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hange讲堂第三讲——提升核心自信

 kittywei 2019-03-31

报名二维码在文章最下方

之所以说这个话题,是我在女性课程授课过程中发现,同学们不清楚什么是自信,只要看到缺点、遇到负面评判就无所适从,要么是不想面对因此愤怒;要么是默默认同所以自卑。对自己没有清晰的认识,何谈具备面对外界干扰的能力?很多人自认为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并因此而骄傲自负或者气馁自卑,事实上并非如此。

要想克服自卑,建立核心自信,必须全面更新我们的认知。人类与动物界最大的一个分水岭就是“认知革命”,人类的远祖智人一族就是通过认知革命从而成为胜利者,而我们就是智人的后代。一个种族的认知铸造了种族的历史长河,一个人的认知,也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自信的建立绝不是一句”你自信点,你要相信自己“就可以改变的,他也想自信点,他的自信从何而来?他也想相信自己,他相信自己的底气又从何而来?他又该相信自己什么?

解决这些问题才是自信的根本,改变一个人多方面的认识,自信自然而然就会出现。所以,我随便写了一系列有关自信的”闲言“碎语”,发在此处,希望能在某些地方,对大家有所启发。

闲话核心自信

了解自卑

提升核心自信,首先就是要了解自卑和自信:


1 我们的自卑来自于哪里?自卑大多并非来自“真实的特点”,而是来自“我认为我不好”,可以说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只有10%是来自于事实,90%来自于“我觉得”;


2 自卑准确的说来自于“未能满足的现实需要”,比如,个子高矮可以成为缺点让人自卑,也可以成为优势让人自信,取决于不同时期是否能够满足当时的需要;


3 克服自卑的首要条件就是,重新认识“我觉得”后面的东西,是否是真实的、客观的;


4 要想树立核心自信,首先需要明白自信是什么。很多人把自信等同于“我相信自己能成功”,或者“我相信自己的能力足够完成这件事”,试想,如果自信等于我能完成,如果你完不成,你的自信岂不是要受到挑战?而这个恰好是自卑的来源;


5 我理解的自信,不是凡事我可以做到,而是我信任自己。比如,一个精神分裂的患者,我经过思考与分析,觉得自己的咨询能力还不足以帮到他,那么,我会把他转给更合适的咨询师,这不是“我没有自信”,而是“我信任我的判断,我当下完不成这个任务”,这种理性的判断并不会伤害我的自信心,也不会影响我继续深造自己,相反,信任自己的判断,也是自信心的表现。


6 提升核心自信,就要清楚“我是谁,我有什么特质”,越是清晰客观认识自己,越是不会受他人的言语而左右,从而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盲目的人总像浮萍,无处落脚,何谈自信?在这个基础上,核心自信也就慢慢建立起来了。

我是谁

聊聊“我”,形而上的,但是,如果能真正理解并且落地现实又影响一个人的核心自信的。

网上很多类似这样的话“做自己”,什么是“做自己”,哲学或心理学的“我”又是什么?我们劝别人的时候总是说“钱乃身外物”,如果金钱、地位都不是我,那什么是我。

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我,你想象一下垂危病人的愿望。在身体即将跨掉,再也看不见、再也无法感受这个世界的那一刻,他们即将消失,在这个世界上不复存在。即,“我”消失了,我消失了,那么“我的”更是不复存在,比如我的钱,我的地位,我的房子。他们想要什么?对,活着。活着是什么?躯体存在吗?是,但不全是。

躯体和金钱地位不同的是,金钱地位都是附属品,可以分割,而躯体与“我”不能分割,因为躯体是“我”的客观存在。

而除了躯体还有什么是“我”呢?那就是,可以用眼睛看风景变幻,用耳朵听清风细雨,用鼻子嗅人间百味,用嘴巴言说百态,只要具备其一(比如瞎子可以通过听),就可以让我们感觉这个世界,证明自己在这个世界存在着,这就是活着:即躯体的客观存在,感觉的主观存在,而这就让“我”存在。

这就是“我”。我就是存在体验本身,这是我自己多年来对“我”的认知。

曾经有一个感觉剥夺实验,愿意给试验者高额回报,他们需要做的很简单,就是被严格的控制在一个黑屋子,完全隔绝外界感觉输入,看不见摸不着听不见,最后,这些试验者全部都坚持不下来。为什么,因为剥夺了所有的感觉输入,其实剥夺的就是一个人对“我”的存在的主观感知。

