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进补,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各种补药、肉类或山珍海味,但其实最好的“补药”就藏在我们身边。中医有“药食同源”的说法,许多食物即药物。 药补不如食补, 那我们平时都补对了吗? 那些容易吃错的补品 人参 人参并非大热,而是属于温性,适合气短、懒言的气虚体质人群; 如果您经常口臭、大便黏质或者烦躁易怒,这是湿热体质的表现,不宜食用人参; 菊花 菊花的药性比凉更凉,属于寒性。不适合长期畏寒怕冷的阳虚体质人群食用; 西红花(藏红花) 西红花和红花是不同的药材,西红花属凉性,不适合阳虚体质人群食用,更不能拿来泡脚; 常见的补药的药性怎么分类? 除此之外,枸杞子属平性。 还有哪些我们常见的药, 不属于药食同源呢? “它们”属于药食同源吗? 何首乌 ——不在药食同源的范畴内! 当你由于血虚导致头发早白,就可以选用何首乌搭配其他养血药物,会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注意:如果是肝火上炎引起的不适,不宜用何首乌! 石斛 ——不在药食同源的范畴内! 石斛是养胃阴、清虚热的。如果胃的虚热没有阴虚,则长期用石斛泡水喝就会伤脾胃; 脾胃虚了容易引起腹胀、腹泻等不适; 黄芪 ——不在药食同源的范畴内! 黄芪是一种补气的药材,但是要区分不适的症状。如果是由于阴虚导致的浑身没劲儿,特别是肝肾阴不足的时候,腰酸腿软。这时的体力不够用就不适合服用黄芪。 虚也分不同的虚,不是每一种都能喝黄芪水。适用于气短懒言、面色苍白的人群。 中医讲“辨体施膳”, 不同的体质需要吃不同的食物, 怎样辨别自己的体质呢? 老年人最常见的三种体质 专家介绍,中医体质分九大类:平和体质和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血瘀质、特禀质其他8种偏颇体质。其中,阳虚体质、阴虚体质、气虚体质在老年人中最常见。 阳虚体质 阳虚体质的人特别怕冷,同季节穿衣比别人多。应选平性或温热的食物进补,在做饭时放入八角或茴香等温性的食材,可起到补阳气的作用。 阴虚体质 阴虚体质的人表现为脚心热,总是口渴想喝水,眼睛干涩。 推荐食用寒凉性食材,如牡蛎。 气虚体制 气虚体质的人特别容感冒,容易出虚汗,面色恍白,宜进补温性食物,如人参、大枣,起到养气补气的作用。 以上这些辨别体质的方法只能作为大概的参考,为了更好的用药进补,您可以去医院进行严谨的体质确认。 下面5种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 与5种药该怎么配呢? 药食同源的药和食物怎么搭配 1 螃蟹性寒凉,可搭配生姜、紫苏、黄酒等温热性食物,中和其凉性。 2 牡蛎属寒性,搭配偏温的紫苏,可温中散寒、止呕、去油腥。 3 鸭肉性寒凉,大枣属于温补之品,可以缓解鸭肉的凉性。 4 猪肉补肾益精血,但会滋腻生痰,搭配陈皮健脾化痰。 5 阿胶偏温,养血补血,搭配赤小豆清利湿热,可将阿胶湿邪化开。 螃蟹、牡蛎、鸭汤偏凉寒,阳虚、脾胃虚寒人群不宜多食用。猪肉、阿胶偏滋腻,湿热体质人群不宜多食用。 即使是药食两用的中药,也需要对症食用,这样才能起到调理身体的作用;但如果是没有症状的人吃多了,反而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希望朋友们正确的理解药食同源,在寒冷的冬季正确的进补,身体越来越好。如果生病了,还是建议去医院看病,不能仅仅局限于食疗养生。 |
|
来自: 自强不息在等你 > 《中药药膳养生、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