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遗时光】以根雕译自然,化腐朽为神奇——央视专访象山根雕大师张德和

 来来永胜 2019-03-31

好山好水育人才,

在象山,

有一位 根雕艺术大师 张德和

他被誉为大自然的“翻译家”。

以根雕译自然,化腐朽为神奇!

前不久,

央视11套对张德和进行了专题采访。

快一起来看看吧!

根艺作为中国传统雕刻艺术之一

发源古代,源远流长


 

这种传统工艺品

体现着普通民间艺人

寻找根一样的精神家园

是我国优秀文化的载体

从浙江宁波根雕艺人张德和的一言一行中

可以体会到

他对自己毕生艺术事业的热爱与坚持

张德和,1955年出生,浙江象山人,中国竹工艺大师,中国根艺美术大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浙江省竹根雕专家委员会主任,第一批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十佳民间艺人。

从工匠到艺人,张德和从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不似而似的现代审美理念中得到启发,推出了局部雕法,更多地保留竹根雕的自然特色,以体现返璞归真的情趣。接着,他又发明乱刀法、连皮雕法、组合雕法和大写意法,他的艺术创新,开辟了竹根雕艺术的新天地,被称为“中国竹根雕艺术的一次革命”。

张德和将自己从事的根艺事业语义为“译文”,他的工作就是在尊重大自然原作的基础上,发现美、挖掘美、塑造美,充当大自然的“翻译家”。他平时喜欢写诗,以此抒发胸臆,启迪思维。对根艺创作,张德和提出“雕而不雕,不雕而雕”的理念。

“渔家有乐在东瀛,沧浪踏歌鸥结盟。烟雨迷蒙尘俗远,轻风一棹慰平生。”张德和用自作诗为自己的竹根雕《斜风细雨》增添了一份诗意。在他看来,无论是竹根还是树根,只有当它的自然形状与特定的艺术形象和创作思想相契合时,才会产生特殊的美。张德和的作品,大多都经过了这种“雕与不雕”的哲学思考,实现了巧材、巧思和巧雕的过程。

德和痴迷根雕近四十载,锲而不舍,上下求索,不仅把濒临绝境的中国竹根雕艺术推向新高峰,而且还影响造就了一大批艺术新秀。象山竹根雕从无到有,从粗到精,名闻遐迩,直至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竹根雕艺术之乡”。

来源 | 中央电视台CCTV-11频道《翰墨戏韵》节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