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如茶

 喜来乐A 2019-03-31

因为钟爱九九易昌号,一直想写一篇关于他的文字,准备了不少时日,开始落笔,虽然中间会有其它的事情不时打断,但关于他的思绪是连续而清晰的,收笔之际,再细细读过,我有些疲倦,却又异常兴奋......

1.引子

春暖花开,午后和煦的阳光,身体微热,冬季的寒气在缓缓的蒸发,心情是愉悦舒畅的,如往常一样整理着茶罐,之前醒好的九九易昌号快喝完了,于是到库房里再取一饼,双手捧着茶饼,闭上眼睛,深吸一口,幽幽陈香,直入心脾,小心翼翼揭开那几乎与茶饼要融为一体柔软的手工棉纸,目光所及,乌褐油润,镶着一条条的金或红,经历了一个春夏秋冬,他似乎又变了,沉稳,内敛,饱满,但依然是我喜欢的模样,每一个爱茶人,都有自己的心头好,于我而言,确实非他莫属。

我醒过的,泡过的,喝过的九九易昌号,已经不少了,因为钟爱,常不离左右,日久便生情,我们也有了某种默契和感应,天气晴或阴,水质优或次,心情好或坏等等,全部在茶汤里一一呈现,我们相互呼应着,小心地善待着彼此,亦肆意享受着这份安心的关怀。

我一直有一个遗憾,没有喝过20年前的易昌号,1999年,对我来说,是特别的一年,那一年的春节我是在深圳过的,那也是我第一次来到这个不熟悉的城市,而在那一年的暑期,母亲的突然离世,令我伤心不已,阿太一直默默的陪伴和守护着,现在回头望去,一切似乎都是冥冥之中的安排。

突然想起,前两日收到的易武晒青毛茶茶样,是阿太在当地唯一看中的,突发奇想,我就同时冲泡这款茶样和九九易昌号,这样是不是可以将20年前的味道和20年后的味道在同一时间一起呈现出来呢?这样岂不是很有趣。

打开装晒青毛茶的自封袋,淡淡的清香、花蜜香扑鼻而来,还有阵阵阳光的气息,一芽二叶,一芽三、四叶,肥壮紧实,白亳展显,灰绿有红梗。因为是新茶,用专业的审评进行冲泡,将水烧开,称重,茶叶置于干净的盖碗,一水,二水,三水,细细品尝滋味,嗅香观汤色看叶底,汤厚水柔,香甜回甘韵深,叶底柔软鲜活,诚如阿太所言,这就是易武茶的特点甘厚绵柔,这或许就是20年前的味道吧?!

九九易昌号则用紫砂壶正常冲泡,熟悉的味道弥漫于口腔舌齿之间,再沿着喉咙渗入前胸后背,沉入胃中,禁不住打嗝,茶汤浓郁,活泼生津,花蜜香、木质香混合着独特的“岩韵”,汤色呈琥珀色,享受着味觉、嗅觉、视觉的美好,身体更暖了,似乎也更加轻盈。

我将两款茶品同置一盘,又将两杯茶汤放在一起,一样的清透明亮,却各自芬芳,一个仿佛是娉婷娇艳的妙龄少女,清新可人,一个仿佛是恬静优雅的端庄女子,韵味深长,杯底香如出一辙,阿太说这就是属于九九易昌号的品种香和地域香,是属于他的“潜香”和“实香”,会一直都在。

常叹岁月如梭,分分秒秒的时间恍若被瞬间偷去,而因着这片小小的茶饼的存在,时光的流逝却在此留下明显的痕迹,“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喝一杯便知。”





2.话说九九易昌号

九九易昌号是1999年易武昌泰茶行收购易武地区老式茶园野放古树茶原料进行生产的一批青饼,是易武古茶树的第一次大规模利用,从此开始了普洱茶界对各个古老茶山古茶树的开发和加工,形成了山头茶纯料加工百花齐放的局面。

