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吕尚的别名

 杏坛归客 2019-03-31

飞熊

即吕尚。《武王伐纣平话》:西伯侯夜梦飞熊,来至殿下,周公解梦谓必得贤人,后果得贤人姜尚,当时姜尚正在渭水之滨垂钓。三国 曹植《铜雀台赋》:“欣群才之来萃兮,协飞熊之吉梦。”宋 黄庭坚《古渔父》:“范子归来思狡兔,吕公何意兆非熊。”宋 项安世《隆中次吴襄阳韵》:“平生慕西伯,对面失飞熊。”元 查德卿《蟾宫曲》:“八阵图名成卧龙,六韬书功在飞熊。”明 皇甫汸《青州行送褚宝令临朐》:“君不见茫茫青州本东土,吕公封齐姬封鲁。”后因以“飞熊”指君主得贤的征兆。明 孙仁孺《东郭记·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把先齐豪杰还援比,钓竿儿飞熊渭涯。”另,指隐士见用。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五:“今人称隐士见用,多曰渭水飞熊。”

非熊

即吕尚。《史记·齐太公世家》: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或封于申,姓姜氏。夏商之时,申、吕或封枝庶子孙,或为庶人,尚其后苗裔也。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周西伯。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螭,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曰:“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唐 司马贞《史记索隐》引谯周曰:“姓姜,名牙。炎帝之裔,伯夷之后,掌四岳有功,封之于吕,子孙从其封姓,尚其后也。”宋 华岳《归钓吟》:“姜太公,百年将至方非熊。”元 耶律楚材《戊子饯非熊仍以吕望磻溪图为赠》:“非熊应笑非熊老,八十犹然钓渭川。”明 江源《太公钓渭图》:“非熊不入周王卜,只是终身老渭阳。”

姜尚

即吕尚。本姓姜,因其先祖辅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于吕,故以吕为氏,也称吕尚。近代 沙曾达《钓台村》:“渭阳垂钓访遗贤,姜尚皤皤忆大年。漫说江滨台是否,英雄风骨自高骞。”

姜太公

吕尚的别名。汉 徐干《中论·审大臣》:“又有不因众誉而获大贤,其文王乎!畋于渭水边,道遇姜太公,皤然皓首,方秉竿而钓。”宋 方回《客况六言》:“借问老夫年纪,五屈指姜太公。”宋 华岳《归钓吟》:“姜太公,百年将至方非熊。”元 张养浩《雁儿落兼得胜令》:“也不学姜太公磻溪岸,也不学贺知章乞监湖,也不学柳子厚游南间。”元 杂剧《摩利支飞刀对箭》:“姜太公渭河边垂钓,伍员在丹阳县吹箫。”

姜牙

即姜子牙。吕尚的别名。唐 孟郊《感怀》:“姜牙佐周武,世业永巍巍。”五代 徐夤《贺清源太保王延彬》:“姜牙兆寄熊罴内,陶侃文成掌握间。”明 陈恭尹《祝刘太翁》:“吾闻兹泉旁,姜牙有遗址。”明 张萱《眉寿六封卷为郭青师司马封君题》:“闻道辟雍修盛事,安车今又载姜牙。”明 黎景义《杂诗》:“姜牙求志者,皤发始遭逢。何意渭水涯,后车载非熊。”

姜子牙

即吕尚。姜姓,字子牙。俗称姜太公。佐武王灭殷,封于齐。《百家姓·栾》:“出自姜姓,为炎帝的后代,是用人的名字作为姓氏的。西周的时候,姜子牙被封于齐,建立齐国。”《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也。”《封神演义》第十七回:“姜子牙,我与你无冤无仇,怎将三昧真火烧我?”清 钱大昭《迩言》卷五:“《孙子兵法》曰:'周之兴也,吕牙在殷。’《史记·留侯世家》正义曰:'太公,姜子牙,周文王师,封齐侯也。’案:子牙之字,盖始于此。”《冷眼观》第二四回:“难不成他们的上帝是一种非怪、非妖、非人、非畜,所谓姜子牙的坐骑四不相去冒充的幺?”

