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木香草堂 2019-03-30

这篇文章介绍延寿镇北部的文物古迹。

 乘公交昌31海子村下车进村,村内有海子村九圣庙(为昌平区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代,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坐西北朝东南,四合院布局,有山门、正殿及左右配殿。山门一间,垂带踏跺十级,灰筒瓦硬山调大脊。正殿面阔三间,灰筒瓦硬山调大脊。可惜我们未能进入。庙前有戏楼一座,建筑形式为一殿一卷,面积90平方米,前卷为悬山卷棚顶,后殿为硬山调大脊。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慈悲峪村村内有慈悲峪村福庆庵(为昌平区文物保护单位),始建年代不详,重修于康熙十四年(1675年)。占地面积900平方米,坐北朝南,为两进四合院布局。有山门、前殿、后殿(两殿均面阔三间,带左右朵殿,前出廊,山墙有壁画)及配殿。前殿为过殿,原为灰筒瓦硬山卷棚顶,现已被改建。后殿为灰筒瓦硬山调大脊。庵内有残碑一块,字迹不清。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南庄村村南的公路两侧有南庄村殷氏墓地(为昌平区普查登记文物),是南庄村殷氏家族的两块墓碑。

路北侧的殷公墓碑:坐北朝南,青白石质,方首方座,碑阳碑首额雕八卦太极图,题“万古流芳”,碑文为:皇清故祖殷公讳玉盛……□君夫人温氏 考殷公讳洪□之墓 先妣夫人高氏之墓,此地名大□地癸山丁向,嘉庆十年吉月吉日吉时受生,道光三十年二月十二日四十六岁已时受终,同治乙丑(1865年)年五月初七日吉立碑。碑阴无字。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路南侧的殷门朱孺人墓碑:座东北朝西南,青白石质,方首方座,碑阳:殷门朱孺人之墓。碑阴额题:贤孝节烈,首题:节烈殷母朱孺人碑铭……落款:中华民国廿一年(1932年)岁次壬申冬月榖旦立。现在是碑阳面朝西南,碑阴处有一块汉白玉石供台,估计是放反了,或后人将其移位至此。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南庄村西的小山上有南庄村经幢(为昌平区文物保护单位),幢为汉白玉石质,八角等边形。幢首、身、座三部分齐全,通高2.44米。幢顶为八角攒尖,幢身高1.8米,周长1.22米。上刻有汉字及其他文字经文,金承安四年(1199年)三月初立。底座为须弥座,束腰部分浮雕缠枝花纹,雕有四龙头斜向外伸,颇为别致形制完好,因年久剥蚀,字迹不淸。
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继续乘昌31路公交到九渡河北站,换乘昌32路到北庄村,村西路北侧有延寿寺,延寿寺现为199310月复建的庙宇,但其门前有两只花岗岩材质的石狮子是老的,底座是新配的,不知是不是延寿寺这里的原物。院内有一棵形态奇异的“盘龙松”,钟楼的东侧有一棵凤凰松,可以顺便看一下。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延寿寺的西侧院内有北庄石塔(为昌平区文物保护单位),原称麻道沟僧人塔墓。共有两座,建于明代,为覆钵式僧人墓塔,用花岗岩砌筑,自下而上分六部分。通高约4米,座直径约1.9米。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辛庄村北的山谷内,有韦成峪寺庙遗址(为昌平区普查登记文物),这处寺庙遗址,实际没有人知道它的名字,只是因为所处的山谷被村民称为韦成峪,才将其遗址称为韦成峪寺庙遗址。现存高大的地基平台、散落的石磨、碾盘、柱础以及一块残碑和碑座。碑灰岩质,圭首,碑阳朝上,额题:万古流芳,碑文已漫漶不清,依稀可以看出落款:大清光绪乙酉年(1885年)岁次季夏壬午月立住持道……(道长?道人?道士?仅仅从这最后一个“道”字可以看出:这里曾是道教寺院)。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辛庄村北,有曲家坟,我去寻访时,一位村民告我:其位置大致在村北的防雹管理站院子西南200米左右的位置,早年有土坟,现在此位置已经什么都没有了。

黑山寨村内,有黑山寨村关帝庙(为昌平区普查登记文物):建于清代,坐北朝南。原为四合院布局,现仅存天王殿。面阔三间,硬山筒瓦大式,砖石台基。左右朵殿各二,院内有二级保护古柏一株,院门前有古槐两棵,均为一级。近几年已修缮。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望宝川村内,有望宝川村真武庙(为昌平区普查登记文物):望宝川村真武庙,建于清代。占地面积800平方米。坐北朝南,四合院布局,有照壁、山门、正殿,左右配殿已无存。正殿面阔三间,灰筒瓦硬山调大脊,吻兽已无,目前为坡水稍垅,苏式彩画,砖石台基。1993年翻建。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望宝川村南的坡地上,有望宝川村马刨泉创庙碑(为昌平区普查登记文物):青白石质,南向。方座方首,高1.4米,宽0.58米,厚0.15米。碑阳额书:玉山上京,碑文记述了创庙的经过,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立,碑阴额题:万古流芳,碑文记载了捐资修庙人名,碑保存尚好,庙已无存。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二)

    看完了这处石碑,昌平延寿镇的文物古迹就算看全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