱上端是一个三角顶,上面刻着一幅巨大的浮雕,整个建筑气魄雄伟,蔚为壮观。

这座拥有美丽柱廊的博物馆的正面上方是三角楣饰的雕刻。制作三角楣饰的雕刻花费了3年的岁月与4400英镑。它的中心思想即是“人类文明的进步”。 在三角楣饰西端的人物可以看出是刚跳脱了粗野、野蛮的状态,受到了宗教的熏陶。接下来是具体地描述猎人乃至农夫的生存劳动的模样,当中有着部落族长式的淳朴。对真神的崇敬转为异教信仰崇拜,艺术表现的领域也为之扩展。 天上众神对异教崇拜的信仰是由埃及人、卡尔迪亚人或者学习天文学的其他各民族引进的。这些都表现在三角楣饰的中央雕像中,这是构成三角楣饰的主要原理。今天,文明已有大幅的进步。向角楣饰的东角倾斜的是数学,暗示着追求永续性原则的科学;西侧的主题是戏剧、诗、音乐和美术。东西侧表现的主题在科学与艺术保持着平衡。 
0层平面图。 
大中庭(Great Court) 是欧洲最大的有顶广场。广场的顶部是用1656块形状奇特的玻璃片组成的,广场中央为英国国家博物馆的环形阅览室 (Reading Room) ,又叫伊丽莎白二世大展厅。 
圆形阅览室的内部经过了精心修复,外墙以石材覆盖。 其新古典风格门厅的 1846 年原始装饰也得到了恢复。  马克思人生最后的30多年,是在伦敦度过的。期间,他每天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到这里来查阅文献资料,写作《资本论》。H3座位,据说也是当年马克思坐过的座位。其实,马克思不是只固定坐一个座位,他喜欢挑选方便取放文献书籍的位子。
 两个新的展示空间塞恩斯伯里非洲民族志艺术馆和全新的欢迎展厅以及设有礼堂的全新教育中心、五间会议室和有着砖石拱顶的青少年游客中心。 咖啡厅、餐厅和书店有着石灰石铺设的地板,主要采用石材和轻质反光材料,延续了大中庭的风格。


印第安人部落尼加阿族的鹰氏族的纪念柱。也称卢乌亚酋长纪念杆。位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纳斯河谷下游印第安人部落海达村。,约1870年。红雪松木材质。这对图腾柱展现了精美的原始宗教艺术。 
宫廷官员(太监)石雕像。制作于公元17世纪,明末清初。公元1913年4月来自中国东北。许多这样的石雕像排列在通向墓地的路上。这尊石像是其中之一。他们可能是中国古代高句丽王国的官员,他们有高句丽王国的特色,他们携带的箱子是高句丽王国的制品。  Lucius Mammius Maximus 。是来自AD 79的庞贝古城的雕像。庞贝古城众所周知,在公元79年的某个24小时之内毁于维苏威火山爆发。直到18世纪中叶,考古学家才将庞贝古城从数米厚的火山灰中发掘出来,古老建筑和姿态各异的尸体都保存完好,庞贝古城也成为意大利著名旅游圣地。

尼多斯的狮子The lion of knidos 这个狮子雕像重达7吨,发现于土耳其西南部地区的一个古代坟墓。尼多斯是土耳其的一个地名,而上图的尼多斯狮子则是发掘于古代墓葬区。发掘时墓葬建筑高18米,被认为建造于公元前370年-350年。  为节约篇幅,下面凡属于100件文物讲历史的展品,注明(100件文物讲历史之X),请参考本博客前面的文章,不再作说明。
(803)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展现人类200万年文明史(上)_淡泊人生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8e9ce50102y29z.html (804)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展现人类200万年文明史(下)_淡泊人生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8e9ce50102y2a2.html ROOM 1启蒙馆(Enlightenment Gallery)又称国王图书馆(King's Library),曾经用于收藏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7万多册私人藏书以及大量的硬币、印章。曾是马克思写资本论的地方。1998年这些书被移至英国国家图书馆之后,这个图书馆就空了出来。2003年经过重新装修,变成了一个以启蒙为主题的展览馆。两侧还布置着从下议院图书馆借来的书籍,还原当时的效果。展品分为7个主题:自然世界、考古学的诞生、艺术与文明、分类整理、古代手稿、宗教与仪式、贸易与发现。那时人们已经不再将这些物品视为异域猎奇,而是分类研究的对象。这里收藏了人们采集的各种东西,动植物标本,各种手绘的图案,还有各种发掘、记录的工具,种类繁杂,很有意思。 
希伯来星盘(The Sloane Astrolabe)(100件文物讲历史之9) 
泰诺仪式用椅(100件文物讲历史之65) 
莫切武士陶俑(100件文物讲历史之48)  澳大利亚树皮盾牌(100件文物讲历史之89)
 各种动、植物、地质标本。
 鸭嘴兽


