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年五月英伦自由行之27-国家美术馆(下)

 hsgzlgg 2019-03-30

18世纪至19世纪早期作品展区(33-46)

威廉·荷加斯《卖虾姑娘》约 1745年

       威廉·荷加斯(William Hogarth),于1697年出生在伦敦附近一个清苦的教师家庭,由于家境贫苦,父亲曾因负债入狱,这种生活经历对他以后的创作风格有着很大的影响。

荷加斯被誉为“英国绘画之父”是第一位真正被西方承认的英国画家。正是经过他的开拓,英国绘画发展的曙光才得以在英伦三岛上升起。

       画面上的渔家少女仿佛被什么东西所吸引,炯炯双目一下子凝滞在前方,通红的脸颊,微笑的双唇,表现出这个贫穷的姑娘健康、活泼、乐观的个性。画家的用色少得惊人,整个画面不超过二种主色,这使得他在作画时用笔极其自由洒脱。

威廉·荷加斯《时髦婚姻》组画,1744年

       从一个老伯爵的儿子与暴发户的女儿结合的始末揭示了一幕婚姻交易所造成的家破人亡的悲剧。这组画可以说是当时英国社会的一面镜子。


婚姻契约 

 画中描绘资产阶级商人带着女儿来到贵族家订立婚约的场面。



私下  

       这幅画是这对买卖夫妻新婚不久后的某一天,墙上的时钟指针是一时二十分,古老而陈旧的室内环境,空荡荡的,既遗存昔日的派头又显示今日的潦倒。


检查    

      年轻贵族带着他的小情人去找江湖医生做检查,他们可能是患上了性病梅毒。

梳妆 

年轻贵族继承了父亲的头衔为伯爵,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




 伯爵之死  

       伯爵外出寻欢作乐,伯爵夫人在家偷情,正被归来的丈夫碰到,逼得双方决斗,伯爵不幸中剑身亡。

伯爵夫人之死

       奸夫被处以死刑,伯爵夫人因自责而服毒自尽,脸色惨蓝。年幼的女儿从保姆怀中扑过来抱着死去的母亲悲伤地哭泣。而她那腰缠万贯的父亲看到女儿的死好像无动于衷,对他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摘下女儿手上的戒指放在自己的衣兜里。


威廉·荷加斯《格雷厄姆的孩子们》

       这幅画是他最大的群像之一,画的是乔治二世国王的药剂师大卫· 格雷厄姆的孩子们。孩子们优雅的姿势,美丽的衣袍,快乐的脸庞显示了家庭的和睦。不过,壁炉台上有一只钟,上有镀金小丘比特手握镰刀,站在沙漏边。这是关于人之必死的严肃象征,影射这幅画创作期间最年幼的那个孩子的夭折。


卡纳莱托 《石匠的料场》1725年

       卡纳莱托偶然间看到石匠的院子,被深深地吸引了,然后创作出一幅引人入,飞同寻常的威尼斯风景画,它真实地描出忙碌城市生活中的一个场景。卡纳莱托用粗犷的造型,浓厚的色彩画出远处教堂的钟楼,河边的小船,院子里散放的石料,破败的楼房,从远处看是一片安静但略显破败的景象。镜头拉近来看,却有一种市井生活的热闹和喧嚣:运河上的船夫正等待一位匆匆赶来的商人,石匠们叮叮当当地凿着石头,妇人急忙放下扫帚跑去抚慰嘻耍摔倒的孩子,另一个妇人正从天台上探出身来呼唤着什么,窗口上站着一只大公鸡,一切都活灵活现、生意盎然,充满一种热气腾腾、活色生香的生活气息。


卡纳莱托《拉内拉赫圆形大厅内景》

       描绘了一群衣冠楚楚的英国绅士和淑女在圆形大厅内倾听管乐演奏的场景。拉内拉赫是当时英国有名的娱乐场所,经常举行管风乐演奏会和合唱表演,那宏大的建筑内景,开阔的视野和人群密而不乱的分布,显示出画家高超的空间排布手法。


乔凡尼·安东尼奥·卡纳莱托《大运河上的划船比赛》,1740年。

       意大利风景画家,尤以准确描绘威尼斯风光而闻名。在《圣马可广场》、《大运河上的赛船》,及其他作品中,他将准确的建筑细节与明亮的色彩结合起来。



卡纳莱托《圣马可广场》

       拜占庭风格的威尼斯大教堂位于画面前景;远处的宫殿为各任总督居住办公的总督府,白色和浅玫瑰色的大理石独具一格。贡多拉在运河中穿行,运河两岸的建筑物立在水中,我们可以从中领略享誉世界的水城风采。


卡纳莱托《威尼斯:大运河和圣皮卡罗大教堂》

       据说,他用一架针孔照相机把摄得的画面投影到幕布上,然后在幕布上精确地描绘威尼斯的风景。这些风景画画面十分逼真,就连威尼斯运河里最细微的海藻堆都被记录下来了,以至于今天气象学家把他的画选来用作气候研究,比较现在和当时的气候变化状况。


卡纳莱托《伊顿学院》


维热·勒布伦的《戴草帽的自画像》, 1782 年

       维热·勒布伦,路易十六时代法国最杰出的女画家。这是一位非常勤奋而多产的画家,一生创作了800多幅作品,其中大多是肖像画。她善于抓住最足以反映人物个性、最能使人感动的一瞬间,给以完美而充分的刻划。



约翰·康斯特勃康斯太布尔的《干草车》1821

       那种宁静、滋润、生动的乡间之美,很轻易地便浸入人的心脾,这里没有什么崇高的、伟大的,甚至是激动人心的,有的只是普通乡间生活的平静与诗意。马车缓缓驶入小河,河的对岸有高耸繁茂的树木,附近的岸边还有一座老旧的石屋,隐隐约约能看见有一人在不远处的河边捕鱼,对岸是青黄色的麦田,此时的天空飘着瞬息万变的云朵,一只小狗正摇晃着尾巴在河边溜达,它的目光停注在马车上。


