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林八段锦:背后七踮百病消为什么踮七次?

 静观vqeg2il1nk 2019-03-31

在少林八段锦的动作中最后一个叫做背后七颠百病消。

有【练功口诀】来描述:

两腿并立开足尖,足尖用力足跟悬,

脚跟抬起稍停顿,下落震地全身安,

呼吸均匀把足颠,吸起呼落一周天,

如此反复共七遍,全身气走回丹田,

全身放松做颠抖,自然呼吸态怡然。

这里面就提到了踮七次,我们不禁有一种疑惑?为什么是七,不是别的数字呢?下面我们粗略阐述一下。

首先,该式功法的数,归源于“七”在人体及天地万物中的客观存在及其规律性。《易经》曰:“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王弼注:“阳气始剥尽至来复,时凡七日。”孔颖达疏:“天之阳气绝灭之后,不过七日阳气复生,此乃天之自然之理,故曰天行。”“七日来复”之说,揭示了天地阴阳的循环规律及人体的节律变化。西方人以七日为一周暗合其理。

其次,该式功法的数,是一个被学者称为不可思议的数字。在现代科学研究与现实生活中,数字七有一种神秘感。比如,多数人的短时记忆容量最多只有七个,超过了七,就会发生遗忘。同时,每项和七有关的事物都让人觉得神奇。比如,随便找一张纸,将它连续对折,无论纸有多大多薄,任何一张纸能够对折的次数最大限度为七次!更为神奇的是,由两个7个1组成的数字相乘:1111111×1111111得出的数字是1234567654321,形如雁阵;如果把7这个数字分开,则是1/7=0.142857142857142857142857......无限循环,而142857小数,据说是在金字塔中发现的世界上最神秘的数字。

另外,该式功法的数,是出于一个民族心理的习惯而被广泛运用。在中国文化中,便有不少与七这个数字有关的例子。古诗多以七言为主体。汉代刘向著《七略》、枚乘作《七发》。曹植、王粲、张载皆有《七哀》诗。战国有七雄,汉有建安七子,晋有竹林七贤。曹植七步成诗。古乐理分为宫、商、角、徽(zhi)、羽、变宫、变徽等七种。许多人体及自然现象都与七有关。人有喜、怒、哀、惧、爱、恶、欲七情,体有七窍。如太阳的光线有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七巧板拼图形变化无穷。世界七大奇迹、七绝韵律诗、古老的七月初七节、算盘设有七粒珠子、简谱有七个音符、水的中性值PH是七、北斗有七星、地球陆地分七大洲。可见,这个数值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神奇的数字。

所以,“数中有术”中所指的“数”,应释为必然性与客观规律。客观规律是可以认知、利用,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因此“背后颠”只用七而不用别的数,则是我们的先人已经认识到以七这个数来完成该式,健养身心有其必然性与规律性。规律只能利用而不可弃而舍之,更不可更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