吕公

指吕尚。汉 孔融《离合郡姓名字诗》:“吕公饥钓,阖口渭旁。九域有圣,无土不王。”唐 温庭筠《渭上题》:“吕公荣达子陵归,万古烟波绕钓几。”宋 黄庭坚《古渔父》:“范子归来思狡兔,吕公何意兆非熊。”宋 苏辙《磻溪石》:“吕公年已莫,择主渭河边。”另,指吕嵒,即吕洞宾。宋 姚宽《西溪丛语》卷上:“襄汉隐者,躬耕数亩……一日,柱间得一绝,相传吕公作也。”

吕望

即吕尚。尚年老。隐于渔钓,文王出猎,遇于渭滨,与语大悦,曰:“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后世亦称吕望。《楚辞·离骚》:“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三国 曹植《七启》:“此宁子商歌之秋,而吕望所以投纶而逝也。”南朝 刘勰《文心雕龙·铭箴》:“吕望铭功于昆吾,仲山镂绩于庸器。”五代 徐夤《寄天台陈希畋》:“吕望岂嫌垂钓老,西施不恨浣纱贫。”宋 张孝祥《柳梢青》:“年少甘罗,老成吕望,必竟如何。”宋 佚名《西江月》:“柏松祝算奉霞觞,事业非熊吕望。”

吕渭

即吕尚。曾钓于渭滨,故称。宋 罗泌《路史·后纪四·炎帝下》:“商周之际,有吕渭,字子牙……四友与居,文王见之,吕遯陈以钓道,遂成周业。是为太公望、师尚父。”

吕翁

指吕尚。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辨误三》:“豫章《渔父》诗:'范蠡归来思狡兔,吕翁何意兆非熊。’”另,指吕洞宾。宋 洪迈《夷坚乙志·望仙岩》:“道人腾至岩上,端坐含笑,俊望之,如在云霄……后还家,与妻子别,告人云:'此吕翁也。’”宋 洪迈《夷坚志补·杜家园道人》:“杜饮罢,戏言:'此瓶有酒几何,而斟之未竭?公莫是吕洞宾先生否?’道人曰:'君又不曾见吕翁,云云何也?’”


吕牙

即吕尚。因其字子牙故又称吕牙。《孙子·用间》:“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清 唐甄《潜书·考功》:“为将军者若吕牙,为巡抚者若召奭。”清 胡天游《古柏行》:“久从濩落不自惜,吕牙五羖皆晚兴。”

齐太公

指吕尚。宋 方回《呈吕使君留卿》:“大门昔有谣,吕氏一千中。华胄所自出,恭惟齐太公。”

单呼牙

即吕尚。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别号飞熊,因其先祖辅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于吕,故以吕为氏,也称吕尚。

尚父

亦作“尚甫”。指周吕望。意为可尊敬的父辈。《诗·大雅·大明》:“维师尚父,时维鹰扬。”毛传:“尚父,可尚可父。”郑玄笺:“尚父,吕望也。尊称焉。”一说为吕望之字。马瑞辰通释:“'父’与'甫’同。甫为男子美称,尚父其字也,犹山甫、孔父之属。”汉 班彪《游居赋》:“想尚甫之威虞,号苍兕而明誓。”宋 张元干《满庭芳》:“比渭滨甲子,尚父难兄。”清 唐孙华《磻溪》:“尚父精神老更遒,一竿唾手取神州。”


师尚父

吕尚的尊称。《诗·大雅·文王》:“维师尚父,时维鹰扬。”毛传:“师,大师也。尚父,可尚可父。”郑玄笺:“尚父,吕望也,尊称焉。”《史记·齐太公世家》:“迁九鼎,修周政,与天下更始。师尚父谋居多。”宋 李新《送高执中赴文州楒林》:“承平诸将老,谁复师尚父。”宋 陆游《跋鲁直书大戴践阼篇》:“此三十二字,与丹书三十九字,一传于箕子,一传于师尚父。”明 欧大任《送杨运判量移青州别驾》:“今日坐谈师尚父,何年归拜富民侯。”清 陈梦雷《李葆甫传》:“昔师尚父八十始秉钺建旄。”清 缪荃孙《沔县谒诸葛忠武侯祠》:“莘野聘阿衡,渭滨师尚父。”