约翰·康斯特勃康斯太布尔的麦田》1862年

     《麦田》又叫《乡村小径》,是画家本人非常喜欢的一幅画。画里的情节有当地人的生活情趣:一群羊正在绿树荫荫的小路上走着,后面跟着一条牧羊犬。身穿红背心的放羊少年因为太渴了,就趴在池塘边喝水,他把帽子放在手边,这样随时都能抓起来赶路。池塘边的土坡上大树林立,杂草丛生,还夹着芳香的野花。土坡下的树影里,有一大一小两头毛驴在吃草。小路延伸的方向,是一大片等待收割的金色麦田,一个农夫正从麦田走来。天空翻滚着大朵的白云,阳光透过云层洒满大地。




德比的约瑟夫·赖特的《气泵里的鸟实验》1768年

       这幅画所描绘的是,在一间昏暗的房间里,人们围聚在桌旁,借助着蜡烛光和窗外射来的淡淡月光,神情各异地看着一位旅行科学家展示他的实验。而这位科学家所做的实验,是把烧瓶中的空气通过气泵抽出后,观察烧瓶中的鸟会怎样。有人记述了当时的情景:小鸟看起来还是生龙活虎的,但是把空气抽干之后,明显变得萎靡不振,病怏怏的。很快出现通常家禽中所见不到的头部向后扭,在剧烈而不规律的抽动几下之后,小鸟翻动两三次,然后胸部向上,头向下,脖子反拧着死掉了。



德鲁埃的《刺绣的蓬帕杜夫人》1763年

       她是路易十五的最著名情妇,对当时的政治和艺术都影响巨大。这幅画里夫人端庄直面观众,衣服精美,以居家妇女的打扮坐在刺绣架后面,表明自己只是个普通女人无心干政,小狗表明她忠于国王,背后的书架表明她博览群书……此画做完没几个月,她就死了。




乔治·斯塔布斯所作《哨子》,1762

       英国画家,乔治·斯塔布斯。斯塔布斯画了一辈子马,甚至还出版了一本《马的解剖学》。他最有名的作品《枣红马》放置在一个大展厅最显眼的位置,这幅作品创作于1762年,巨大的画布上没有任何背景,只有一匹骏马,正扬起前边的双蹄。英国媒体将这幅作品誉为“阿拉伯纯种马完美无瑕的巅峰之作”。


庚斯博罗的《艺术家的女儿们》1759年

        托马斯·庚斯博罗是18世纪英国著名的肖像画家和风景画家。庚斯博罗真正喜爱的是画风景画,他的风景画为后世风景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影响了几代风景画家。

        小女儿非常自然地靠在姐姐的身上,头微微地仰起,放松而又信赖地抵着姐姐的脸颊,姐姐则从妹妹的身后伸出双臂,把妹妹搂在自己的身前。远处是傍晚的霞光,并带有那种日落前最后的哀婉之气。姐妹俩的表情略有一丝无奈与伤感,这是生命与生俱来的气质,能让人感受到人生未来道路上的坎坷与多难,但脸容又是如此的童贞与可爱。两人的眼睛都极为明亮有神,尤其姐姐的眼神更为锐利,好像这世上没有什么东西能阻挡住这双眼睛的投射,任何的灵魂都能被这双眼睛击穿似的。姐姐的身后还有一棵深灰色的树,树画得极其简单、恣意,与傍晚日暮的天空融为一片。虽然这是一幅未完成的作品,但这未完成反而更加突出了姐妹俩楚楚动人、令人爱惜的神情,那哀婉的浪漫气息是那么的触动人的灵魂。


庚斯博罗的《安德鲁斯先生和他的太太》1748年

       画中描绘了年轻的安德鲁斯夫夫妇悠然地坐在一棵大树下歇息的情景。安德鲁斯太太坐在树前的一个大铁椅上,穿着华丽的拖地裙,戴着一顶黄帽子。她的表情镇静、肃穆,不怒自威。她的丈夫戴着黑色三角帽,胳膊上夹着一把长枪站在妻子旁边,他交叉着双腿,表情随意、散漫。一只狗跟随在他身旁,正抬头往上看。画中的背景是一片非常开阔的田野,起伏不平的地势,远处有稠密的橡树林,也有零星地散布在田野上的橡树,他们的旁边是一块成熟的麦田。画家原来的意图可能是想在图中放一只已被男主人公杀死的雉鸟,因为从安德鲁太太未画完的蓝缎衣披盖着的膝上隐约可以看见一只鸟形的轮廓。



庚斯博罗的《画家的女儿追扑蝴蝶》



托马斯·庚斯博罗 《晨间漫步》1785

       画中人物是当时同为21岁,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威廉·哈利特和伊丽莎白·斯蒂芬。



庞培奥·巴托尼 《时间下令老年摧毁美丽》,1746年。

        这幅作品的名称说明了一个简单的人生道理:美貌必定随着时间逝去,必须珍惜青春。画中有翅膀的老年男子是时间之神,手中拿着漏沙计时器指使他的助手要摧毁仙子美丽的容颜。


约书亚·雷诺兹《巴纳斯特·塔尔顿爵士的肖像》,1782年

       巴纳斯特·塔尔顿爵士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英国英雄,一支骑兵混合部队的青年司令官(当时年仅24岁),他骁勇善战,多次以少胜多。这支队伍是1778年在纽约组建的British Legion(英国军团),主力是骑兵,外加少量步兵和炮兵,各兵种归属同一个指挥官统辖,被誉为“塔尔顿突击队”。这种部队建制“比骑兵,步兵和炮兵分属于不同军事单位更加灵活机动”。在约克镇战役英军全军投降以后,他回到英国,成为一个政治家,英国国会议员。不过他有一个历史污点:1780年的沃克斯华战役(Battle of Waxhaws)中,大陆军已经表示投降了,塔尔顿仍然下令炮击大陆军,造成113人当场死亡,150人重伤。此事遭致美国人的长期批评。

