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抓住4点,调补就不会偏离

 srfb 2019-03-31

 小 编 导 读 

临床上,体虚之人不在少数,大家都想好好调理一下。那究竟怎样调补才是正确的?是不是多吃大枣、阿胶就可以?小编觉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这里同样适用。了解自己的身体,自己为何种体虚,如此才能对证调补。不同的人群,调补方法也不相同。所以,千万不可盲目调补,以免没有效果,反受其害。

“调理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身体好!”

“什么叫身体好?”

“就是身体阴阳平衡。”

这句话可能我们平时说得很多,但是对于中医专业人士来说,我们更愿意讲“和”而不愿意讲“衡”。因为“衡”这个概念,有点像天平,这边放50g重量的东西,另一边放50g的砝码,就平衡了。但是“和”的概念更宽泛一点。

难道阴阳平衡就是人体里面有50%的阴和50%的阳吗?显然不是。

人体内水分占了大多数,按照中医来说,这些津液、水分应该属于“阴”,难道就是“阴”多了,阴阳不平衡了吗?并不是。

这么多的水分对人体来说恰到好处,而其他的“阳”就够用了。阴阳互生,有相互的制衡,相互的补充,相互的利用,就是一个好的状态。想要变成一种“和”的状态,通常我们会在冬天使用进补的方法。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去进补呢?

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是什么体质。

一般来说,体虚有4个方面——气、血、阴、阳。

当然,这是一个简单的分法,也有些人可能气血都比较虚,或者阴阳两虚,或者气虚加阴虚,气虚加阳虚,都有可能。

气虚,从症状上来说,就是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特别容易累。中医常说“气”,可能一般人听起来太玄乎。简单来说,我们常说这个人脾“气”大,神“气”活现,趾高“气”扬,这都是说“气”,也就是人的一种精神状态,生命活力的表现。“气”足的话,活力足,精神旺,“气”如果不足,人就“蔫”了。气虚的人很容易动不动就出汗,有点喘,或者气急。

对于气虚的人应该怎么调补呢?在药物上最常用的就是黄芪和人参,人参如果吃不到,吃点党参也可以。在平时的食物当中,糯米、山药都是补气的佳品。

再来说说血虚。中医的血虚和西医的血虚很大程度上是相通的,表现就是爪甲颜色淡,头晕目眩,面色萎黄,月经量少。

血虚的人该怎么调理?西医可以采用补铁的方式,让血色素(血红蛋白)升高。中医治疗最主要的药物就是当归、阿胶,还有一个专门补血的方子叫四物汤。而我们平时吃的食物中,红枣、桂圆都是补血的(当然这里的“补血”不一定是升高血红蛋白)。

阳虚,就是人的“阳气”不足。男性和小孩的阳气都很足,像青年人、中年人,睡觉有时不想盖被子,因为他阳气足,怕热。可是到了老年的时候,就容易身体蜷缩、脚冷,穿两件羽绒服都不够御寒。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阳气用完了。阳虚最主要的表现就是怕冷,手脚怕冷。另一个表现就是在性功能上面,出现阳痿、早泄,包括起夜多、夜尿清长,这都是阳虚的表现。

阳虚就要补阳,就要使用温性的东西。在药物里面最厉害的补阳药物就是鹿茸,鹿角也是,它们都是温性的。平时吃东西里比较典型的就是羊肉,到了冬天也是一种温补的家常菜。

对于阴虚来说,我们知道“阳虚则寒,阴虚则热”,阴阳互相制约,“阳”就是火,“阴”就是水,正常的情况下两者相当,处于平衡状态。

如果阴虚那就水少,火相对来说就大了,所以阴虚火旺。最常见于更年期的女性,表现为潮热,一阵烘热汗就出来了,脸红红的,半夜失眠,睡不着觉,是一种怕热的状态,舌头伸出来是红红的、没有苔,我们说这是“阴虚火旺”的表现。

那水少了该怎么办呢?补水。常用的药物是地黄,还有冬令进补会用一些膏滋,比如龟甲胶、鳖甲胶,这些都是补阴的药物,当然同时它们还有一定的活血作用。平时常吃的东西里面西洋参、枫斗、白木耳、百合都是养阴的。

根据体质的不同,可以补气、补血、补阴、补阳,这就是调补。但是,不需要把阴阳调到平衡的程度,调到对于你现在这个状态最好就可以了。

根据人群不同,调补也有不一样的操作方案。

中医有一个概念,肾为先天之本,脾胃后天之本。

小孩只需要开胃,只要孩子肯吃肯动,就能生长。我们常说小孩“见风就长”,只要吃得好就行。但现在很多情况下家长喂养不当,孩子厌食挑食,那就长不好了。

青年、中年人最主要是调补脾胃,只要脾胃功能好了,可以吸收水谷精微,吃的东西能消化,那么气血都会变好。因为这个年龄阶段,从娘胎里带来的精微物质还在,没有流失,就是中医说的“肾”。肾不亏,所以不一定要补肾阴肾阳。

对女性来说,需要补血补阴,这都是女性先天比较容易缺乏的东西,应该注意补充。除此之外,一定要注意疏肝。女性往往有情绪化的倾向,经常在不舒服的时候,郁郁寡欢。如果不去解决这方面的问题,精神状况不佳,就会影响到气血流通。所以,我们常常在补的同时加一些疏肝的药,比方说逍遥丸。

老年人在补脾胃的同时一定要补肾,因为他的精气少了,用的时间长,基本上快用完了。

老年人的消化功能不好,所以要加开胃的药,补的同时能增加吸收。另外,老年人常常有动脉硬化、血管老化的情况,加点活血的药让药性能够通达全身。

所以,对于进补这个事还得看医生,不能瞎补。

现在跟很多人说要补,他们就开心;而如果跟他们说不需要补,他就不开心,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有时候营养过剩是不需要补的,无须滥补。还有补不对症,明明阴虚却用补阳药,明明阳虚却用补阴药,这也是不对的地方。

另一个就是社会风气,人们普遍认为贵的就是好的,补药就要越贵越好。其实,吃的都是药,不是吃钱,吃的药只要对症就是好的,“和”就是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