 自制巨型动、植物彩色画册,每三个月要翻动一次。
 中国的文房四宝
 奇石宝玉。
 太阳系星际运行模型
 亚述人雕刻

精美的雕塑。  丘比特,罗马,公元二世纪
 《丢沙包》,好象卢浮宫的《宁芙与贝壳》,总体感觉:人物雕塑不及卢浮宫。
 卢浮宫的《宁芙与贝壳》



国王图书馆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神话中的大力神赫拉克勒斯(Hercules)半身像。 
ROOM2 奥杜威砍砸器 坦桑尼亚奥杜威峡谷 BC180万年前(100件文物讲历史之2) 这件石制砍砸是大英博物馆收藏的最古老文物——奥杜威石质砍砸器,也是我们最早的祖先制作的最古老工具之一。 
奥杜威手斧(Olduvai handaxe) 坦桑尼亚奥杜威峡谷 120万-140万年前(100件文物讲历史之3) 
游泳的驯鹿 (Swimming reindeer) 法国蒙塔斯特吕克 BC1.1万年 (100件文物讲历史之4) 
鸟形石杵 巴布亚新几内亚奥罗省艾科拉河 BC6000-2000 (100件文物讲历史之6) 
帕拉卡斯纺织品(纺织品碎片)秘鲁帕拉卡斯半岛 BC300-200年(100件文物讲历史之24) 
47.萨顿胡船葬的头盔 英国萨福克郡萨顿胡 公元600-650年 (100件文物讲历史之47) 
这是复制品。 
洛泰尔一世水晶雕刻(100件文物讲历史之53) 
印加金羊驼,公元1400-1550年,秘鲁(100件文物讲历史之73)  夏威夷羽毛头盔 美国夏威夷 公元1700-1800(100件文物讲历史之87)

ROOM 3(没进去) 埃及的艺术文物,充满著一种幽渺神祕、庄静严肃的气氛。审视这些艺术作品,将可从中理解古埃及文明对今生的严谨精神、以及来世的慎重态度。西元前三千年,孕育於尼罗河边的埃及文明,被称為「尼罗河的赠礼」,随著尼罗河每年周而復始氾滥的自然变化与人民定期迁移的结果,造就出古埃及人再生復活与生命永恆的信念。木乃伊的製作、亡者之书的撰写、彩绘图案的幻化、多神崇拜的信仰、象形文字的书体与塑像雕刻的古拙形象,皆诉说著古代埃及人物质与精神世界的融合、今生与来世的延续思维,进而具体反映到艺术创作之中。古埃及文化,虽然随著王国统治时代的告终而逐渐走入歷史,然而却浸润於古希腊与古罗马文化,成為西方文化发展的渊源之一。 包括古埃及雕刻馆4、古埃及馆61-66 ROOM 4 古埃及雕刻馆 大英博物馆镇馆之宝罗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100件文物讲历史之20) 
拉美西斯二世雕像(100件文物讲历史之33)  巨大的甲壳虫模型。古埃及人认为甲壳虫与造物主一样是单性繁殖的,因而它被视为造物主的化身,粪球泽被当作太阳。甲壳虫滚粪球的习性被埃及人解读为神在天空中推着太阳行走,赋予地球生命。

青铜猫坐像,贝斯特女神的形象,胸口挂着荷鲁斯之眼的护身符。古埃及传说中猫象征拯救者,蛇则代表死亡与疾病。猫是贝斯特女神在人间的象征,是幸运的吉祥物,是受人崇敬的国兽。脖子上佩戴刻有荷鲁斯之眼的饰品,前胸绘有一只头顶日盘展翅欲飞的甲虫。  努比亚花岗岩羊雕像
公元前690-664年,古埃及第25王朝阿蒙神庙里的公羊主题花岗岩雕塑。公羊及公羊头是代表阿蒙神,公羊接受阿蒙神的神力,则威力无比。 
阿蒙霍特普三世花岗岩坐像,坐像上阿蒙神名字的污损是继任者埃赫拿吞发起的宗教改革所致。 
阿梅诺菲斯三世是埃及第十八朝的第九个国王,在位38年(公元前1391—1353年),第十八王朝在他统治时期达到全盛。这尊雕像由巨型红花岗岩加工而成,距今已经有3400年之久。戴着王冠的头像有近3米高,是底比斯一座神庙两个巨大的全身雕像中的一个头像。而在这个巨大头像旁边摆放的是这尊全身像的一只胳膊,从这只胳膊就能想象出全身像有多么巨大。 
拉美西斯二世神庙的埃及国王列表,作为埃及统治者的年表的参考来源。  这三尊黑色花岗岩雕像都是埃及第十二王朝法老辛努塞尔特三世(Senusret III,或塞索斯特利斯三世 Sesostris III,1878-1839BC),石像的年代大约在公元前1850年。
 狮头女神赛克迈特(Sekhmet)雕像头上的凹槽是用来插头饰的,头饰可能是用石片製成的太阳形圆盘。大部份来自埃及卡纳克的姆特神庙(the temple of Mut at Karnak)