       上面的肖像画中,巴纳斯特·塔尔顿穿的绿色军服,正是British Legion(英国军团)的特制军服。


 让-奥诺雷·弗拉戈纳尔《普赛克向她的姐妹们显示丘比特给她的礼物》,1753年。

       古罗马小说《金驴记》,普赛克原是罗马国王的三女儿,最小的公主,外表和心灵美丽无双,引起爱神与美神维纳斯的妒忌,并使计把普赛克嫁给世界上最丑恶凶残的野兽。但丘比特被普赛克的美惊呆了,不知所措,把箭碰到了自己,丘比特自己就爱上了普赛克,他不能行使维纳斯的意愿。维纳斯要求不能让普塞克见到丘比特。

       国王遵循阿波罗的意见,将普赛克置于荒凉的山岩上,一条大蟒会将她带走。清晨,普赛克醒来,发现了一座城堡。夜晚临近,那些声音告诉普赛克,她的丈夫要回来了,他只能在完全的黑暗中走近她,又在黑暗中离去。

       普赛克开始怀念有姐姐们陪伴的生活。西风之神将普赛克的姐姐们带来了,普赛克带她们参观漂亮的城堡,她们充满妒忌,没完没了地问关于她丈夫的事情,普赛克最终承认她还没有见过他。姐姐们怂恿她一定要弄明白她的丈夫到底长得什么样子,普赛克听从了。

       那夜的晚些时候,当她的丈夫熟睡的时候,她随身带了把小刀,点燃一盏油灯。悄悄地,她爬着靠近他,让光亮能照见他睡觉的样子。

       丘比特说,“这就是你回报我对你的爱、对你的奉献的方式。为了你,我背叛了我的母亲,女神维纳斯。去找你的姐姐们吧,她们的话比我的更让你听从。爱不与猜忌同生。”

       普赛克找到维纳斯,她让普赛克作她的仆人,并出三个难题刁难她。在众神的帮助下,她顺利完成任务。

      宙斯召集众神,准许了丘比特和普赛克的爱和婚姻。普赛克被带到山上,喝下长生不老药,封为女神,为蝴蝶仙子。普赛克居住在天堂而不再生活于人间,下界的人们便不会再为普赛克的美丽所吸引,而会继续崇拜美神维纳斯。不久后,丘比特和普赛克生下一个美丽的女儿,名字叫欣快,就是主管人类和动物的快感女神,皆大欢喜。


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墨瓦特雪夫人》,1856年 

       这幅华丽肖像画描绘了富有的银行家的美丽妻子,开始画伊涅斯·墨瓦特雪时,她年仅26岁,直到她 35岁时才完成,而安格尔本人则已 76岁了 。


约瑟夫·玛罗德·威廉·特纳所作《被拖去解体的战舰无畏号》,1839

       透纳是英国最为著名,技艺最为精湛的艺术家之一,以善于描绘光与空气的微妙关系而闻名于世,尤其对水气弥漫的效果掌握有独到之处。他的作品以光亮、富有想象力的风景及海景而闻名。英格兰银行已经宣布将于2020年发行印有特纳头像的20英镑面值纸币。这是英镑首次选用艺术家肖像。特纳在英国人心中的地位可想而知。这是英国民众票选出的“英国最伟大的画作”,没有之一。

       这幅画描绘的是战舰无畏号在退役后被拖曳到港口去解体的景象。前面一只小小的汽船,拖动巨大的战舰,劈风斩浪,让人惊叹蒸汽机强大的同时,也显示了工业革命和科技的力量。汽船带动的不仅仅是战舰,更是整个世界。这幅画展现的内容是有跨时代意义的,是永远值得英国人骄傲的。

       特纳以描绘大海的光影颜色和空气的变化著称于世。他在创作这幅画的时候已经60多岁,技法精湛醇熟。仔细看夕阳在云间的光辉,浓墨重彩,绚烂至极。


 保罗·德拉罗奇《1554年在伦敦塔处决简·格雷小姐》,1833年。

       简·格雷小姐是英国王室公主,信仰新教,曾在1553年短期登上英国王位,时间仅为9天。信仰天主教的玛丽一世率军打败了支持简·格雷小姐的军队,登上王位。她要求简·格雷小姐改信天主教,简·格雷小姐不同意,被玛丽下令处死。

       简·格雷小姐被处死时,年仅16岁。玛丽一世还下令烧死了300多信仰新教的教徒,被称为“血腥的玛丽”。玛丽在位5年后死去,继位的伊丽莎白一世又改回来,继续信仰新教。



透纳的《雨、蒸汽和速度》,1844年

       一列快速行驶的蒸汽火车正高速穿过一座横跨伦敦西边泰晤士河的壮观新桥。阳光下的金黄色雨雾像幔帐一样斜斜地冲刷着画面,使几乎所有细节都模糊不清。火车狂奔向前,前部显露出的黑色烟囱仅隐约可辨,前景的大桥也刚能看清,其他部分则是一片模糊。“这似乎是一幅用着色的气体作的画,如此轻盈,如此虚无缥缈。”

       这幅画的题材和题目都体现了透纳在晚年的绘画里所追求的一种新的视觉感受。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这幅画上的雨是用刮刀涂在画布上的污浊色斑来表现的,昏暗的光是从很厚的铬黄色块下透视出来的。康斯泰勃尔是这样赞美透纳的作品的:“金色的幻影虽然没有实体,但壮观而瑰丽。这毕竟是真正的艺术,为这种艺术而生,为这种艺术而死,都是值得的。”