师望

指吕尚。《楚辞·天问》:“师望在肆昌何识。”王逸注:“师望谓太公也。”汉 桓宽《盐铁论·复古》:“有司思师望之计,遂先帝之业。”《三国志·蜀志·许靖传》:“今日足下扶危持倾,为国柱石,秉师望之任,兼霍光之重。”

大公

即吕尚。辅佐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左传·僖公四年》:“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刘文淇疏证:“大公,谓吕尚也……梁履绳曰:'始封之君,子孙尊为大公。《齐世家》:文王得吾先君大公。《田敬仲世家》亦称田和为大公,是也。’”《左传·展喜犒师》:“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先秦 左丘明《季札观周乐 》:“为之歌《齐》,曰:'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大公乎?’”


太公

即吕尚。《史记·留侯世家》:“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史记·范睢蔡泽列传》:“昭王与平原君饮数日,昭王谓平原君曰:'昔周文王得吕尚以为太公,齐桓公得管夷吾以为仲父,今范君亦寡人之叔父也。’”《史记·滑稽列传》:“苟能修身,何患不荣!太公躬行仁义七十二年,逢文王,得行其说,封于齐,七百岁而不绝。”《史记·齐太公世家》:“或曰,太公博闻,尝事纣,纣无道,去之。游说诸侯,无所遇,而卒归姬昌。”晋 李康《运命论》:“太公,渭滨之贱老也,而尚父于周。”《资治通鉴·汉纪》十八:“是故伊尹勤于鼎俎,太公困于鼓刀,百里自鬻,宁子饭牛,离此患也。”《资治通鉴·汉纪》三十四:“故武王以太公为师,齐桓以夷吾为仲父。”

太公涓

即吕尚。相传姜子牙72岁时在渭水之滨的磻溪垂钓,遇到了求贤若渴的周文王,被封为“太师”,称“太公望”,俗称太公,被周武王尊为“师尚父”。姜子牙辅佐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纣的首席智囊、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法、兵、纵横等诸子百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太公望

即吕尚。《战国策·秦策五》:“太公望,齐之逐夫,朝歌之废屠。”《吕氏春秋》:“舜染于许由、伯阳,禹染于皋陶、伯益,汤染于伊尹、仲虺,武王染于太公望、周公旦。此四王者,所染当,故王天下,立为天子,功名蔽天地。举天下之仁义显人,必称此四王者。”《淮南子·泰族训》:“文王举太公望、召公奭而王,桓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举贤以立功也。”《史记·齐太公世家》,“尚穷困年老,钓于渭滨。文王出猎,遇之,与语大悦,曰:吾太公望子久矣。”故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后佐武王灭殷,封于齐。《孟子·尽心下》:“若太公望、散宜生,则见而知之。”晋 刘琨《重赠卢谌》:“惟彼太公望,昔在渭滨叟。”宋 王禹偁《除夜》:“若比太公望,吾方为少秀。”宋 方岳《次韵程少章投赠》:“钓石自寒烟,谁知太公望。”宋 高斯得《感事》:“惟彼太公望,桓桓定周基。”明 李梦阳《乙丑除夕追往愤五百字》:“武王秉黄钺,师事太公望。”

屠叟

指吕尚。吕尚出身低微,曾经做过屠夫和小商贩。《战国策·秦策五》:“太公望,齐之逐夫,朝歌之废屠”。《韩诗外传》卷七:“吕望行年五十,卖食棘津,年七十屠于朝歌,九十乃为天子师,则遇文王也。”又《韩诗外传》:“太公望……屠牛朝歌,赁于棘津,钓于磻溪,文王举而用之,封于齐。”《尉缭子》:“太公望年七十,屠牛朝歌,卖食棘津。”《说苑·尊贤》:“太公望,朝歌之屠佐也,棘津迎客之舍人也。”因此,称吕尚为屠叟。唐 李白《梁甫吟》:“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宋 魏了翁《次韵永平令江叔文鹤山书院落成诗》:“朝歌屠叟无与语,一日投纶见明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