这是一块建筑装饰石板,上面的浮雕是法老内克塔内布一世跪着向神献祭。内克塔内布一世(Nectanebo I )古埃及第三十王朝首任法老(公元前380—362年在位),成功地反击了波斯人于公元前373年再次统治埃及的企图。 
墓室门 这座用红色花岗岩制作的石棺(或者墓室门),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400年左右的第五王朝(2500-2350BC)时期,发现于埃及的吉萨。 
十九王朝的棕榈形装饰红色花岗岩石柱。 
《亡灵书》是古埃及帝王死后放在陵墓和石棺内供“死者”阅读的书。是人类所遗留下来最著名的文献及最早的文学作品之一。内容多是对于神的颂歌和对于魔的咒语,同时也保存了丰富而生动的古埃及神话和民间歌谣。  古埃及十八王朝女王Mutemwia的圣船。Mutemia意为(圣)船里的赫特(穆特, Mut)女神,约是公元前1400年的作品。
 古巴比伦王国的人头牛身雕像。



ROOM 61 内巴蒙的墓穴 内巴蒙是底比斯一座神庙的书记官,他墓穴内绘制了大量极为精细的壁画,保存极为完好。 
《捕禽图》中,我们看到内巴蒙站在船上,他的头和脖子是侧面的,因为头部从侧面图中最容易看清楚,可虽然是侧面的脸,但他的眼睛却又好像是正盯着观众,这是因为正面的眼比侧面的眼看上去更完整。接下来,他的肩膀和胸膛是正面的,这样我们可以看到胳膊与躯体结合,而为了能够让大家看清胳膊的活动,内巴蒙伸出的双臂又被表现成侧面的,我们可以看到他一手握着三只刚刚捕获的禽鸟,一手握着象征地位的权杖。从腰部以下,人物的腿和脚都被画成侧面的,而且双脚还永远会朝着同一个方向。  ROOM 62-63 木乃伊
大祭司的木乃伊(100件文物讲历史之1) 
女祭司木乃伊Mummy of Katebet 这是一具老妪的木乃伊,她是"神王" 阿蒙神(Amun)的歌女。在庙宇宗教仪式中她扮演着唱歌奏乐的角色。她叫Katebet,防腐处理后的身体被布条层层包裹。罩头的彩绘木乃伊面具上有一张镀金的脸,上面戴有一头精心制作的假发和一副白色的耳环。交叉的双手上戴着真正的戒指。Katebet的腹上有一只小小的深色圣甲虫,在她接受众神审判时圣甲虫会给她魔法防护。在她膝盖的部位,是一个木乃伊造型的小型人俑沙伯替(shabti)。他在那里做着其雇主死后必须做的繁重的体力活。大英博物馆的科学家们在不损坏Katebet的情况下使用电脑断层扫描仪获得了更多关于她的信息。信息显示她在年老时去世,去世时仅剩两颗牙齿。她的脑髓没有被移出。木乃伊棺材和装备的样式都与众不同。棺材上假发的形状和手的位置表明这副棺材最初是为一名男子设计的,而后经过改造给Katebet使用。 
"不幸的木乃伊"盖板 约BC945年 第二十二王朝早期埃及 底比斯遗址 木 高162公分(右侧) 这件精心绘製的木乃伊盖板下,躺着一位上层社会的女性木乃伊。在第二十一和第二十二王朝早期,这种经过雕刻和绘画的盖板,取代了早期放在木乃伊头部的面具。盖板主人的姓名己不可考,但从雕饰风格可以确定其年代和出自底比斯(Thebes)。死者身披一件大花卉图案的披肩,露出她张开的双手,披肩下是一组与来世有关的神明繁复构图,其中包括太阳圆盘和老鹰、伸展翅膀的天空女神努特(Nut)、人头鸟身的灵魂鸟,和奥斯烈斯(Osiris)的象征。 1889年大英博物馆就获得了这块盖板,即便不考虑它的历史重要性和艺术价值,这块木乃伊盖板早已成為该馆最著名藏品之一。它有一则备受关注的现代传说,源自一种普遍的观念:直接或间接打扰古埃及墓葬者将招致“诅咒”。尽管木乃伊盖板最初的主人已无法确认(也不在大英博物馆里),但这件盖板有个容易令人生畏的名称─“不幸的木乃伊”。通过口耳、媒体甚至网路,它的故事被添油加醋地传播。十九世纪时四位英国旅行者,自埃及带回这件木乃伊盖板后,据说不是猝死就是受伤,同样的不幸也降临到其他人身上。据说这件盖板早期拍摄的一张照片,照片中雕绘的脸居然惊悚地变成“栩栩如生恶毒至极的埃及妇人容貌”。与这件盖板有关最怪异故事是:它被卖给了一位美国收藏家,并於1912年装上铁达尼号(Titanic)运往美国,因而导致这艘船撞到冰山沉没。尽管缺乏这块木乃伊盖板具有超自然力的证据,但关於它的神话仍不断流传。 