透纳《加莱码头》,1803

       描绘的是画家威廉·透纳的一次真实经历。1802年,透纳第一出国途径加来码头,当时在他对该作品的素描上,他提及“海浪是如此凶猛,他差点被淹没”。当时,客船驶来加来码头,船上满载乘客,码头正逢暴风,巨浪和乌云充斥着整个画面。阳光透过乌云照在船帆上。油画中心有一道阳光照在海面。据说他曾经把自己捆绑在风暴中船的桅杆上,以体验暴风雨的景象。



透纳的《狄多建立迦太基城》,1815年

      《狄多建设迦太基》是透纳最著名的仿法国画家克劳德·洛兰的仿制品之一。 油画主题受到维吉尔的拉丁文史诗埃涅伊德的启发而作,内容是讲狄多在北非建立迦太基城的故事。

       油画中左边人物就是狄多,右边是为其死去的丈夫、修建的坟墓。站在狄多身前可能是亚尼斯,维吉尔曾说过他们之间的感情纠葛,狄多在亚尼斯背叛后自杀。 透纳有感而发,油画诠释了人物与王朝建筑的强烈对比和死亡与阳光祥和的强烈对比。

       画面生动地描绘出了当时的山水地貌和古典建筑,表现了透纳的想象力的确在发展。画面中央的太阳光芒四射,威力无穷,将万物笼罩其中,体现了透纳对自然力量的迷恋。透纳的想法是,即使这个人类组建的帝国开始兴盛,自然力量仍然主导一切。作品充满了所谓经典崇高理论的影子。

        透纳年轻的时候非常崇拜克劳德·洛兰的画,后来将这幅《狄多建立迦太基城》捐赠于国家美术馆,条件之一就是要放在克劳德·洛兰的《示巴女王上船》旁边,以示尊敬。



戈雅的《伊莎贝拉·德·波塞尔》

        戈雅以豪爽的笔触和单纯的色彩塑造了一个西班牙年轻妇女的美的典型。画中人侧身转首看着画外,这使半身肖像产生动态的变化美,画家用心刻画人物的面部,那双明亮透露出自尊自信而坚定神情的大眼睛,闪烁着诱人的光芒。少妇充满青春生命力的健美身体和袒露的胸颈,隐含着诱人的魅力,她没有宫廷贵妇的娇媚和矜持,更没有珠光宝气,在朴实无华中表现出画家的审美理想和画中人的精神气质,是西方肖像画中的精品。


戈雅的《魔鬼的灯》

       1792年开始,耳鸣耳聋折磨了他三十年,他的眼中充满了恐怖,他的笔下记录了恐怖,他的画中人深受了恐怖,他进驻作品中人的生活和灵魂,为他们的痛而痛,为他们的苟活而难安,甚至无法营救他心中的缪斯。人与人,人与宗教,人与政治,宗教与政治,各种冲突不断。每个人都在混世中经受痛苦的人生,戈雅在无声的世界里,冷眼旁观战火、饥饿、弱肉强食,只能默默用画笔纪录。被恶魔选中的人,他涂抹的都是黑色的恐怖、绝望与愤怒。


贝尔特·莫里索《沙发上的女孩》,1885年。

       贝尔特·莫里索(1841-1895),法国印象派团体中不可或缺的人物和最出色的女画家。

      贝尔特1868年19岁时结识马奈,马奈为贝尔特发展个人的艺术特色,有时甚至亲自修改她的画。并介绍她结识了巴齐耶、莫奈和雷诺阿。贝尔特深受马奈艺术观的影响,成为一位印象派画家。



雷诺阿的《雨伞》1881-86 年

       雷诺阿是法国印象画派的著名画家、雕刻家。最初与印象画派运动联系密切。他的早期作品是典型的记录真实生活的印象派作品,到了19世纪80年代中期,他转向在人像画及肖像画,特别是妇女肖像画中去发挥自己更加严谨和正规的绘画技法。阳光、空气、大自然、女人、鲜花和儿童。这就是雷诺阿一生用丰富华美的色彩所弹奏的主题。雷诺阿一生都坚持户外写生与创作,共留了6000多幅充满光与影的嬉戏的户外作品。

       此作品是雷诺阿最著名的画作之一。画中描绘伞下人物风情,企图捕捉的就是芸芸众生之相。他采用典雅的蓝、灰、土黄色调,并以明亮的色彩点缀。

       画中主角是几个戴帽的孩童、女店员和女帽商,女帽商手提帽箱外出接洽顾客,一位男士大胆殷勤地伴她同行并且为她撑伞,或许是从早上就一直不得闲的工作到中午,流露出有些疲惫的表情。画面正中一位打扮时髦的年轻妈妈,她的视线看向正慢吞吞地走在雨中的女儿,似催促她走快一点。这幅画的迷人之处在于伞的形状变化和人们的姿态及脸部表情,尤其是女帽商。她的眼睛直视着观众,俨然古代女王的架式和尊贵。


雷诺阿《在剧院(第一个出口)》,1876年。

       明亮的金色和连衣裙的蓝色形成对比。把传统画法与印象主义方法相结合,以鲜丽透明的色彩表现空气的颤动和明朗的气氛,独具风格。

雷诺阿《米西亚·塞尔特》,1904年。


雷诺阿《小船》


西斯利《到老渡口的路》,1880年。


斯特里顿《蓝色太平洋》,1890年。

       斯特里顿(1867-1943),澳大利亚最知名的风景画家之一。以澳洲本土风景、全景图为主,捕捉其独特的光影色彩。首幅纳入馆藏的澳大利亚画作。


爱德华·马奈的《杜伊勒里花园音乐会》,1862年

       法国画家,19世纪印象主义的奠基人之一,他深具革新精神的艺术创作态度,深深影响了莫奈、塞尚、凡高等新兴画家,进而将绘画带入现代主义的道路。马奈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人物画方面。他第一个将印象派的光和色带进人物画。