这也让我们更好理解什么是我。一个人的存在体验即构成这个人的“我”。

而所谓金钱、地位,他人的鸡毛蒜皮,都是“我的”,即附属在“我”这个存在之外的附属性。

人们常常压抑自己的体验与感受,有一种为别人而活的感觉,造成这种本末倒置的,恰恰是因为忽略了“我”是什么,而去拼命追求“我的”,不能感知“我”,所以试图通过这些附属物感知我的存在。最后,按照别人的要求或期待做事。

当然,人们这么做也不是没有原因,越是不在意自己的体验的时候,越是会从外界的反馈来寻找自己存在的证据。必然会更多受到外界需求的制约。反之,越是在意自己的体验,越是会遵从“我”的感觉,从而做出更符合自己的决定。

做出自己的决定,不代表就不符合外界的需求,因为越是符合自己的,越可能自己做的越好,结果是,自己发展的很好,满足外界需求的可能性也就更大,那些附属性的获得也就顺理成章。

我就是我,这个独特的存在即我。为什么说独特呢?因为每个人的存在体验都有其独特性,这也是每个“我”存在的独特性。

我,唯一不可替代的存在。

不知道是否能有所帮助,我说说,大家感兴趣就看看,我想,当我们尊重自己的存在的时候,就更能看清自己,也会做的更好。

如何看待评判

怎么理解身边的人对我的负面评判?又如何辨别他们,找到自己的特质以及优劣势?

战国时期,范雎向秦王提出“远交近攻”策略,使得秦国联合远处的齐国和楚国,将韩赵魏各个击破。其实,这样的事在我们身边天天发生。关系远的人对你客气恭维,关系近的人开口必伐。虽然和秦的动机截然相反,却殊途同归的干掉了身边的人。注意,我这里说的是“对人的负面评判”不是“对事的积极建议”。很多人会本能地信任家人,不信任“外人”,因为“只有家人才会说真话”。再加上我们常说的“忠言逆耳利于行”,为很多“肆意的评判”附上了高大上的关怀与情操,以至于你不得不接受“家人口中的我才是真的我,我就是这么糟”。

很多人说发现不了自己的特质,优势或劣势,我恰恰有个建议,多听听不熟悉你的人怎么说。虽然我们不排除恭维成分,但是也请看见另一面,所有人的恭维也不是”张口瞎掰“,人们还是会基于一些事实。就如同你遇到一个胖子绝不会恭维他瘦一样,你可能会发现他的表情很讨喜。而这些恰恰是你可以留意的特点。

我自己有个体会:以前我去买衣服,卖衣服的小姑娘们总是夸我:“你好瘦啊,你好苗条阿”,她们确实是恭维,但也是事实,我确实很瘦。两年前我开始健身,最近这半年效果越来越明显,我去衣服店的时候发现小姑娘们说的不再是“你好瘦”,而是“你腿好漂亮,细但是看上去很结实,你是不是健身啊”。

且这些年的经验告诉我,一定要留意不熟悉的人对你的特点的描述,因为那是你给他人的感觉,而人的第一感觉一定是你的最明显特质,只是平日里被你忽视或者否定掉了。所以,认识自己的特质?别排斥“远交”的时候的他人反馈。

常常有女孩子问我“老师,我担心他喜欢我是因为不了解我,了解了真正的我,他会不会就不喜欢我了”。其实,这恰恰是一个误读。不熟悉的时候他看到的你不是他凭空捏造的,也是真实的你,只是另外一部分你,你可能忽视了发展这一部分,而只关注你眼中“自己糟糕的样子”或“希望自己成为的样子”。你希望自己是完美的,害怕有不完美的地方,其实,他喜欢你什么,那就是你最有魅力的地方,好好利用和发挥它,就可以了~

如何理解评判

如何在理解评判心理的基础上,重建自己的自信。

有些人说别人“笨”,或者“变态”,如果只是单方面自己说说,或者愤怒情绪下的激言,可以理解为简单粗暴的情绪发泄,人在情绪激烈的时候倾向于把问题简单化,上升评价下结论,比如结论式的解决方案,“滚,二逼”。我们要认识到,情绪下的言语是夸大的、偏激的、以点概面的,有失客观真实的。所以,如果你把一个人被负面情绪操控下的语言当真实可靠,就真的是自找苦吃。当然,相信这一点多数人也能够看透。