人形内棺 BC305-30年 托勒密王朝 上埃及 艾赫米姆 木 长176厘米 这件内棺,是古埃及上层社会男性木乃伊的典型范例,脸部的金箔和染成蓝色的假发,象征着死者在来世仍具有的神性。文字记载,众神们都应该有黄金血肉和青金石的头发,死者经过编织的卷曲假须,也表明他身居社会高层的崇高地位。支撑棺脚的矩形基座说明棺木的雕刻品质,同时也暗示埃及墓葬中的“开口仪式”,古埃及人相信借由这种仪式,竖立于坟墓入口处的木乃伊可以再度复活。死者大型护身符项圈下的文字和图形,均与保护死者后世生活有关。胸部上方绘着伸展翅膀作保护状的天空女神努特(Nut),翅膀的左右两侧是“荷鲁斯之眼(wedjat-eyes)”。 天空女神努特下层的长条构图,表示木乃伊是放在一座架子上,架子下有四个臟器罐(canopics),侧面绘有伊西斯(Isis)和奈夫蒂斯(Nephthys)悲伤的形象。内棺盖版的下半部,有几列垂直的象形文字,宣告死者受到努特女神的保护,图像中的神祇还配备刀子,足以对付任何威胁他的敌人。盖板的下端脚上是两位豺头人身的亡灵之神阿努比斯(Anubis)的形象,他扮演著将死者製成木乃伊,并保护死者的角色。这些图形都旋转180度,以使死者的灵魂能够通过绘在棺盖面具上的眼睛看到它们。 
猫木乃伊,埃及历史后期,和神灵有关的动物木乃伊被大量制作贩售用以祭祀。 
ROOM64 早期埃及  体态优美的女人statuette of a woman 4400BC
 Funerary jar 3500BC
 战场调色板The Battlefield palette about 3200BC
出土于古埃及希拉康坡里的文物,右上角残损,上面描绘的内容是一只狮子率领鹰、鹭和几个执旗的埃及人与敌人作战,敌人尸横遍地,还描绘了一人被俘虏。 古埃及的调色板有两种,一种是早期涅伽达文化(公元前4000-公元前3500年)就有的用来放化妆品的调色板,就是研磨矿物颜料用的,同时也书写时研磨颜料也使用这种调色板,类似于我们中国古代研墨的砚台。 埃及博物馆的是在埃及希拉康坡利斯出土的《纳尔迈调色板》,年代约为公元前 3100 年。  丹王的凉鞋标签 阿比多斯 埃及 BC2985(100件文物讲历史之11)
 埃及牛的黏土模型(100件文物讲历史之8)

Gebelein man,死于5500年前,没有经过木乃伊处理。它就像一具脱水的干尸,由于埋在沙土中,上面盖着石头,得以保存。旁边的瓶瓶罐罐是他的陪葬品。  ROOM 65苏丹、埃及、利比亚 
提摩太十字架(Cross of Timotheos)
 “Tulip” beaker, 1750-1450BC

塔哈尔卡的花岗石狮身人面像,来自苏丹北部卡瓦,约公元前680年。狮身人面像,拥有狮子的身体,男性的头烦,来自古埃及神话传说,是埃及王权的重要象征。而塔哈尔卡狮身人面像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并不只是狮子与人的混合体,也是埃及与库施王国结合的产物。它用灰色磨砂花岗岩制成,保存得极为完美。狮子健壮的背部、脖子上的鬃毛以及强健有力的前爪,都具有强烈的埃及雕像的特征。但它的脸带有明显的非洲黑人特征,不是典型的埃及法老的脸。雕像胸前的象形文字写着:这是伟大的塔哈尔卡王的雕像,他是库施与埃及联合王国的第四任法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