       描绘了花园中的聚会场景,有意思的是,画面中不仅有艺术家本人的形象——在画面最左端,还有他的家人以及艺术家朋友:画家方丹-拉图尔、作曲家奥芬巴赫、戈蒂耶等。

       有人说这是一幅未完成的作品,因为画面上很多人的面目都很模糊,甚至连五官都没有画全。但这也是印象派的特点,造型高度简化,用不同颜色表现造型,让观众自己的眼睛产生“视觉混和的效果”,而这也是印象派最初不能被人接受的地方。


爱德华·马奈的《咖啡厅演奏会一角》,1878-1879年

       画面中,为了表现咖啡歌舞厅里人满为患,烟雾弥漫,人声嘈杂的景象,画家将人物拉得尽可能的近,一个女招待,一个身着蓝上衣的工人、一个资产者,人们只看见他头戴的大礼帽,一个妇女,一个女歌手。他们的面孔都被故意截去一部分,目的是给人一种这是自然一瞥所见或任意截断空间的快镜照片的印象。

除了女招待注视着观众,其他人的目光都投向女歌手那清晰地出现在舞台上的半透明的侧影。画家这是通过画中人物的目光来安排画面空间,以使画的前后景之间有一个相向联系。画中的人物像是给压平了。惟有女招待的面孔、啤洒杯、烟斗、黑色帽自子、分枝吊灯在整个有点朦朦胧胧的构图中清晰可见。


爱德华·马奈的《枪决马克西米连皇帝》,1867-1868年

       描述的是一个历史场景:拿破仑三世扶植的墨西哥皇帝马克西米连在1867年被墨西哥军队逮捕并执行枪决的情景。马克西米连是奥地利皇帝的弟弟,1863年法国侵占墨西哥,拿破仑三世安排他做墨西哥皇帝。后来由于墨西哥人奋起反抗,法国于1867年3月仓促退兵,而为拿破仑三世充当傀儡的马克西米连则被墨西哥人枪决。消息传达法国,法国人群情悲愤,将矛头指向了拿破仑三世,认为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从1867年到1868年年底,马奈以此为题材共创作了4张油画,现在分别收藏于世界好几个国家的博物馆。眼前的这一幅被分成三部分,并曾分别被拍卖售出。几经易手之后,另一位印象派大师德加最终购买到这幅画的三部分,并将它们粘贴于一张画布上。1918年,被伦敦国家艺术馆收藏。


马奈《猫和女人》,1880年。



乔治·修拉所作《阿涅尔的浴者》,1884

       是修拉创立“点彩法”的第一幅作品,是有着开创性意义的。此画是仔细策划的结果,他曾用色分和油画颜料打过20多幅底稿,尝试了不同的配色方法,最终形成我们看到的样子。他用补色使画面明亮灿烂,给人一种安详、宁静、明朗的感觉。

      水中的那个小男孩像是在朝着对岸呼喊,又像是在吹口哨,你似乎能听到他欢快的声音打破了安静,又使这一切更加安静。和其他懒洋洋的人不同,他显得活泼天真,整个画面似乎都因为他的存在而生动起来。

       点彩派不在画板上调色,直接用四原色作画,用色点堆砌,如同电视机显像的原理一样,利用人类视网膜分辨率低的特性,使人感觉出一个整体形象。


修拉《格拉弗林的运河》1890年。

这是他短暂的一生中最后的画作之一,点彩风格明显。


西奥曼迪辛希尔《沿海地区》,1892年。

       西奥曼迪辛希尔(1862-1926)生于比利时。曾在根特布鲁塞尔学院学习。1886年在巴黎第八届印象派大展上,受到点彩大师修拉作品的影响,后来受到马奈和德加的影响,成为比利时新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但1887年他的第一次个人画展中,已经在放弃新印象主义绘画风格。


亨利·卢梭的《热带风暴中的虎》(又名《惊奇!》),1891

       巴比松画派奠基者卢梭,是提高法国风景画地位的重要人物,以强烈的色彩、大胆的笔触和独特的主题闻名后世。画面所展现的是一种幻想中的原始森林。画面上充满了奇怪的兽类、少见的热带植物,除了阔叶丛林以外,还有美丽的兰花、热带所见的水果等等。这一切不是真实的存在,时令和环境都是违反常理的。它是一个梦境,一个画家头脑中的怪异的梦境。画家有一种特殊的构造能力,能够把对象组织在一个复杂而又单纯的构图里,然后不分远近主辅地逐一描绘。这种描绘能够让人感受到身心投入的专注和虔诚。        


卡米耶·毕沙罗的《蒙马特大街, 夜晚》,1897年

       卡米耶·毕沙罗公认是印象派的先驱和中坚,在印象派画家中他是惟一一个参加了印象派所有8次展览的画家。

      《蒙马特大街, 夜晚》是他的系列作品《蒙马特大街》中的一幅。毕沙罗晚年画了十几幅蒙马特大街,都是一个角度,是从他住处俯瞰蒙马特大街的街景。有早晨,有晚上,有晨雾中的,有下午雨后的,有日落时分的,表现出不同光影条件下的蒙马特街景。这一幅是晚上的蒙马特大街。夜色在城市上空安静地流淌,明亮的街灯还有街道两边的橱窗,显示了城市的繁华。街上的行人虽然只是用粗笔点画出来,朦朦胧胧,但却特别生动,让我们看到19世纪末的夜巴黎。


