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病理性脉象 疾病反映于脉象的变化,叫做病脉。一般来说,除了正常生理变化范围以及个体生理特异之外的脉象,均属病脉。我国最早的脉学专书《脉经》提出二十四种脉象,《景岳全书》提出十六种,《濒湖脉学》提出二十七种,李士材的《诊家正眼》又增加疾脉,故近代多从二十八脉论述。 脉象是通过位、数、形、势等四方面来体察,如浮沉是脉位的不同,迟数是至数的不同,虚实是力量强弱(气势)的不同。有些脉象,又是几个方面相结合的,如洪脉、细脉则是形态和气势的不同。《重订诊家直诀》云:“夫脉有四科,位数形势而已。位者,浮沉尺寸也;数者,迟数促结也;形者,长短、广狭、厚薄、粗细、刚柔、犹算学家之有线面体也;势者,敛舒、伸缩、进退、起伏之有盛衰也。势因形显,敛舒成形于广狭,伸缩成形于长短,进退成形于前后,起伏成形于高下,而盛衰则贯于诸势之中以为之刚柔者也。此所谓脉之四科也。” (一)各种脉象与主病 1.浮脉 浮脉脉图 《内经》又称为“毛”,意即其脉之来,轻虚以浮。《脉经·卷一》谓浮脉之诊为:“举之有余,按之不足。”清·黄碄《脉确·浮》概括其象云:“浮脉轻手得,如木水中浮。” 【脉象】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泛泛而有余。 切脉时常运用举按寻三种不同指力来体察脉象,浮脉宜轻取,用轻指力按触在皮肤即能感觉到脉搏明显搏动,用重指力则搏动力反而减少,但没有空虚感觉。《诊宗三昧》云:“浮脉者,指下即显浮象,按之稍减而不空,举之泛泛而流利。”为了使人们能够准确地掌握或揣摩浮脉的体象,前人作了恰当的比喻,如《内经》载:“如循榆荚。”是言其波动轻柔;《难经》云:“脉在肉上行。”《四言举要》云:“如水漂木。”是言浮脉脉位表浅。 【鉴别】浮脉与芤、散、濡、虚四脉相似,其脉位均表浅。不同的是:浮脉举之泛泛有余,重按稍减而不空,脉形不大不小;芤脉浮大中空,如按葱管;散脉浮散无根,至数不齐;濡脉浮而细柔;虚脉浮大无力,按之空虚。《濒湖脉学》云:“浮而迟大为虚,虚甚为散,浮而无力为芤,浮而柔细为濡。”《四诊抉微·卷六》:“浮而软大为虚,浮而柔细为濡,浮而无根为散,浮而中空为芤。”《诊宗三昧》:“浮脉者,……不似虚脉之按之不振,芤脉之寻之中空,濡脉之绵软无力也。” 【主病】浮脉主表证,临床上可见于伤寒太阳病证及温病卫分证,如《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云:“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外感温病篇》:“风温证,身热畏风,头痛咳嗽,口渴,脉浮数,舌苔白者,邪在表也。”浮脉主表证,脉必浮而有力,《诊宗三昧》云:“故凡浮脉主病,皆属于表,但须指下有力。” 浮脉也主虚证,脉必浮大无力。《金匮要略·血痹虚劳脉证并治》:“男子面色薄者,主渴与亡血,卒喘悸,脉浮者,里虚也。”《诊家枢要》:“浮而虚,元气不足。”《景岳全书·脉神章》:“若浮而无力空豁者,为阴不足,阴不足,则水亏之候,或血不营心,或精不化气,中虚可知也。”《濒湖脉学》:“无力而浮是血虚。”《三指禅》:“里虚而浮精血脱。”《诊宗三昧》:“久病而脉反浮者,此中气亏乏。”诸家论浮脉主虚,或为阴不足,或为血虚,或为元气不足,或为中气亏乏等等,应与其出现的症状、兼脉综合分析。 此外,浮脉也可见于风水,皮水。如《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云:“……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肘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此因风邪夹水湿郁于肌表而出现浮脉。 浮脉在时应秋,在脏应肺,瘦人肌肉薄者见浮脉,均为常脉。如《素问·平人气象论》:“平脉脉来,厌厌聂聂,如落榆荚,曰肺平。”《玉机真脏论》:“秋脉者,肺也……故其气来,轻虚以浮,来急去散,故曰浮。”《濒湖脉学》:“三秋得令知无恙。”《脉说》:“瘦人得浮脉,三部相得,曰肌薄。”这均说明是生理及生理适应外界气候所出现的浮脉属常脉,不可作病脉论。 【兼脉主病】常见的有浮紧为伤寒,浮缓为中风,浮数为风热,浮虚为伤暑,浮洪为热盛,浮弦为头痛,浮滑为风痰。《四诊抉微·卷六》云:“浮脉主表,有力表实,无力表虚,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紧风寒,浮缓风湿,浮滑风痰,又主宿食,浮虚伤暑,浮芤失血,浮洪虚热,浮散劳极,浮涩伤血,浮短气病。浮弦痰饮,浮滑痰热,浮数不热,疮疽之征。” 【脉理】浮脉主表,反映病邪在经络肌表部位,邪袭肌腠,卫阳奋起抵抗,脉气鼓动于外,脉应指而浮,故浮而有力。如《诊宗三昧》云:“浮为经络肌表之应,良由邪袭三阳经中,鼓搏脉气于外,所以应指浮满。”内伤久病体虚,阳气不能潜藏而浮越于外,亦有见浮脉者,必浮大而无力。 【参考资料】 (1)《濒湖脉学》:“浮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脉经》)。如微风吹鸟背毛,厌厌聂聂,(轻汎貌)。如循榆荚(《素问》)。如水漂木(崔氏)。如捻葱叶(黎氏)。” (2)《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病人脉浮者在前,其病在表;浮者在后,其病在里,腰痛背强不能行,必短气而极也。” (3)《景岳全书·脉神章》:“浮脉,……为中气虚,为阴不足,为风,为暑,为胀满,为不食,为表热,为喘急。” 石氏中医——石超奇整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