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逻辑知识:联言命题及推理规则

 撼三 2019-03-30

应试时,建议只需要根据联言命题的逻辑理论把握如何使用联言命题即可,具体包括三方面。
1.联言命题的语句。只要两个命题表示同时存在,即可认为联言命题。比如含“同时”、“既……又……”等表达。注意转折、递进等很多关联词连接的两个命题都是联言命题。比如“虽然我很丑,但是我很温柔”,从逻辑的角度看,我既丑,又温柔,所以丑与温柔是联言关系。
2.联言命题的假命题(矛盾命题)的含义。当联言命题不成立时,可认为该命题为假,也可说成其矛盾命题为真。比如A∧B为假,则意味着—(A∧B)为真,表示A和B不都成立。
3.推理规则。一假即假。比如,—A⇒ —(A∧B),可以简单理解为当A不成立时,A和B不都成立。

【2014年江苏】如果某地公共政策制定是正确的并且执行有力,则不会出现大规模上访。只有相关决策人不关心群众,才会出现大规模上访。某地公共政策制定是正确的,相关决策人也心系群众,深入实际搞调查研究,当地群众对此是满意的。
根据以上信息,得不出以下哪项:
A. 如果某地出现大规模上访,则该地相关决策人不关心群众
B. 如果某地出现大规模上访,则该地公共政策并非执行有力
C. 如果某地没有出现大规模上访,则该地公共政策执行有力
D. 如果某地没有出现大规模上访,则该地公共政策制定正确
答案:C
解析:【读题干】(1)政策正确∧执行有力⇒﹣大规模上访,(2)大规模上访⇒﹣关心群众,(3)事实信息,政策正确,关心群众,群众满意(即﹣大规模上访)。
【正确答案】C,﹣大规模上访⇒执行有力,是对(1)的肯后,C错误。故正确答案是C。
【其他选项】A,大规模上访⇒﹣关心群众,与(2)相同,A正确。B,大规模上访⇒﹣执行有力,大规模上访⇒﹣(政策正确∧执行有力),又已知事实信息,公共政策正确,可以推出,﹣执行有力,B正确。D,﹣大规模上访⇒政策正确,根据(3)的已知条件,推导关系的前后均为事实信息,可以满足,正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