毕沙罗《塞尚肖像》,1874年。

       在他的画笔下,塞尚是一个“童话世界中善良的小矮人形象”,十分可爱。


毕沙罗《艾米塔吉附近的山腰》,1877年。


毕沙罗《乡村少女》,1882年。

       他非常喜欢画米勒式的农妇,表现农家的生活情趣。他的作品有一种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魅力,故被人称为“印象派的米勒”。


毕沙罗《屠夫》,1883年。


毕沙罗《雪下的卢浮宫》1902年


莫奈展室


莫奈的《睡莲池》,1899年。

       莫奈一生不知道画了多少幅睡莲,伦敦国家美术馆展出的就不止一件,最被人熟知的是绘于吉维尼花园的这幅,画面上最显眼的是那座拱形的日本桥。莫奈竭尽全力描绘水的一切魅力。水照见了世界上一切可能有的色彩。水在莫奈的笔下,完全成为世上所能有的色彩绘出的最奇妙和富丽堂皇的织锦缎。马奈称它是“水的拉斐尔”。


莫奈《睡莲.夕阳》1907年

莫奈《威斯敏斯特下的泰晤士河》,1871年

       这是一张粗略到几乎没有焦点的绘画,也正是莫奈的重大成功。他完全实现了试图达到的一体化效果——精确的细节被视觉上的统一性所代替,形式、光线和氛围融为一体。无论建筑物、河水及天空怎样变化为一片模糊的景物,缺乏精巧的清晰度倒为画面注入了几分生机,激起观众的丰富想象。

       轮廓、细节都被打破,艺术家个人而主观的观察,对光线即时的捕捉,以及和主体之间所发生的物理反应,成为了印象派画作最主要的特征。


莫奈《勒阿弗尔博物馆》1873年


莫奈《圣拉扎尔火车站》,1840年

莫奈《格尔奴叶的浴者)》,1869年

       这幅画描绘的是巴黎西部靠近布吉瓦尔的塞纳河上浮桥两侧的游船与游泳者。他用非常清新和直接的方式描绘了这个场景,此画处理得格外自由,船只停泊在阴影中,而背景中明亮的水点表现的是在另一边河里游泳的人。算是他印象派画风的尝试之作,近看笔法凌乱,色块粗糙,而远观光影灵动。


莫奈《坐在长椅上的女人》,1874年。

       莫奈一生遗留500件素描,2000多幅油画及2700封信件。足迹由巴黎大街到地中海岸,从法国到伦敦、威尼斯、挪威,在各地旅行写生,留下无数的作品。但这无数作品中,只出现过以为女子——莫奈的妻子卡美伊。卡美伊逝世时,莫奈尚未不惑之年,但直到年过花甲,才与第二任妻子艾丽丝结婚。莫奈和艾丽丝一起生活的时间比卡美伊长,但莫奈从没有为她画过肖像画。



莫奈《阿让特伊的雪景》1875年


莫奈《特鲁维尔海滩》  ,1870年     

这幅画中左边的这位就是卡米莉。


莫奈《积雪覆盖的熔岩湖》,1878-1881年。



莫奈《埃普特河畔的杨树》,1891年。



莫奈《洪水》,1896年。



莫奈《圣阿得列斯海滩》1864年


莫奈《鸢尾》,1914年。



梵高《向日葵》

      梵高一生画过11张向日葵,其中一幅毁于二战轰炸,现存10幅分别收藏于世界各国不同的博物馆。插在花瓶里的15朵向日葵,这是伦敦国家美术馆最受欢迎的画作之一。有意思的是他把自己的签名直接“签”在花瓶上,竟然毫不突兀。这幅画旁边的介绍是这么说的:梵高把黄色与希望、友谊联系在一起,他建议用他的4幅向日葵来装饰阿尔勒的屋子,以表达一种“感恩”的想法。他似乎对这幅画特别满意,把它挂在客房里迎接他的朋友高更的到来。




梵高《梵高的椅子》

      1888年2月当梵高在法国南部小镇阿尔勒组建“南方画院”时,第一个邀请的人就是高更。梵高十分兴奋地等待高更的到来,装修了画室,把好家具都留给高更。高更到来后,起初两人的相处还很和谐,但两人的艺术与生活的分歧越来越大。当觉察到高更想离开时,原本就有家族遗传精神病史的梵高精神状态更加不稳定,终于在12月23日爆发,当晚梵高在自己的房间割下了自己的左耳。一年半以后,梵高去世。

       有人说,梵高和高更的“相爱相杀”的62天是艺术史上最短暂却又最惨烈的艺术家之间的碰撞。苦闷中的梵高创作《梵高的椅子》和《高更的椅子》(后者收藏于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鲜明地反映了两人的不和谐。梵高自己说,他是带着一颗破碎的心画画的。

      梵高自己的椅子,造型简单、椅子上摆放了一只烟斗和一包打开的烟丝,这是梵高在孤独时用来麻痹自己的,反映了他落寞的心境;而高更的椅子是一把扶手椅,椅子上面摆放的是书籍和蜡烛,象征着高更的博学,并把他当作指路明灯,但蜡烛是倾斜着的,暗示了两人关系的不稳定。

       这幅画所传达出来的悲凉情绪是如此之浓, 以致令人从中体会出凡·高孤寂落寞的眼神。因而, 这把椅子也可以说是凡·高自画像。

       梵高在割下自己的耳朵后被送进了圣雷米精神病院,在这里度过了生命最后的一年时光。但也就是这里,梵高迎来艺术生涯最后的高峰,著名的《星空》就是创作这个时期。


梵高《奥维尔附近的农场》

       这是梵高生命最后时期的作品。奥维尔是巴黎北部的小村庄,距离巴黎30公里,梵高来到这里养病,度过了他生命最后的70天。但就在这短短70天里,梵高却爆发出惊人的创作激情,创作了超过80幅作品,很多都是描绘奥维尔的景色,其中就包括这幅画。表现了奥维尔金色的麦田、绵延的山丘,乃至古旧的茅草屋顶。这幅画体现了凡高艺术最后几年抽象派的画法,笔触非常简单,直线、点、螺旋,还有浓烈的色彩。只有心中住着一位孩童,才能画出这么一个童话的世界。而梵高就是这么一个纯粹、有着孩童般纯真的人。