自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深圳富华茶苑发展公司混合各种野放茶、野生茶生产9682野生大叶青饼以来,普洱茶界积极开展对古董号级茶的研究和探索,意图恢复古董号级茶的风采,在对各种号级饼茶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个共同的地名指向,那就是“易武”。于是,开启了自1995年以来,普洱茶人和茶商对“易武”的寻找和发掘。而深圳富华茶苑发展公司由于具备了野生茶、野放茶的收购制作经验,于是结合古董号级茶的研究,提出了在易武地区专门采摘老易武茶园古树茶制作“易武茶饼”的概念,以此付诸实践,于1999年联合时任大渡岗茶厂供销科长的陈世怀,创办易武昌泰茶行进行生产,定名为“易昌号”,所生产茶品由深圳富华负责销售。

九九易昌号的原料收购不仅仅局限于易武、曼撒茶山,由于需求量大,并且对各山头茶菁的口味风格还把握不准,于是将收购范围扩大至倚邦,蛮砖,只严格限定必须为易武茶园古茶树茶菁,并且一定要手工杀青,取一芽二叶,一芽三叶,及一芽四叶,不能出现老梗,由于是各山头老式茶园古树茶的头采(很多老式茶园荒废了几十年,没有被采摘过),所以芽叶肥硕,白亳张扬,梗粗茎长。

九九易昌号分为正品,精品,极品三个品种,每个品种各有宋体和篆体两个版本,是按当时茶料的外观优良情况进行区分的,极品用料最为美观,一芽二叶,一芽三叶,干净整洁,无短碎掺杂,无粗梗混拼。精品用料大众化,一芽二叶,一芽三叶拼有一芽四叶及适量短碎及粗梗,正品用料稍欠,一芽三叶,一芽四叶拼有短碎粗梗。三个品种通过不同包装和内飞区别,外饼上标有正品,精品和极品。极品生产量较少,不足100件,正品精品量多,大概各有1000件左右。

九九易昌号由于易武茶区古茶树原料甘厚绵柔的特点,使其初到深圳时,并不为大多数只识的传统勐海茶料苦涩力强的茶商所接受,以为这样绵柔的茶叶存放越久,其味越淡。殊不知,99易昌号在其后十几年的陈化过程中,常常表现出令人惊艳的变化,让整个普洱茶界对普洱茶的理解进入了更深的层次。

九九易昌号在“专业”存储条件下,很快进入“见境”,暖性初显,苦涩隐退,这个时间大约为5至6年,之后的“修境”阶段,由甜转苦,由酸转淡,由淡转浓,由浓转厚,由厚转滑,甘,醇,厚,和,活次第产生,五味俱生,这个过程发生在第6至20年,自此“专业仓储”条件下陈化的九九易昌号进入了“行境”,暖性圆满,五味俱足,入口饱满,口舌生津,醇厚纯正,韵味宽广,隐隐表现出易武茶区古董号级茶的风范。但对于那些存放不到位就出仓的,则还在“修境”,需要进一步精进才行。



3.一些人和事

“这批99易昌号茶是我从事普洱茶叶经营这么多年来,所接触过原料最优质的普洱茶,从来没有一片普洱茶像99易昌号一样在我喝下第一口时就带来这么大的惊喜!”

 ——香港茗香茶行陈德先生

去年10月底,阿太和我去香港拜访茗香茶庄的主人——陈德先生,这位老先生和阿太因茶结缘,相交甚久,当年阿太基于香港老茶商的经验,有了制作九九易昌号的想法亦成形,同样因为老先生的慧眼识珠,成全了新生代普洱茶中这款标杆茶品,亦成为了普洱茶界的一段佳话。

走进茗香茶庄,没有现代茶庄的高雅幽深,没有刻意的摆设,不过就是位于香港小巷里的一家普通茶店,古朴清雅,满室茶香,确如其名:茗香茶庄。不时有街坊进来,熟悉随意,打个招呼,挑选好中意的味道,付款即出,店里的散茶按斤论量,用传统的纸袋包装,大小不一,价格不等,买卖双方都轻松自在,让人感受到的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气息——柴米油盐酱醋茶,这或许就是香港老一辈茶人对茶叶的执着和坚守,值得我们好好反思。

