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名魏国无名小将的昙花一现,敲响了蜀汉丧钟

 无限时空使者 2019-04-01
本文非完全正史

01

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冬,诸葛亮二出祁山,非但寸功未建,还险些败于一位魏将之手。

且说诸葛亮领军数万攻打仅有一千多人的陈仓,在守将郝昭的有效防御下,始终未能如愿,就在此时,魏国都督曹真率军增援,无奈之下诸葛亮只得撤军。

诸葛亮令蜀将谢雄引兵前行探路,不料半道冲出一魏将,只一刀便将谢雄斩杀。

众蜀兵不战自溃,随后蜀将龚起赶上来,与这人斗了三个回合,又被斩与马下。

这魏将是何等人物,居然会如此骁勇?

《三国演义》中说得清楚:此人名叫王双,陇西狄道人,身长九尺虎背熊腰,使一口六十斤重的大刀,能开两石之弓,暗藏三个流星锤,百发百中,有万夫不当之勇。

02

再说等到溃散的军士报于诸葛亮时,魏军早已迎面赶上,尚未交手便先失二将,诸葛亮唯恐军心浮动,急令廖化、王平、张嶷三人出战,结果张嶷被王双用流星锤打中背部,口吐鲜血,败回阵中。

张嶷算是蜀汉此时能拿出手的名将了,居然也差点被秒杀,诸葛亮为此异常震惊,不得不亮出最后底牌。

当夜蜀军拔营急退汉中,王双得知后率军追击了二十里,见是魏延旗号,正准备掩杀。

突然后面传来消息,蜀军暗中偷袭以至曹营起火,王双急忙回军救援,刚退到一处山坡,突然冲出一人一马,王双尚未看清来者,就被斩于马下。

此人正是魏延,他只带三十余骑伏兵,就轻松地将取了王双首级。

演义中将此功归结于诸葛亮暗中授计,且不论真伪,但倘若没有魏延这等勇武执行者,再高明计策又有什么意义?

至此,对蜀军造成极大威慑的王双已经殒命,从出场到谢幕通篇戏份不过千余字,根本配不上那身自带名将风范的装备。

王双的人生仿佛昙花一现,生前没有值得夸耀的战绩,死后也未见曹魏有什么反应,这样的角色很难符合名将的设定。

而且此时,魏军的著名武将如张郃、郭淮等都还没有上场,因此王双的出现可能就是曹真随意安排的炮灰,既然不是什么厉害角色,就让他出场,若胜则属侥幸,若死则也无关大局。

就是这么个角色,到了战场上就成了蜀军眼中的“万夫不当之勇”,由此充分暴露了蜀汉后期最大的危机——后继无人。

03

不是敌人太强,而是自身太弱。

蜀汉后期几个将领实力太差,才显示出王双勇猛,最后将王双解决的魏延,还是先前刘备留下的班底。

大敌当前,对敌方的评价很大程度上由自身实力所决定,反观当初蜀汉鼎盛时期,任由对方是何等英雄,到了五虎将这里都是成就功名的猎物,当时的魏延只能排在二线,基本上轮不到出场的机会。

颜良文丑是河北名将,属袁绍帐下的一等人物,在关羽眼中,不过是插标卖首的鸡犬。

魏国的夏侯渊官至征西大将军,不仅参与了官渡之战平定北方叛乱,又破韩遂、逐马超、横扫西凉,算得上名副其实的悍将,定军山一战却死于年过七旬老将黄忠之手。

凤鸣山一战,西凉大将韩德善使开山大斧,也号称有万夫不当之勇,膝下四子都精通武艺弓马娴熟,结果到了赵云面前都成了渣渣,父子五人的性命都被赵云打包带走,而此时的赵云七十五岁,第二年因年老体弱而病逝。

…...

难以想象,如果不是五虎将班底替蜀汉扫除了这么多障碍,这些实力派魏将到了诸葛亮时代,靠廖化、王平、张嶷之流与之对战,蜀汉灭亡的时间只会提前。

04

归根结底,自失去了荆州这块地沃人丰的地盘,蜀国的实力瞬间成了三国之中最弱小的一个。

国小民寡,后继无人,这才出现“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局面。

而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不过都是以攻为守来延缓蜀汉凋零。

然而一个兵微将寡的小国,终究是难以和实力雄厚的魏国相抗衡。

区区一个王双就能将所谓蜀中名将打得口吐鲜血,而且最后还不得不靠魏延出马,蜀汉实力之弱,由此可见。

以诸葛亮的智慧,他自然明白,在这种实力不对等的抗衡下,蜀汉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自己所能做的只有尽人事听天命了,就像他在《出师表》里无奈的感慨道:“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建兴六年)冬,(诸葛)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亮粮尽而还。魏将王双率骑追亮,亮与战,破之,斩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