梵高《两只螃蟹》,1889年

       画家用不同的笔触来表达纹理,用平行的笔划刻画在不平静海面上的生物形态。与他这个时期扭曲抽象的画风不同,这两只螃蟹画的很认真,很有质感,不是那种抽象的“写意”。


梵高《农妇头像》,1884。

黑暗、粗糙和统一,构成他作为艺术家的第一个主要成就。



梵高《梵高的麦田》,1889年。

      柏树的线条与比例确实很美,宛如埃及的宫女。这一张画同圣-雷米时期的许多风景画一样,完全没有直线的笔触。所有的物体都卷曲着,泉涌着,柏树像一团黑色的火焰,不停地向天空喷吐着。虽然一切都在起伏摇动,但整个画面看来,却有一种古典式的明朗与均衡感。暖色与冷色的微妙对比,轻重与形状的比例


梵高《春来草长蝴蝶飞》,1890年。


塞尚《景观与杨树》,1885年。

法国画家,后期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也是印象派到立体派之间的重要画家。从19世纪末便被推崇为“新艺术之父”。作为现代艺术的先驱,西方现代画家称他为“现代艺术之父”或“现代绘画之父”。

他对物体体积感的追求和表现,为“立体派”开启了思路。他独特的主观色彩明显区别于一般画家强调的客观色彩。以他为起点,西方画家从真实地描绘自然,转向表现自我,并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形式主义流派,形成现代绘画的潮流。


保罗·塞尚的《一大群泳客》,1894-1905


塞尚《有水壶的静物》,1892年,未完成的作品。


罗特列克《坐在花园里的女人》,1891年。

       罗特列克(1864-1901),年仅37岁。自幼身有残疾,因而发育不全。法国贵族家庭出身、后印象派画家、近代海报设计与石版画艺术先驱,为人称作”蒙马特尔之魂“。他的不少作品题材取自周围的生活,描绘资产阶级沙龙、咖啡店、夜总会、妓院的生活场面。他善于用精练的笔触,用鲜明的大块色彩对比组织画面,刻画人物性格。


埃德加·德加的《浴后擦干自己的女人》,1890-1895

       记忆是德加绘画创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他选择记忆与想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创作,而不是对景写生。通过心理揣摩、想象、知性与记忆的综合,深入到不同寻常的“所见世界”。


德加的《艾琳娜·卡拉法的画像》,1875年。


德加《海滩场景》,1876年。


德加《芭蕾舞演员》,1890-1900年。

       芭蕾舞演员是德加的重要题材。他画过很多芭蕾舞演员。他喜欢从最意外的角度去看立体形状,希望能画出空间感。



德加《斯巴达少年的训练》,1860年

       能看出他这一时期对线条的重视。这幅画是德加的名作之一,画面上是两组年龄大小差不多的孩子,左边的一组是四个女孩,右边一组是五个男孩,女孩们显然正在嘲弄或挑衅对面心动的男孩子,远处是大人们在看着他们。


德加《梳头》


高更《收获》,1890年。

       高更(1848-1903),法国后印象派画家,同塞尚和梵高并称为法国后印象主义的三大巨匠。保罗·高更在对原始和土著民族的艺术作了一番研究之后,开始将对象的轮廓形体加以简化,使用强烈鲜明的大色块,采用单线平涂的手法,形成了一种平面的具有原始意味的艺术风格。


高更《瓶中花》,1896年。



高更《大溪地田园曲》,1898年。

古斯塔夫·克林姆的《爱米娜加利亚的肖像》,1904

       古斯塔夫·克林姆生于维也纳,是一位奥地利知名象徵主义画家。他创办了维也纳分离派,也是所谓维也纳文化圈代表人物。 

       古斯塔夫·克林姆1907年的《艾蒂儿肖像一号》价值1.585亿美元。成为世界最贵第七幅画。

伯特兰-让·雷登《花丛中的奥菲利娅》,1905-1908年。


       一幅花卉静物,一只蓝色花瓶放在褐色的台子上,若把画横过来看,则出现奥菲利亚的侧面像。

       取材于《哈姆雷特》,奥菲利亚的恋人与父亲对立,她无法割舍任何一边。于是,恋人唾弃她,父兄也冷漠她,她感觉自己的生命没有意义,于是,的永远消失在铺满鲜花的溪流中。

奥菲利亚头顶上带着花环,戴着项链,躺在一片如同仙境的漂浮着鲜花的河流中,正在缓慢唯美的让河水带走自己的生命,同时嘴唇微张,哼唱着如同仙乐的悲歌。

乔治·贝尔罗斯所作《码头上的男人》,1912

       美国画家乔治·贝尔罗斯George Bellows的这幅画描绘了纽约市码头的情景。伦敦国家美术馆以二千五百五十万美金(一千五百五十万英镑)在2014年购得。这是国家美术馆购买的第一幅美国画家的重要画作。

曾跟随莫奈去户外写生,理解和感受大自然中的光色效应。


       有幸适逢英国国家美术馆首次举办的莫奈“莫奈与建筑”大型回顾展。此次展览从“建筑”这一独特角度切入,将展出他在1860-1912年完成的78幅以“建筑”为主题的油画,分为“乡村风景”“现代城市”“神秘遗迹”三个部分进行展出。