听阿太说,关于九九易昌号“岩韵”的说法,最初就是来源于陈先生,看着他们仓库里的各种乌龙茶,还有正在复焙的茶叶,散发着各种迷人的香,原来茶都是相通的,正是陈先生几十年浸润于茶中,培养出敏锐的感觉,所以才对当时的易昌号一喝倾心,为了让我更好的体会”岩韵“,又准备了一些乌龙茶让我带走。

离开茶庄时,遇到陈太,身材微胖,个子不高,和蔼亲切,她拉住阿太:一直挂着你啊!我赶紧转过头,快步走出了茶庄。


4.那些茶和事

阿太说过,当年基于对古董号级茶的研究和探索,意图恢复古董号级茶的风采,却发现了一个共同的地名指向——赫赫有名的易武。

《普洱府志》记载:”旧时武侯遍历六山,留铜锣于攸乐,置莽于莽芝,埋铁砖于蛮砖,遗木梆于倚邦,埋马镫于革登,置撒袋于慢撒,因以名其山。“

《滇海虞衡志》记载:”普茶名重天下,......出普洱所属六茶山,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芝,五曰蛮端,六曰曼撒,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

易武居六大茶山之首,以茶而兴,以茶扬名,据史料记载,最强盛时期年产茶高达七万担,形成“山山有茶园,处处有人家“的格局,商贾云集,马帮塞途,那些鼎盛一时尚留存至今的名茶:同庆号、车顺号、福元昌、宋聘号等,和那段辉煌的历史息息相关。

从清末民初到上世纪末,易武镇的古茶园经历过一次由繁华到荒废,由大名鼎鼎到无人知晓的局面变化,而九九易昌号的出现,再度激起人们对这片已经沉寂了近百年的古茶园的神往,越来越多的商人茶人不辞辛劳,蜂拥而至,终于把这片古老优质的古茶园再次唤醒,并走向它第二个发展高潮。

我是一个有福气的女人,入茶门的时间不长,但门槛却迈得极高,全仰仗高人相伴,沾阿太的光,喝到了不少普洱茶,偶尔还能蹭喝到古董茶,这份幸运有些惶恐,唯将所识所感悉数分享,我所看到的宋聘号,内飞已破损,最后一张图是从网上搜索而得,以供参详,喝这样的极品普洱,可遇而不求,满是敬畏之心,端坐于前,仿佛面对一位年长的智者,身心经历奇妙之旅,唯有谦卑,恕不敢妄自评论,关于百年宋聘号的图片和介绍摘抄如下。

宋聘号成立于光绪初年,是云南易武有名的茶庄之一,宋聘号圆茶所用的原料乃易武茶山大叶种乔木三级茶青,每饼茶中有内飞一张,饼面色泽栗黄油光,条索细长,茶汤栗色,叶底再栗红,有樟香,水性柔滑厚实,其品质已达舌底鸣泉之境,在收藏家眼里早已成了稀世珍宝。


5.尾声

我问阿太,九九易昌号再过多少年,可进入“化境”,他说,至少还要10年的时间,到了那时的九九易昌号,暖性,甘、厚、醇、滑、活等五味,融为一体,无挂无碍,入口即化。

我不由暗自欢喜,想要喝到百年易昌号的愿望这辈子是不可能实现了,但如果不出意外,30年,40年,50年或60年,再大着胆子想一想,甚至70年的九九易昌号,喝到是可能而现实的,如果按茶寿108岁计算,那就可以喝到80年的九九易昌号了,这些不都是美好而值得期待的吗?

我曾半开玩笑问阿太,我们亦将年近半百,现在的人大多喜新厌旧,你会嫌弃我呀?他说:不会,越老越好。再问为什么,他淡淡一笑,普洱茶就是越老越值钱。看来这几年的茶没有白喝啊,呵呵

古人云: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众人是名施茶。习茶的路上,怀揣着感恩和珍惜,你总会遇见合适的茶,合适的人,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高高初写于2019年3月27日,修改于3月29日,定稿于3月30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