然而下面这种情况就不是人人都能看透的:如果一个人把类似的话直接说给当事人,且做出一副“我看透了你,你应该清楚认识到这一点”的样子,比如“你这个人不聪明”,“你这个人就是太敏感”。这时候,就具备更深的心理意义,他是将自己置身于强势地位,在牺牲别人的价值感的基础上抬高自己的价值,这会让他有高人一等的感觉。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些话根本不是积极建议,而更多是“我知道你的缺点”。

注意,这里我说的价值感,不是真实的“价值”。即便是对方,他抬高的价值也是单方面的”虚幻价值感“,所以,如果此时作为受害者的你拼命为自己辩护,你就中了圈套。你的价值岂是别人可以随意定义的?

要记得:你的价值岂是别人可以随意定义的?

再往深处想,每个人对他人的评判虽然看上去是客观的,实际上都无法摆脱他基于“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感受”,在感受的基础上产生的评判,记住这一点即可,你只是未能满足他的需要而已。

这是不是说我们可以不关心别人的需要和感受?NO,我们后面再说(可以简单理解:如果你可以把自己的人格发展完善,让价值得以发挥,你自然就具备对他人的感知能力以及存在价值)

从拖延看自己

了解自己可以通过很多细节,比如拖延。拖延表面上看因为各种客观原因造成的,比如,我现在工作忙没时间,我最近没钱,我还得回家一趟,我还没做好准备,结果一准备就再也不见人了。其实,拖延是内心抗拒的表现,比如一个人抗拒改变的时候,就会拿各种客观理由拖延,甚至会这样说,我的情况很特殊,老师万一说没办法怎么办?万一我做了也没用怎么办?(即:我很特殊,连我的问题都与众不同,这是一种自恋的表现,而自恋也是自卑的根源)。

拖延从实质上来说是深层的“自我价值感缺乏”(这也是自卑的来源)。比如,老板给我一个工作,如果我今天就做了,交上去了,老板会不会不满意,会不会觉得我能力不行?所以,我就拖着,拖到没法拖的时候,我就可以给自己一个合理的理由(心理学上称为自我合理化),比如“时间太紧,要不的话,我一定可以做的更好”。时间太紧是因为客观原因或者我主观上太懒,一个人宁可承认自己懒也不愿意承认自己“不行,做不好”,因为懒是一个特点,只要我改就可以改,我只是不想改,而“我不行”是自我存在的价值,动摇的是一个人的根本认知。所以,我们宁可拖到最后说自己“懒”,也不想第一天就交上去被老板说“你不行”。

试想,如果这个工作是你认为的强项,你觉得我交上去必然被表扬,你一定是第一时间就完成,是不是呢?

所以,我们拖延的不是“事”,而是避免“我不行”。

了解到这个,我们就可以通过重新认识“事情做的不完美”的感觉和“我不行”的评判之间的关系,从而改变拖延。

拖延还与人们大脑的奖励机制有关。人们在面对压力的时候,都愿意选择更轻松的事情,因为轻松的事情可以得到及时的奖励,比如游戏,每玩过一关就可以得到一个奖杯或者一个道具。所以,解决拖延的方法也可以从此入手,把问题划分为一个个小问题,或者一步步小步骤,这样的话,就可以让自己从“压力”的感受以及“我不行”的自我否定中转移到“当下的事”,那么,既可以实现一步步小奖励,也可以让自己从具体的事情中淡化“我不行”的感觉。

前面是从认知上挑战从而改变行为,后者是从行为上正向强化认知。总之,人的改变就是这么一步步发生的。自信也同样。

自信与否是一个人事业与家庭成败的关键,也是个人成长的基石。可是,自信不是凭空来的,自卑也不会凭空消失,所以,我们邀请贝加老师针对「如何提升核心自信」给大家做详细的讲解,时间就在4月4日晚上20:00,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讲座集中讲授一个最关键的问题:

在没有咨询师一对一指导和帮助的前提下,个人该如何提升自己的核心自信

你需要了解什么

你又能做些什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