       莫奈曾在1899年至1905年多次前往伦敦,以威斯敏斯特宫、塞纳河、滑铁卢桥、查令十字桥等建筑物为创作对象,描绘云雾笼罩下的伦敦风景。将他的每一天分成不同的工作时段。上午,他坐在旅馆房间的窗边,描绘查令十字桥以及滑铁卢桥;晚上,他则会在圣托马斯医院的露台上,仔细地画着对面的英国议会大厦。在之后的旅途中他也一直带着在英国完成的这十二块画布。回到家乡吉维尼以后,他才最终完成了这一系列的所有作品。1904年,莫奈在巴黎展出了以泰晤士河为主题的37幅作品,这是他最为成功、获利最高的一次展览,尽管买家里几乎没有英国人。其他参展作品包括莫奈在法国创作的《巴黎圣拉扎尔车站》系列和《鲁昂大教堂》系列,以及他在意大利完成的画作等。

        同时还展出卡米耶·毕沙罗(Camille Pissarro)、阿尔弗莱德·西斯莱(Alfred Sisley)、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等人的画作,展现法国艺术家们在短暂的伦敦生活中如何创作出令人难忘的作品。

    “如果没有雾,伦敦不会如此美丽”是莫奈旅居伦敦时发出的感叹。他曾在1899年至1905年多次前往伦敦,以威斯敏斯特宫、塞纳河、滑铁卢桥、查令十字桥等建筑物为创作对象,描绘云雾笼罩下的伦敦风景。

        莫奈在伦敦创作的最重要的两个系列分别是《国会大厦》和《查令十字桥》,这两个系列的部分画作都在展览中展出

       《国会大厦》系列共有19幅作品,画作大小一致,视角均来自圣托马斯医院同一个窗口;国会大厦在莫奈的笔下,彰显出一股神秘的精神力量。这个建筑群的造型在一致中显出错落,深度空间被忽略了,而完全变成了剪影,就是这剪影,在光、雾、水的作用下,如幽灵般变换着色彩,向来是他最为人欣赏和推崇的系列作品之一。尽管英国议会大厦系列有19幅作品存世,却没有一幅是藏于英国的。

《阳光下的议会大厦》(1903),藏于纽约布鲁克林博物馆


《日落时分的议会大厦》(1904),藏于凯撒威廉博物馆

      《查令十字桥》系列共有37幅作品,描绘的是莫奈从酒店房间看到的风景。






       卡米耶·毕沙罗,《查令十字桥》(1890),藏于英国伦敦国家美术馆

      《滑铁卢桥》最终以1794万英镑(合人民币2.7亿元)的天价成交。




      《鲁昂大教堂》连作,就是依据阳光不同时刻在教堂粗砺壁面上的投射效果、精微观察写生的。

       莫奈为了把握光与色的无穷变幻,他追踪阳光,同时张起数块画布,每当光线偏移,就立即在另一幅相应的画面上作画。在十二幅连作中,我们熟知清晨、正午和黄昏时刻三幅,这不同色调表情的卢昂大教堂,就是以对自然光色的视觉印象为依据,将瞬息即逝的色彩变化凝固在画面上,使它神奇而辉煌地呈现出色调表情来。那最精彩的画面,评论家称之为“大气的戏剧”。








       《圣拉扎尔火车站》系列组画中,在那金字塔形大棚的庄严轮廓下,富丽堂皇而又轻柔美丽的色彩震撼者读者的心灵,这也是莫奈对新兴工业文明的一种赞美。


      《塞纳河之晨》系列里,在布景几乎一模一样的情况下,我们看到画面从黎明变成白昼。在黎明图中,莫奈的画面虽然色彩丰富画笔精致但却没那么色彩斑斓,在每块区域上,他创造出了日出前一种超自然的、空洞的和阴影幢幢的超现实之物,弥漫不息。






《法国圣阿德列斯街道》 莫奈 1867年 克拉克艺术学院藏

       一座中世纪的教堂耸立在海边岬角上。天空是黄色的,绿草茵茵的小山被海风吹拂得一片模糊,远处的海面像一片光亮的水雾。


《瓦伦盖维尔教堂》,1882

       画中热烈而梦幻同时又带着肃穆的笔触,是这次展览的第一大线索,他们在古老的教堂和破败的砖石上,依稀还能瞥见曾经那失落天堂的痕迹。


《煤炭装卸工》,1875

       工人们背着沉重的煤炭走在狭窄的木板上,从塞纳河的一艘驳船上将煤炭卸下来,在这些工人上方,路人从一座铁桥上麻木地走过。


《卡普西奈大街》,1873

       巴黎仿佛是一个梦魇——街灯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上方散发着刺目而冷酷的光,穿着黑色衣服的人群像昆虫一样迷茫地徘徊着,而高处的一个阳台上,两个戴着帽子的人眼神冰冷地看着下面这一切。


       英国国家美术馆策展人却以一种出乎意料的方式找到了莫奈一幅遗失多年的画作——通过网上搜索。

       艺术史学家理查德·汤姆森从一本莫奈的作品目录中发现了一幅叫做《迷雾之外》(Effet de Brouillard)的作品,只有邮票大小,标注为私人藏品。《迷雾之外》展现了雾气场景,描绘的是莫奈1871年到1878年间居住的乡间,靠近巴黎的阿让特伊。也正是在这里,莫奈完成了他最伟大的一些画作。


我为莫奈的执着和较真所感动。这才是莫奈成功的关键!

作家毕淑敏在《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里说:

    “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是蝌蚪,长大了都变作井底之蛙。这不是你的错,只是你的限制。要了解世界,必须到远方去。旅游是需要花钱的,谁都知道。旅游的好处却不是一眼就能看到的,常常需要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地蓄积。有人以为旅游只是照一些相片,买一些小小的工艺品,其实不然。旅行让我们的身体感悟到不同的风和水,我们的头脑也在不同风情的滋养下变得机敏和多彩。目光因此老辣,谈吐因此谦逊。”

在画廊看到不少孩子听课,真羡慕他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