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脊柱相关疾病 | 脊柱相关疾病研究范围(一)

 罗纯华 2019-03-31

脊柱相关疾病学,是骨伤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

所谓古老在于它最早在《五十二病方》中就有相关的记载,并且贯穿于中医学发展的全过程,在古代文献中有大量的关于脊柱相关疾病方面的记载。

所谓年轻在于它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体系的历史并不长,在20世纪70年代才成为我国医学上认可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以研究脊柱相关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治疗以及预防为主的学科。

研究脊柱相关疾病学的历史

我们为什么要研究脊柱相关疾病学的历史呢?我们研究这一学科发展的历史,有利于我们正确把握脊柱相关疾病的产生背景,有利于我们开展这一学科的理论研究和临床研究,为这一学科的进一步创新发展提供一种思维方法。


从最早在《五十二病方》中就有了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相似症状的记载,直到20世纪70年代脊柱相关疾病学在我国的正式形成。与此同时,“中医脊柱推拿”、“中医脊疗”、“整脊疗法”、“正脊术”、“脊源性疾病”等诸多名称,与脊柱相关疾病学是基本相同的。它揭示了许多常见病和疑难病的病因和发病规律,疗效好,实用性强,大部分治疗方法属于自然疗法或绿色疗法范畴,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

这个学科的产生有着深远的历史和实践基础,是医学发展的必然,是对许多常见病发病规律的一种新的认识。它起初是源于临床实践许多临床医生在治疗脊柱疾病时偶然治好了许多似乎与脊柱无关的内脏疾病,在千百年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

祖国传统医学中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的腧穴及四肢的许多腧穴与内脏器官有着功能上的联系,临床上采用捏脊和点穴、针灸等疗法,治疗小儿腹泻、消化不良、胃病、痛经等均起到良好的临床效果,传统医学的脏腑经络理论对此已有系统论述。

共同学习,精彩不断

本文转自《脊柱相关疾病学》 

编辑:汝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